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速度:旅游产业持续“井喷”

2018-01-26张恒

当代贵州 2018年4期
关键词:井喷山地旅游业

文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张恒

贵州以大数据助推大旅游、以大健康丰富大旅游,着力打造“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品牌,激发旅游产业活力。旅游业高速发展,成为贵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2018年元旦小长假期间,贵州共接待境内外游客797.1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9.74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30.6%和32.3%,旅游发展持续呈现“井喷”态势。

发展合力空前凝聚、旅游产品供需两旺、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旅游拉动消费强劲,作为中国的“旅游业新贵”,贵州旅游业后发赶超势头强劲,跨越式发展带动行业不断“裂变”,“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品牌不断提升,打造了旅游发展升级版。

经济增长新引擎

“要着力发展能够发挥生态环境优势的产业。贵州风景名胜资源十分丰富,素有‘公园省’之美誉,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溶洞奇观绚丽多彩,自然风光与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交相辉映,这是贵州的优势所在。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把旅游业做大做强,使旅游业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这是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基于贵州“好山、好水、好生态”的旅游资源,对贵州旅游发展寄予的厚望。

大力发展旅游业,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的嘱托期盼,是践行“两山论”的战略选择,是推动贵州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有效路径,是贵州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

“贵州要继续把旅游作为一个重要支柱产业来培育。”在2017年全省旅游工作会上,省委书记孙志刚指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提高对旅游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断增强发展旅游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将旅游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来统筹考虑,加快建设旅游强省。

在青山绿水、独特民族文化和风情的基础上,贵州把旅游和户外运动、民族文化融合发展,成效明显。利用山地旅游这一新兴产业,不仅让贵州丰富的旅游资源声名远扬,也带领当地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成为乡村旅游推动精准扶贫的成功实例。山地体育、旅游、文化、健康等产业,自驾游、徒步、自行车、马拉松、露营等深度体验游,已成为贵州发展“大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贵州旅游接待人数以及旅游收入年均增长均超过25%,旅游业带动就业234万人,受益人数超过470万人;乡村旅游收入705.9亿元,带动社会就业287.6万人。贵州也借此在全国经济转轨期,实现了“弯道取直”,在全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经济增速连续7年居全国前三。

“山地公园省”的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毋庸置疑,大旅游产业已成为贵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全域旅游高速发展

“我在贵州等你,等你和我相遇,等待如此美丽……”一首《我在贵州等你》,不仅表达了贵州人民的热情,也唱出了贵州旅游业发展的自信。

温度适宜、湿度适中、风速有利、紫外线辐射少、空气清新、海拔适宜……良好的气候环境和丰富的生态资源,使得贵州被称为“公园省”,也是贵州成为旅游强省的最大优势。

生态资源是贵州独一无二的“法宝”,多年来,贵州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引,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在优化生态环境中谋划旅游发展,着力构建生态旅游产品、交通、资源保护开发、经营管理和市场拓展产业体系,打造生态旅游目的地。

旅游与文化相融合,用传承的手艺吸引游客目光,留住游客的脚步。(韦永红 / 摄)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来临,贵州省委、省政府适时提出打造和唱响“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品牌新形象,大力发展“旅游+”的全域旅游,注重全景式打造、全季节体验、全社会参与、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走出一条独特的旅游发展路径。

与此同时,贵州以优化旅游供给结构为指引,以“旅游质量服务提升年”“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等活动为载体,强化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营造满意旅游的氛围,形成和强化长效监管机制,加大对旅游市场各方的约束,确保旅游市场健康有序运行。

如今,以旅游扶贫为统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为抓手着力培育壮大旅游经济,加快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旅游业发展动能更加充沛,发展成效日益彰显。

仅2017年,全省新增5A级景区1家,通过5A级景观质量评定3家;新增4A级景区8家,通过4A级景观质量评定并进行公示14家。

从“一时美一处美”到“处处美持久美”,山地公园省的高颜值引领游客畅游贵州。2017年,贵州接待游客7.44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10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0%和41.6%,进一步显示贵州旅游业的强劲竞争力。“淡季”不“淡”,已经成为贵州旅游的新常态。

创新业态打造升级版

“旅游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贵州用实际行动不断塑造品牌形象,推动旅游持续‘井喷式’发展。”贵州省旅发委主任李三旗说。立足优势,贵州以“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为旅游品牌,努力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山地旅游目的地。

随着“中国天眼”、赤水丹霞、百里杜鹃、西江苗寨等一批世界级的新兴景区如群星般涌现,黄果树、龙宫、遵义会议会址等一批世界级的老牌景区得到深层次挖掘,贵州旅游从过去单一的观光游向综合性的体验游转变,满足了游客休闲养生的需求,增强了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

不仅如此,避暑旅游、户外运动、温泉养生、古镇民俗、生态观光等一批符合季节特征、资源禀赋和游客需求的新产品、新业态陆续推出,提升产品业态的品质、品味和品牌,推动旅游与工业、农业、交通、体育等深度融合。

在六盘水市,“凉资源”变“热经济”,让“江南煤都”成功转型“中国凉都”;在贵阳市,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使得旅游业开始与高科技“联姻”;毕节市织金县从山地生态农业上发力,走农旅一体化的发展之路。

“旅游,让贵州更自信!”李三旗表示,贵州选择了大旅游的同时,大旅游也成就了贵州。以旅游扶贫为统领,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内涵,旅游正在为贵州脱贫攻坚贡献重要力量。

自2013年以来,全省共安排8.8亿元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100个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公益性设施建设补助或贷款贴息,向国家旅游局争取资金9700万元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实施“百区千村万户”乡村旅游扶贫工程,重点打造了13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区、1104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扶持1万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户发展。

截至目前,贵州省乡村旅游完成投资127.77亿元,接待游客3.46亿人次,实现总收入1572.79亿元,旅游带动25.4万贫困人口就业。

如今,贵州旅游产品供给丰富多彩,“多彩贵州”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旅游业的不断崛起,使贵州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底色一亮,也在创新旅游业态和转变发展方式过程中,奋力打造出旅游发展升级版。

猜你喜欢

井喷山地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山地光伏发电工程三维设计技术研究
携手
关于山地建筑设计要点的分析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