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乡新气象
2018-01-26冯建洪冯胜彦文叶飞
文_冯建洪 冯胜彦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文叶飞
德江县围绕“黔东北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目标,发力“大交通、大产业、大教育、大生态”四大支撑工程,山乡巨变,气象一新。
德江县把区域发展、地理转变放在全省全国的大盘子中去审视、去谋划,抢抓贵州交通大发展机遇,变不沿边不沿海的劣势为区域中心的优势,始终紧紧围绕“黔东北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目标,不懈接力“追”“转”“赶”,如今区域性中心城市雏形已具,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事业正在傩乡大地次第开花结果。
交通引领
冬阳洒成一地金色。记者走进长丰乡石板村、钱家乡平安村、稳坪镇金庄村,稻香鱼、生态稻、绿花椒,都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新渠道。
昔日的偏远山村为何迅速成为创新创业的主战场、脱贫攻坚的主阵地?走进石板、平安等一个个深度贫困村,记者看到一条条产业路、连村路正在加紧建设。
“每次女儿从贵阳回来,出门前先打个电话,到家时一顿美味的农家豆腐就端上了桌。”荆角乡角口村村民冯修国说道。据了解,到今年春节前,德江县30户以上的自然村寨能实现与县城有水泥硬化路相连接,届时城市里的小车能直抵远山的农家小院、果蔬田园。
“五年前我去贵阳读书,每次都要翻山越岭坐六七个小时车。”德江县委组织部干部雷劲说。回想五年前,德江县委常委、桶井乡党委书记吴飞说:“那时我还在合兴乡与干部群众合力建设过境德江的杭瑞高速公路。”
然而也就是短短这五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大交通、大产业、大教育、大生态”四大支撑工程破解德江发展难题,把以陆海空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破题的先手棋来下,让德江这个充满神秘悠久傩文化的山区县发生太多的变化。
如今,杭瑞高速、沿德高速让德江到贵阳、铜仁碧江区都不到3个小时,还成为成渝经济圈的“新客”。快速推进的德(江)务(川)高速建成通车后,德江到重庆将更快捷。
站在德江共和港,迤逦乌江明镜如画,一个500万吨级码头让德江正成为乌江黄金水道的物流新中心。
站在海拔1200米的露青山顶,蓝天辽阔,投资26亿元建设的黔北机场已进入环评和招标阶段。
大交通构架下,德江区位变优了,变成了热土地,吉兴房产、多维国际、江与城等多地多家实力企业竞相入驻,共同舞动德江城市发展“新火炬”。如今,玉溪河畔高楼叠起,商圈活跃。城市面积扩大到近2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增加到近20万人。城市绿化率达到35%以上,人民公园、大犀山公园、城北公园等让县城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座山水相依的现代文明城市呼之欲出。
截至目前,德江县全县高速公路里程达94公里,提级改造道路1453公里,硬化通村通组公路2478公里,建成城南客车站、10个乡镇客运站、285个农村客运站台,全县通车里程达3500公里,344个行政村通客车率达100%。
产业叠加
长丰乡石板村六井坝组的陈福婵谈起自己的脱贫出路,满脸幸福。
2017年德江县实施天麻产业扶贫,她免费领取天麻种发展了500平米;乡里实施畜牧养殖扶贫,她养了4头猪获得补助2000元;村里发展生态稻香鱼养殖,她养殖了两亩预计增收1500元以上。
作为典型的农业县,德江从土地“三权”改革入手,充分盘活土地资源,深入推进“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全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不断实现农业产业的“接二连三”式发展,借力脱贫攻坚、绿色发展等政策优势,全县特色产业风生水起。
五年来,德江县整合可变资金达2630万元,撬动社会资金3.45亿元,带动流转土地3.29万亩、林地6621亩,建成生态茶园16万亩、经果林28万亩、中药材19万亩,烤烟种植年均稳定在6万亩以上,粮食产量年均稳定在15万吨以上,惠及农村群众6.28万人,覆盖贫困人口5.36万人。
如今,德江县城城市面积扩大到近2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增加到近20万人,城市绿化率达到35%以上。图为德江县生态湿地公园花海长廊。(德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五年前,冯万芬在外务工,如今却是德江花椒产业发展的领军人,她在稳坪镇金庄村组建第一家花椒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用土地入股模式让稳坪金庄村的荒山变青山、青山变金山,走出一条与时代发展相呼应的绿色发展之路,把新兴的花椒产业演变为全县脱贫的主导产业之一。
五年前,枫香溪镇雁归人才黄立,辞去外面的工作回乡创建铭仁食品有限公司,带动全县20个乡镇28个贫困村3000多贫困户发展脱贫,让传统农业实现“接二连三”式发展。
五年来,德江坚持农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景区产业化,建成省级农业园区5个、市级园区10个、县级园区6个,创建星级农业园区3个,引进培育省市级龙头企业10个,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675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212个。
德江县引资20亿建设国家农业公园,公园按国家4A级景区、5A级农业公园打造,以煎茶为中心共计辐射堰塘、合兴、复兴、平原等乡镇。
2017年以来,农业公园为当地群众带来土地流转金450万元,解决群众务工3.4万人次,实现务工收入304.35万元、农产品收入280万元,受益群众达1950户7428人,带动贫困户199户681人,成为全县农旅一体化的示范点。
数据跑腿
冬日的一个中午,德江城北电商产业园内傩城电商20多名员工正在为刚收上来的土特产装箱、堆码、贴标签,当天网上订单超出800单,营业额达1.17万元。
八月瓜,是德江县21个乡镇的山林里都可以采摘到的野果果,对德江人来说是再司空见惯不过了。过去,只是偶尔采摘几个来哄哄小孩。如今通过电商联姻,“野果果”变成了“金娃娃”,成为当下农村群众增收的新渠道。
2017年以来,德江傩城电商、德江邮政、点点猫、义派等多家电商公司组建助农电商联盟,以电商模式把德江特有的山珍推向都市人群。
据县电商办朱德兵介绍,全县30多家电商企业、278个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站抱团推销德江天麻、茶叶、蜂蜜、红薯粉、黄花菜,通过“电商企业+扶贫产业+贫困户”模式直接带动1350多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德江点餐吧是德江大数据创业的典型案例,像这样利用大数据创业从事第三产业服务覆盖城区的网络服务平台目前还有飞毛腿等4家,共带动500多人就业。
大数据在德江除了商用之外还广泛用于政务服务、卫生医疗、智慧交通和自助金融等多个领域。
走在德江城区的大街小巷,每个商店都有收款的二维码或POS机,就连屋檐下卖烤红薯的大妈大叔都在炉灶上贴着两张二维码。他们说,一机在手,行遍德江不用愁。
山乡巨变,前景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