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鲜新高考 谱写新篇章
2018-01-25伍红星
摘 要:2018年秋季的福建省将实施新高考,新高考的背景解读与对策,学校如何因地制宜对接新高考;校长们如何提升后勤保障新高考。
关键词:新高考;新对策;走班制;后勤提升
海阔春潮涌,风劲好扬帆。2018年秋季的高一新生,我省将实施新高考。这无疑给石井教育吹来了春风,同时我们也需要进行思考。
5月上旬,笔者有幸参加了福建教育学院举办的高(完中)副校长提高班,第一阶段主要在福州,第二阶段在合肥;对于新高考,校长们在交流中也有诸多涉及,对于新高考模拟操作的理解,针对近阶段对接新高考的疑问与现状,笔者提出一些想法,期望得到同仁们反馈和指正。
一、 新形势,新背景
(一) 福建省新高考改革
1.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和等级性考试。学生可以6选3参加等级性考试。学业水平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随教随考随清。
2.
完善学生评价制度,鼓励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
3. 统考3门(语文、数学、外语),不分文理科。
(二)
我校面临的新局面
2017年8月,我市下发了《关于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南安市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三年行动方案》,两个文件的落地,吹响了南安市重返教育领跑地位的号角,为我市建设教育强市擂响了战鼓!
同年8月,为配合泉州芯谷·南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开发,进一步整合区域教育资源,带动泉州南翼片区,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我校在整合原奎霞、溪东中学基础上,创立了南安一中奎霞分校(南翼实验中学)。如何对接新高考,提升管理水平,是我们这所学校所面临的挑战。
二、 新高考 新对策
(一) 贯彻新思想:立德树人,文化立校
三流的管理靠权威,二流的管理靠制度,一流的管理靠文化。
1.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5月9日我们考察了合肥一中等学校,这些学校都制定了“文化立校”战略,在文本方面都体现着校园文化的浸润作用,“船过水无痕”,“润物细无声”。在物质方面,整个校园主题鲜明,环珠叠翠,花香袭人。根据规划,学校不种植“快餐”树,而是种植生长期较长的树木,另外校园绿化也有时间规划,各种花木按季节依次开放,比如可以在4月看樱花(效仿武汉大学),11月看银杏(模仿北大);合肥十中以亭台楼阁轩居苑来命名各功能楼,比如男生楼称“听潮阁”,潮既是靠近湖泊的意思,又有听取时代声音的隐喻;女生楼命名“栖霞轩”等等。校园一花一草,一砖一石都传递着文化的正能量,挥洒学子们四季人生的芬芳。
2. 充分发挥奎霞华侨优势,积极拓展“乡贤经济”回归,争取支持学校建设
这次考察完之后,引发了我们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我校将发挥侨校特色,利用华侨的商圈优势,整合海内外资源回乡创办“乡贤经济”,进而支持家乡学校建设。
南翼实验中学前身是奎霞中学,坐落于石井镇奎霞村,奎霞在内地有3千多人,海外约1.5万人,有港、澳、新、菲四个同乡会和厦门同乡会等团体。历年来,海内外奎霞人斥资4千多万元用于校园建设,学校占地约103亩,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我校将以“乡愁”“番阿楼”为主题对学生进行爱国爱乡教育、感恩教育,整合海内外“朋友圈”,同时以旅港侨胞林和安先生编写的校本课程《闽南俚语》为载体,大力宣传学校,争取让华侨乡贤“常回家看看”,进一步争取改善学校条件,为把我校办成南翼片区一所实力完中创造条件。
(二) 迎接新挑战:“走班制”将成为新常態
我们要以培养爱学习、会学习的阳光学生为目标,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
初解走班制
“分层走班”顾名思义,就是在传统的班级基础上,分层推行走班教学。将要在新高一实行的走班制,就是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A班是基础班,B班是提高班,C班是创新班。
2. 初中也走班,对接新高中
值得关注的是,经过一个半学年的适应和摸底,学校将会在初二下学期对初中学生实行走班,对接新高考。显而易见,走班制今后将成为教学的主旋律、新常态。
(三) 面对新形势:校长要当好后勤校长
1. 推进智慧校园,助力新高考
福师大附中和合肥一中都是智慧校园创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学生使用校园一卡通出入校门、宿舍,在图书馆、食堂、超市,都可以“留下痕迹”,这些“痕迹”可以通过平台直接传送给老师、家长,实现家校同步,学校通过考务、选课、排课、巡视监控、智慧班牌等系统助力走班制、新高考。
在新高考的背景下,学校通过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提升水平;校长们要大力建设智慧校园,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走在新高考的“浪花”上,努力成为最后的赢家。
2. 精细化管理提升后勤保障水平
简单的事情认真做,重复的事情坚持做,重要的事情用心做,困难的事情慢慢做。
考察了福州、合肥两地的几所学校,我们发现这些学校的共同点就是校园后勤比如花草、保洁、食堂、宿舍甚至医务室等等都实行社会化管理,可以选择合包或者分包,实现物业托管,但是托管不脱手。后勤管理社会化可以切实提高后勤服务水平,通过社会化手段力求使后勤工作的每一个步骤和细节都要用心,用精品意识对待工作。
闽南俗语有句话“一枝草,一点露”,我们把它解读为:“点点滴滴,造就不凡”,校长们要当好后勤校长,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时时牢记使命,坚守“匠心”,力求精细化,不断提升学校后勤保障水平!
新高考改革对于每个学校,既是机遇,更是压力,如何“踩点”改革的步伐,确是每位同仁需要探索的课题。笔者通过以上的些许思考,希望能给同仁们一点新的提示和收获。
参考文献:
[1]钟秉林.学校如何应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新挑战.
[2]张志勇.新高考 新高中与新教育的诞生.
[3]王建明.板凳甘坐十年冷,杏坛难容半句空.
[4]吴英明.大道修行 卓越领跑.
作者简介:
伍红星,福建省南安市,南安市南翼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