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课眼” 促进教学对话生成精彩
2018-01-25朱擎
摘 要: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语文教学中,长篇累牍的文本中也存在课眼,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启发性元素,从核心的课眼出发,联系学生的自我感触获得知识迁移,创建情境促进对话的生成,潜移默化地推动语文对话下的主题围绕式循环互动,对话不离根本的语文综述,又依托文本的大意获得思维的拓展,这种对话形式类似于放风筝,手中紧握风筝线(文章的主旨),借助风力(学生的经历感悟、熟悉的知识体系),让风筝向着天际翱翔(想象的延伸、创意的迸发),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牢牢地抓住课眼,避免让风筝断了线(讨论与主题无关的内容),更要避免对话局限于课堂空间(让风筝飞得更高更远),使得对话教学精彩纷呈,学生的理解由浅入深。
关键词:抓住课眼;促进;教学;对话生成;精彩
教学中的对话生成是学生主体的积极体现,课堂上教师不再单向化地讲解知识,而是以多维的互动模式,鼓励学生大胆地阐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也方便在学生的表述基础上,了解学生存在哪些认知的误区,引领学生走进课眼创造的愉悦情境中,充分地感受语文的内涵,在精彩的对话生成期间,实现及时性地查漏补缺。教师可紧握课眼,抓住语文教学中的要素,延展有关的语文知识体系,使得对话更具生动性。
一、 抓住“课眼”,采取角色扮演方法
课眼是一篇文章的精髓所在,可结合整篇文章的脉络梳理,以角色扮演生成对话。例如:教学部编版经典内容“小蝌蚪找媽妈”时,整篇文章围绕“找”这个课题展开故事的线索延伸,扮演中学生可自选蝌蚪、金鱼、螃蟹、乌龟、鲶鱼等角色,扮演蝌蚪的学生来回踱步,一次次充满希望——焦急——失落——重启信心,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不同地询问扮演其他角色的小朋友:“你是我的妈妈吗?”有的学生打趣道:“不是,我是你的同学!”学生哄堂大笑,教师的对话穿插其中作语气词:“哎呀,又错了!”“他会是对的吗?”“原来不是他”……教师结合学生在扮演中生成对话,进行对话的辅助,以简略的语言引导学生展开下一阶段的故事推进,且当学生对话中一时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开口的时候,教师只要及时地干预“接下来……”学生很快就能够跟进对话的步骤,围绕“找”这个课眼深化理解小蝌蚪与其他小动物的心情,从而通过故事导入科普知识,并强化学生的情感认知。
二、 抓住“课眼”,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并没有贯穿整个课堂时间围绕课眼活跃起来,有些学生的精神难以集中,或者在语文的探究上又很容易被其他的事物吸引,造成他们课堂上的茫然感。对话也难以持续进行,对此教师可围绕课眼导入趣味元素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全程参与对话,在对话中感受到乐趣。例如:教学部编版《黄山奇石》时,本文的开篇已经点明了课眼“那些怪石,有趣极了”。那么如何有趣呢?就在下文中作出描述,而学生鲜少有去过黄山的,奇石虽然能够短时间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好奇心,但很快学生就由于对黄山的陌生,而消弭了兴趣度,究其根本还是学生对于抽象的知识内容难以延展想象,教师可导入多媒体视频,学生直观地看到一帧帧的奇石播放,他们的对话自然地生成:“看,好像一个大桃子啊!”“那是一只大猴子……”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展开猜想“那是一个狮子”“不对,好像是老虎!”这种对话的生成并非教师刻意为之,当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课眼的谈及上,他们的对话既富有童趣,也蕴含创意。
三、 抓住“课眼”,采取讲故事法
学习古诗的时候,课眼通常是古诗的标题,受到空间环境的限制,学生对于古代的诗词歌句所要表达的情感不太能感同身受,教师可利用讲故事的形式,引领学生通过课眼窥见语文的内涵。例如:《回乡偶书》中,教师可讲述这样的故事:“有一个人,他外出去打工,后来很有才华被皇帝看中了,做了官很忙,老了才有时间回到家乡……”学生都被这个故事吸引,教师在故事中应体现出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感叹,而后让学生自主阅读,说一说感想,学生们有的围绕家乡变化快来阐述,有的围绕人很快变老来发言,他们各执一词,通过一个“归乡”的课眼展开了多层次的联想,促进了思维的发散。
四、 抓住“课眼”,参与活动对话
课眼即是语文的教材中已经给予的关键点,也可以通过灵活化的变通,展开课眼的自创,真正地结合学生的所思所感,依托学生的语文思路,煽动对话的创意表达。例如:教学古诗后,教师展开古诗接龙等活动,教师说出上半句,学生对下半句,也可以提出一个“春”的课眼,学生必须要围绕春来进行形容,期间教师可鼓励学生组成小组轮流选择课眼,他们可以互相考察对方的知识掌握情况,并通过课眼下的知识分享、对话互动互相促进,是巩固语文基础、拓展语文思维的良策。
五、 结束语
课眼是文本的精华,是文章的核心,教学中,对话应始终围绕课眼,并在不脱离课眼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大胆地思考,启发学生的语感。
参考文献:
[1]吴钰华.窥课眼而得历史全貌基于课眼的语文有效教学浅谈[J].小学教学参考,2012(33):68-68.
[2]周永孝.巧设妙用课眼实现课堂教学创新例谈小学语文课课眼的运用[J].教师教育学报,2011,09(2):110-114.
作者简介:
朱擎,江苏省徐州市,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郑集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