APP下载

阿托伐他汀在肝切除治疗梗阻型肝胆管结石患者中的价值分析

2018-01-26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28期
关键词:肝胆胆管阿托

随着药物学的发展,他汀类药物的调脂,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已经得到了证实,并在临床治疗中被广泛的应用[1]。肝胆管结石是肝胆系统疾病,该病的发生具有多发性,发病后临床表现出腹痛、高热、黄疸三联症[2],而且肝内胆汁淤积,肝脏有严重的炎性反应,肝细胞内的胆汁淤积对肝细胞胆固醇代谢产生了影响[3],因此,多数肝内胆汁淤积患者伴有高胆固醇血症。本文回顾分析了在我单位采用肝切除治疗梗阻型肝胆管结石患者58例临床资料,对比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和未使用阿托伐他汀的临床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7年8月在我单位采用肝切除治疗梗阻型肝胆管结石患者58例临床资料,入选患者总胆红素(TB)≥34.2 μmol/L,经皮肝穿胆汁引流,总胆固醇(TC)≥5.7 mmol/L,入院确诊后均实施肝切除手术。排除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不能耐受手术,有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结石发生因损伤性胆管狭窄、胆管囊肿、胆管解剖变异等胆道疾病导致,合并胆管癌以及术后不能定期复查的患者。

根据患者住院中是否使用阿托伐他汀分组,研究组30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24~81岁,平均年龄(53.6±4.6)岁,对照组28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23~78岁,平均年龄(53.1±4.2)岁,两组患者临床一般资料对比结果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本次研究,并在知情研究同意书上签字确认。

1.2 方法

两组患者的肝切除治疗方案均根据患者肝胆管结石的数量、分布范围,肝内胆管狭窄部位、肝脏病理改变,肝、肾功能状态及全身状况制定。采取不同肝切除手术治疗,术中取尽结石,解除胆道梗阻,放置引流管引流[4]。其中切除肝范围>3段患者6例,≤3段患者52例,解剖性肝切除患者32例,肝部分切除患者26例。在肝切除术实施中,一般对入肝血流不做常规阻断,但本次研究的手术中,于第一肝门预置血流阻断带,若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较大,可随时阻断入肝血流,从而控制出血情况。在处理完出血后,打开血流阻断。手术中,使用超声刀,与双极电凝结合,对肝实质逐步离断,使用缝扎或肽夹将直径超过3 mm的管道结构夹闭。在分离至需要切除的肝叶、肝段的肝蒂部位时,使用切割闭合器切断肝动脉、门静脉、胆管的肝蒂。对于做解剖性肝切除手术的患者,在完整切除包括病灶在内的肝叶、肝段,对肝脏断面进行严密的止血操作,为保障切缘肝脏内血供,不做对拢缝合,减少肝损害。

根据患者入院时总胆固醇水平,使用药物,研究组使用阿托伐他汀(国药准字J20120050,分装企业:辉瑞制药有限公司,10 mg/片)治疗,初始剂量是1日1次,1次10 mg,口服(服用药物具体时间不限,根据监测胆固醇结果调整药量),至手术前1 d,术后检测生化功能,若总胆固醇量仍超过正常范围,则继续服用阿托伐他汀,根据复查的血脂、肝、肾功能结果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调整口服的剂量或停止使用药物(本研究中患者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按照药物规格说明,每日口服总剂量不能超过80 mg。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肝功能指标及C反应蛋白,包括ALT、AST、ALP、TBil、C反应蛋白、血清总胆固醇,统计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胸腔积液、胆汁漏,以及患者的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肝功能指标

研究组术后1周肝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所示。

2.3 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10.3±1.1)d,对照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12.6±2.4)d,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t=4.950,P=0.000)。

表1 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肝功能指标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n(%)]

3 讨论

梗阻型肝胆结石是肝胆系统的常见疾病,肝内胆管结石常为胆红素结石,为减少术后肝内胆管结石复发,减少患者痛苦,多数患者患病后需要实施包括病变肝内胆管的肝组织切除治疗。梗阻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血浆内胆汁酸浓度上升,对肝细胞核受体产生刺激性,从而对CYP7A1的活性产生了抑制[5],进而对胆固醇合成胆汁酸的过程产生了阻碍,导致肝脏内胆固醇不断累积,最终出现高胆固醇血症的情况。因此,需要寻找有效的方式,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

胆固醇合成、低密度脂蛋白清除主要是在肝脏,而他汀类药物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还原酶抑制剂,其是胆固醇体内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种限速酶,在服用他汀类药物后,该药物在体内阻断了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还原酶,减少了肝细胞内的胆固醇的合成,使血浆中的低密度脂蛋白等被摄入肝细胞内,降低了血浆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而且受到肝内胆固醇合成减少的影响,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也相应的减少,从而抑制了低密度脂蛋白的生成[6],因此,他汀类药物具有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和肝脏内胆固醇水平的效果。但该类药物存在不良反应,本研究中,患者总胆红素(TB)≥34.2 μmol/L,总胆固醇(TC)≥5.7 mmol/L,研究组术前使用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根据个体胆固醇检测值给予不同用药量,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肌痛、腹泻、恶心、ALT升高和肝酶升高等)。

肝胆管内结石发生后,患者的肝段、肝叶、肝实质可能会出现明显的萎缩,或者是受累肝段、肝叶内胆管出现狭窄的情况,这时需要进行外科肝切除手术,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目前,多数研究中,认为腹腔镜下肝胆管结石实施肝切除手术治疗的效果更佳,创伤更小[7]。但对于围手术期的药物使用上则相关的研究较少。本文对肝切除治疗梗阻型肝胆管结石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药物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发现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后,使肝切除后肝功能损伤和炎症情况明显缓解,术后1周患者的ALT、AST、ALP、TBil、C反应蛋白、血清总胆固醇,均明显下降,与未使用阿托伐他汀患者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而且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也短于未使用阿托伐他汀患者。本研究说明阿托伐他汀药物对该病症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原因,行肝切除手术治疗的梗阻型肝胆管结石患者其肝细胞内可能出现胆固醇累积的情况,这种高胆固醇累积对肝切除后肝细胞再生产生了抑制,因此,患者在使用阿托伐他汀消除了肝细胞内胆固醇累积后,减少了对肝细胞再生的抑制,促进肝细胞再生能力,从而使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更胜于未使用药物患者。在余水平[8]等人的报道中,给予慢性梗阻性黄疸大鼠瑞舒伐他汀钙片,发现肝透明质酸、层黏蛋白和Ⅲ型前胶原出现下降的情况,这表明在梗阻性黄疸过程中,使用他汀类药物能够减轻肝脏炎症,延缓肝脏纤维化的进程,为肝脏功能提供保护,使患者在肝切除后,能够有效的维护肝再生功能,从而有利于机体的恢复。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在肝切除治疗梗阻型肝胆管结石患者中应用,能够促进肝再生,减少炎症,并且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减少患者痛苦。

猜你喜欢

肝胆胆管阿托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腹腔镜下胆管腔内整形技术治疗北绕型右后叶胆管结石合并开口狭窄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