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应积极语用趋势的2018年高考作文

2018-01-25潘涌李熹

语文建设 2018年8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作文题文体

潘涌 李熹

新世纪以来,我国高考作文题型沿着鼓励考生独立思考、积极表达的语用趋势而改革。2018年高考作文基本题型顺应着这种主流趋势继续深化改革,虽然也不乏对某些省市作文考题的批评意见,但是社会总体评价良好,尤其对江苏、上海等地的作文考题持肯定评价者居多。为此,回顾、反思并建设性评价2018年全国以及各省市的高考作文题,对改善高中乃至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作文教学具有积极意义。

一、拓展内语用空间的作文材料

考生的语用行为分为“内语用”和“外语用”两个层面。高考语境中,“内语用”是指考生的心灵思考,“外语用”是指考生的卷面写作。综观今年全国和各省市的八份高考作文题,清一色是内涵丰富、韵味深长的新材料作文。这表明各方面不约而同地形成了一種共识:要为考生搭建开放性的“内语用”空间,为其写作创设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就写作主体的完整语用活动而言,弹性、宽松的语境材料是促成考生积极表达的必备要件,舍此,无以达到输出型的表达行为——这是无须论证的文章写作的逻辑起点。唯有如此,才能落实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所要求的“增强形象思维”“发展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以及培养学生“美的表达与创造”等外语用和内语用能力,彰显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改革深化的长远目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以作文为载体的“必修课”要求“自主写作,自由表达”,强调“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实际上,这是一种贯穿语文课程改革前后十五年的鲜明的作文教学理念。这种改革理念,一言以蔽之,通过促进考生的积极语用而解放其语言创造力。

因此,作文题型设计极其重要的一点是:命题者首先需要考虑为考生设置解放思想的作文语境,包括新鲜的材料、特定的条件、具体的关系等。在这些语用学高度重视的写作因素中,尤以新鲜的材料为要它天然地内含了其他因素。这方面,三份全国高考作文题是很好的示例。

1.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2.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3.全国卷Ⅲ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特区口号,深圳,1981

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

——时评标题,浙江,2005

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新区标语,雄安,2017

我们可以发现,全国卷所提供的材料无不是以开放性、多元性与差异性为基本特征,为每个有一定思想积累的考生搭建了自主表达的开放空间。全国卷I选择了从新世纪发端到2018年我国发展中曲折变化的典型大事,“世纪宝宝”在与国家的共同进步中逐渐成长成人;由此推想从今天到18年后的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世纪宝宝”进入新时代,与新世纪中国一起迎接未来——考生个人的梦想与国家的命运、辉煌的圆梦同步,一起装进“时光瓶”留给2035年18岁的新一代。这中间该有多少艰难与荣光、奋求与挫折、憧憬与成功啊!全国卷Ⅱ更能引发考生“沃德式”别出心裁的异质思维和创新思维——它们对年轻人一生的有所作为和创新建树具有关键价值。全国卷Ⅲ中高度概括、充满深刻生活哲理的口号或标题,以言简意赅的“春秋笔法”给人们带来智慧的启迪,释放出蓬勃的生命活力。它们贯穿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也是改革开放实践的历史结晶。其中任何一句话都是价值连城的名言。总括三份全国卷,新意迭出,启发无穷,既融入了时代精神,也提供给考生开放语境,足以拓展出考生的多元化思维路径——可写、愿写、乐写。

总体而言,今年各省市自主研制的高考作文题与全国卷的价值特征比较一致,体现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主要价值取向,即为考生提供比较开放的思维空间和框架,使之能够把自身的思考、体验和经历等融入写作中,发挥出生活积累对于思维与表达的最大价值。

二、释放外语用的开放性写作要求

今年高考作文题比较普遍地设置了宽松的写作要求,从而尽可能地“释放”出考生的书面表达力。对考生的写作评价,基本取决于其书面表达所产生的积极效应。从积极语用学术立场来看,考生书面的表达力就是通常所谓的“写作水平”。释放表达力,是新世纪以来持续至今的高考作文价值趋势。除了上文提到的提供考生内语用的开放性材料以外,今年高考作文题还有下述具体的外语用写作要求,以促进考生的积极表达。

要求之一:鼓励考生多样化地立意谋篇,从“选取角度”到“自拟题目”,坚持开放写作的基本原则,守护“思想探险”的创意。这里涉及在审视材料基础上的主体观念的投射、思想意识的贯穿,即“立意”。开放性材料只是提供了一种思维的可能框架,而赋予其新颖深刻的“主旨”,则是写作过程的第一步骤。

江苏卷: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

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

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

点评:诉诸视觉或听觉的万千语言(符号)是生命的象征,而语言五彩缤纷的各种形态则成为多元生态世界的表征。直言之,语言的世界就是生命的世界,而人类文明的发展更是依托于语言这一核心载体。这就会引发考生无限的遐思和憧憬,激发出其心灵内在的写作冲动——各人从一己人生体验出发而融入独特的思想观念。从思维框架的确立到主体观点的注入,高考作文由此而愈来愈趋向丰富多彩、生气蓬勃。

要求之二:努力提供考生可以自主言說、自我表达的多元文体,超越单一狭隘的传统文体。这就为考生充分表达自我体验和思考创设了可以自如驾驭的平台。不限文体甚至鼓励综合性文体(超越单一文体),是近年来高考作文题的特点之一,也是改革的亮点之一。

上海卷: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点评:“需要”与“被需要”是一对具有辩证关系的哲学命题。人,不仅仅是封闭的、单个的生命体,更是一种复杂、多元、开放的存在者,其价值更是通过多元的社会关系而显现出来的。人,只要是一种社会存在,必然内含“被需要”的强烈诉求,否则只能是一种因封闭而缺失生命活力和发展前景的单个机械物。在这种哲思背景下,考生更倾向于选择一种适切于自身语境的“文体”:或者以议论为主,综合记叙、描写和抒情的评论体;或者从叙事中提炼出一种精彩观点,兼以议论、描写、说明等表达手段的叙议结合体……难怪该考题只是要求考生写“一篇文章”,而没有提出具体明确的文体要求。这就极大地超越了单一文体的狭隘性和封闭性。如果“一刀切”地要求考生聚焦于某种特定文体,反而有限制考生之嫌。全国卷、江苏卷等都是由考生自己选择特定文体:自选角度、自定标题、不限文体成为全国以及各地作文考试的一种共识。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开放文体就是解放思维,拆除规限表达方法的篱笆。这与新世纪以来“不限文体”“自选文体”的大趋势相一致。

要求之三:自觉开放语言表达的疆界,自然悦纳考生各种积极、主动和特色化的表达。这就为考生积极表达提供了一种合理合法的依据。这与文体开放的大趋势是完全一致的,从而极大地催生写作主体的个性精神乃至创新精神。

材料开放→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这一系列的作文“自选”动作,必然促进每个考生的语言创新精神,使高考作文呈现出多样化的表达风貌。正如今年天津高考作文所呈现的这种表述意蕴: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

作文写作在顺应“解放思想”的时代趋势下,迅速转换语用范式,激励考生刷新语言表达的整体风貌,为考生的真切“私语”布设应然的语境。语言表达,正如这段材料中的“器”,林林总总、形形色色,不仅仅有偏重功用的“器具”“利器”“重器”等物质形态,也有直观审美价值的“器形”“器观”等精神形态,更有吞吐风云、俯察宇宙的“器量”这种可感悟不可言语的哲思形态,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表达手段多样,语用风貌必然超越平庸。因此,各省市共同强调“不得套作”:不仅不能“套”构思,也不能“套”语言表达。这就是“以我手写我心”的积极语用新要求,由此解放考生语言表达的个性特色甚至创造力。

三、贴近现实与超越现实的辩证关系

今年高考作文题也并非没有值得重新探讨的地方,主要表现在贴近现实与超越现实的辩证关系上。浙江省、北京市的高考作文题比较贴近现时代的主流精神,致使日常生活经验单薄、贫弱的考生未必能够很好地驾驭作文题所提供的宏大主题和叙事材料,也难以寻找到恰到好处地切入问题的角度。

浙江卷:

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北京卷: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今天,众多2000年出生的同学走进高考考场。18年过去了,祖国在不断发展,大家也成长为青年。

请以“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②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优美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

请你展开想象,以“绿水青山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点评:浙江作文题强调了“浙江精神”“浙江故事”,虽然能够引发考生的理想精神和时代责任,引导他们关注家乡和祖国,并把个人的奋斗和成长与之融为一体,激发其报效家国的充沛热情和使命意识;但是,写作中除非能引入考生的独特观念、经验和感受等“个人元素”,否则,考生文章可能流于空泛甚至同质化,结果会导致心灵真实感的丧失。北京卷也存在同样的潜在可能性,“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绿水青山图”之类的命题作文,限制性太强。它们与江苏、上海和全国卷作文考题比较,写作空间明显偏狭隘,与考生的日常生活世界存在距离和隔膜。优秀的作文考题,不仅要能给考生带来明确的认知感,而且要引发其生活的鲜活体验、审美快感乃至创造愉悦,能释放其不可抑制的旺盛“表达欲”;或者说,考题要能够触发考生表达的心灵感动。由是观之,怎样在追求现实精神与考生表达欲望两者之间拿捏好平衡点,值得反思和继续探索。

一般而言,命题研制者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使所有考生都能够充分表达、乐于表达,否则,无以释放考生积极的思想力和表达力;既要引导考生关心当下、融入时代,又要鼓励其超越现实、展望深远——书写出既有现实感和时代感,又能具有个人真切体验和感受的好文章,于细微处见时代精神。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作文题文体
被高考作文概括的年轻人
高考作文没有统一标准
另类文体巧谋篇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考场作文的文体规范
高考作文“踮起脚尖”升格示例
话题作文全功略(三) 符合文体要求
就“题”取材 读写相连
文体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