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要求:脱贫攻坚强力推进

2018-01-26付松

当代贵州 2018年4期
关键词:贫困县小康贫困人口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付松

贵州坚持高要求推进脱贫攻坚,集中优势兵力,聚焦主攻方向,在新的一年打出一片崭新天地,让更多农民告别贫困、走向小康。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对贵州而言,这句话的含义尤为深刻,影响尤为深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过去5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有形的数据,就是无声的力量。

“决定性进展”,这是对5年来脱贫攻坚历史性成就的最有力诠释。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贵州在这一艰难的历程中,蹄疾步稳,砥砺前行。

强化精神引领

2017年12月26日,在全省脱贫攻坚表彰暨秋季攻势总结电视电话会议上,这几组数字格外引人瞩目:

——贵州多方筹资485亿元,启动实施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截至目前已开工建设4.02万公里,年底前可完成2.5万公里,实现12276个30户以上村民组通硬化路;

——在全国率先建立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省级统贷统还机制,强化搬迁群众后续扶持,截至11月底,2016年搬迁项目全面建成并入住44.8万人,2017年计划搬迁76万人,目前已建成搬迁住房12.51万套;

——重点发展特色产业,新增蔬菜食用菌106.9万亩、中药材23.5万亩、家禽1554万羽,覆盖带动60万户200多万贫困人口。

这是一年来全省脱贫攻坚的丰硕成果,也是践行新时代贵州精神的最好注脚。

大力培育和弘扬“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的殷殷嘱托,为贵州决胜脱贫攻坚带来了强大精神动力。

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对此作过解读:团结奋进就是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万众一心、奋发有为;拼搏创新就是要攻坚克难、敢为人先,推陈出新、敢闯新路;苦干实干,就是要不惧辛劳、脚踏实地,担当实干、狠抓落实;后发赶超,就是要不甘落后、跨越发展,弯道取直、赶超进位。

“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这是贵州决战深度贫困的誓言和决心。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新时代贵州精神的引领下,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号角中,贵州大地涌现出一批批先进典型和时代楷模:文朝荣、黄大发、邓迎香、余留芬、姜仕坤……一个个英雄人物的形象光彩照人,一个个决战贫困的故事感天动地,不断激励着贵州人民奋力攀高、赶超跨越。

“在全国率先建立和完善政策体系,率先建立易地扶贫搬迁资金省级统贷统还机制,率先建立严格的住房面积和成本控制制度……”贵州在脱贫攻坚中的一些创新举措,已成为可供借鉴的发展良策。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在全力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的过程中,贵州将集中优势兵力,聚焦主攻方向,在新的一年打出一片崭新天地,让更多农民告别贫困、走向小康。

决战深度贫困

决战到了“最后一公里”,剩下的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目前,贵州还有14个深度贫困县、20个极贫乡镇、2760个深度贫困村。14个深度贫困县贫困人口达115.6万人,约占全省贫困人口的三分之一。

从2017年初开始,贵州就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先后组织开展了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季大比武、秋季攻势等,确保脱贫攻坚再战再捷。

2017年8月,全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推进大会的召开,贵州发出了向深度贫困总攻的动员令,吹响了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冲锋号。

通过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搬迁扶贫、产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四场硬仗”,贵州形成了前后关联、主题鲜明的“组合拳”。

2017年9月21日,贵州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谌贻琴(左三)看望慰问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原村支书文朝荣遗孀(右二)。(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张丽 / 摄)

按照规划,贵州还将同步打好农村公路“组组通”三年大决战、产业扶贫三年行动计划等“七大战役”。

“七大战役”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

——到2020年,全省深度贫困地区稳定实现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一达标、二不愁、三保障”,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确保现行标准下深度贫困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14个深度贫困县全部摘帽,20个极贫乡镇全部退出,2760个深度贫困村全部出列,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面对艰巨的任务,必须采取超常规举措。2017年9月,贵州省出台《发展“一县一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提出2017年至2019年间,力争通过“一县一业”产业扶贫,累计带动近200万人脱贫。

2018年,贵州省将安排2.1亿元支持14个深度贫困县培育壮大“一县一业”, 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集中资源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创新产销对接和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同步全面小康

2017年11月31日,赤水市宣布退出贫困县,成为贵州省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

地处乌蒙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区的赤水市,近年来通过发展金钗石斛、商品竹林、乌骨鸡、高山冷水鱼、生态旅游业等绿色产业,脱贫成效显著。

“贫困的帽子摘掉了,但前进的步伐不能停。”赤水市委书记况顺航表示,赤水将继续巩固脱贫成果,继续开展精准帮扶,落实脱贫不脱政策,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确保贫困人口持续稳定脱贫。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赤水之后,更多的地方正在积极争取摘帽出列。

“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大伙一定会撸起袖子加油干,把开路打隧洞的精神化为如今的脱贫动力。”罗甸县麻怀村党支部书记邓迎香说,麻怀村将利用村寨70%的森林覆盖率和距离“中国天眼”大射电望远镜仅7公里的区位优势,发展特色乡村旅游,让更多老百姓稳定持续脱贫。

“两百多米长的隧洞,村民们都用钢钎、锤子、锄头一点点挖出来了,只要苦干实干,照样有决心和信心搬掉贫困落后这座大山。”带领村民走出贫困,邓迎香满怀信心。

对贵州来说,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最大的时代机遇。在机遇面前,只有实干才能出真知,只有实干才能出奇迹。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实施“十三五”规划至关重要的一年。贵州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行动升级版,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省上下只有认真答好“脱贫攻坚”这张卷,才能肩负起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时代重任。

猜你喜欢

贫困县小康贫困人口
黄河口的小康图景
我国所有贫困县全部脱贫
迈向小康这五年——数说江苏“十三五”
云南宣布3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不负韶华 逐梦小康
小康之路
隐形贫困人口
153个:全国153个贫困县已摘帽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