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双侧腹股沟疝效果对比

2018-01-26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28期
关键词:疝囊修补术腹股沟

腹股沟疝是一种外科常见的多发疾病,其中,双侧腹股沟疝占其总量的30%左右,对于该种疾病,临床上常采用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传统的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具有一定的复发率,且术后患者极易产生异物感、疼痛感,甚至部分患者产生剧烈的张力性疼痛,不利于患者恢复[1]。近年来,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手术逐渐被广泛应用,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治疗术。研究显示,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腹股沟疝的治疗,手术创口较小,患者恢复速度快,痛苦较小,而且还能够实现一次戳孔解决双侧病变,治疗效果显著[2]。但是,对于腹腔镜下疝修补术主要有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劣还没有一致的结论。本次研究中分别针对双侧腹股沟疝患者实施TAPP和TEP手术,意在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效果,现做如下报告。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7月于普外科进行治疗的双侧腹股沟疝患者84例,所有患者均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自觉症状明显,经腹股沟B超检查显示为双侧疝,且均为首次接受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的入院顺序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42例,分别采用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进行治疗。其中,TEP组中男性35例,女性7例,年龄为20~69岁,平均年龄为(48.8±7.3)岁;TAPP组中男性33例,女性9例,年龄为19~67岁,平均年龄为(49.3±6.9)岁。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由同两位具有丰富临床治疗经验且具备相关资格证书的医师进行手术。

1.2.1 TEP组 对患者行全麻,于脐下取约15 mm的纵行切口,于腹直肌前鞘的中间部位纵行切开,逐渐分离至腹直肌后鞘,然后分离腹直肌后鞘间隙。从脐部切口置入12 mm戳卡,建立气腹,置入30°腹腔镜,进入腹膜前间隙,向下直至耻骨结节和耻骨梳韧带,分别在脐下5 cm、10 cm处置入5 mm戳卡,扩展腹前膜间隙,将疝囊分离出来,置入补片,保证其完全覆盖疝可能发生的区域,关闭气腹,于直视下关闭腹前膜间隙,撤出戳卡[3]。

1.2.2 TAPP组 对患者行全麻,沿着患者脐下边缘取约12 mm的切口,插入12 mm戳卡,建立气腹,置入腹腔镜,在其引导下于患者麦氏点、反麦氏点分别置入5 mm戳卡,于疝环边缘约4 cm处沿疝环将腹膜切开,使其能够充分暴露。将疝囊剥离,回纳疝囊,如果是斜疝则视疝囊大小而决定处理方式,小则完全剥离,大则采取结扎后离断疝囊。将补片置于能够完全覆盖疝内环口及直疝三角,采用3号可吸收缝线缝合腹膜。术后给予两组患者常规补液、止血等对症治疗[4]。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远期复发情况等。

手术时间:从消毒开始直至切口缝合为整个手术过程,记录并统计手术时间。

疼痛评价:术后待患者意识清醒,采用VAS(疼痛评分法)评定其疼痛程度,0~10分代表不同的疼痛等级,其中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剧烈疼痛。每天定时评估3次,直至患者疼痛感消失,统计患者术后的疼痛时间。

出院标准: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手术切口愈合良好,各项实验室复查后,主治医师医嘱出院。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分析,P<0.05为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的比较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疼痛时间等进行比较,各项观察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远期复发率的比较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出现尿潴留、血清肿以及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TEP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TAPP组为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对两组患者的随访结果显示,术后1年的复发率均比较低,无显著差异(P>0.05),如表2所示。

表1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远期复发率比较

3 讨论

腹股沟疝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外科疾病,其诱因为腹腔内压增高导致腹腔内的脏器通过腹股沟疝的破损处向体表突出而形成的疝气,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治疗,则会导致疝块不断增加,甚至可能会诱发肠梗阻等并发症。在临床治疗中,常采用腹腔镜下的TEP和TAPP术进行治疗[5]。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它能够通过腹腔镜为医生提供一个全景的视窗,使其能够更加清楚的发现侧疝,并提供有效、合理的治疗措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治疗效果也比较好,且不易发生术后并发症,具有较多的优势[6]。

TEP和TAPP这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原理是相同的,只有进入路径不同,TAPP是进入腹腔内,打开腹膜,并解剖腹膜前间隙进行操作,而TEP则是直接进入腹膜前间隙,在腹膜以及腹横筋膜浅层进行操作。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远期复发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效果相当,与李继勇等[7]的研究结果相似。

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两种术式进行合理的选择,首先,两种术式的适应证是一致的,均为成人Ⅰ~Ⅳ型腹股沟疝、股疝、双侧疝以及复合疝,而对于一些巨大滑动性疝、嵌顿疝、既往下腹部手术史以及术前怀疑有隐匿疝需要探查的患者建议采用TAPP进行治疗,在手术的过程中,TEP手术困难或者手术失败后可以中转TAPP手术[8]。

综上所述,TEP和TAPP对于治疗双侧腹股沟疝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手术效果相当,应该就患者的实际情况来正确的选择治疗方法,促进其康复。

猜你喜欢

疝囊修补术腹股沟
不同假疝囊处理方法对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比较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改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56例临床疗效分析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和TEP手术对疗效对比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采用疝囊剥离与横断处理治疗Ⅲ型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