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林密度对杉木生长和空间利用的影响
2018-01-25李蹊
李蹊
摘要:探讨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杉木生长的影响,以及杉木适宜的种植密度。对不同种植密度对杉木林分生长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测定了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结果表明:在密度超过3400株/k㎡后,林分平均树高逐渐降低,杉木平均单株材积与林分平均胸径变化规律相同。研究了不同造林密度对杉木生长和养分空间利用的影响,以及杉木的分布规律,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为加强杉木人工林的科学管理,在有限的森林空间内获得最大的木材收益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杉木;造林密度;生长;空间利用
中图分类号:S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5-0211-02
1 引言
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材质好,质地直且细密轻软,干后不翘不裂,具有易加工、耐腐朽、香气浓郁等优点,是我国长江流域和秦岭以南地区栽培最广、生长快、经济价值高的用材树种[1]。杉木具有天然的原木香味,对人体有各种有益的作用,杉木家具中所含的香杉木醇能杀死空气中的细菌、可抑制人体病原菌,对各种皮肤炎症有抑制作用,对人体有消除疲劳,舒解压力的保健作用,杉木发挥着重要的经济效益,同时对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意义[2]。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杉木市场需求不断变化,木材价格逐年上涨。因此,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得最大的木材收益是杉木人工林生产中的一个主要问题。现有研究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杉木生长和蓄积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3,4]。为了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杉木生长的影响,探索杉木适宜的种植密度,促进杉木生长,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进行了定位试验,试验情况及结果如下。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地的自然概况
实验地北纬29°16',东经109°50',海拔205~500m,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温和湿润,雨热同期,试验地土壤为坡积母质的山地红壤。5种杉木林种植密度间的气候条件和土壤主要养分含量无显著差异具体见表1,可进行后续比较[5,6]。
2.2 实验方法
2.2.1 林分生长现状调查
在每种生长密度内随机布设3个20m×20m的标准样地,对样地内胸径大于5cm的乔木进行每木检尺。根据平均胸径和树高求算单株材积。单位面积蓄积量用杉木二元立木材积表公式:
V=8.0597×D1.9699831×H0.89646157式中:V为材积;D为胸径;H为树高。
根据林分调查结果,随机选取3株标准木,地上部分生物量采用Monsic分层切割法测定标准木各器官,取新鲜样品带回实验室,置于烘箱内烘干至恒重,求出干湿比,将各器官鲜重换算成干重[7,8]。
2.2.2 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测定方法
选取标准木不同区分段以及树冠东、南、西、北4个方向,用L1- 3000A叶面积仪测定叶片面积和单位干叶重,用重量折算标准木的叶面积。叶面积指数用标准木的叶面积乘以样地内的林木株数再除以样地面积。
2.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R3.4.1软件t检验进行组间差异分析,以P
3 结果
3.1 造林密度对杉木幼林生产力的影响
从表2可看出,杉木林分平均胸径最大值出现在3100株/k㎡,在3100~4400株/k㎡造林密度范围内,林分平均胸径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呈现减小的趋势,造林密度范围内,单株材积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林分平均树高随密度的增大而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密度3100株/k㎡与密度4400株/k㎡胸径差异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其他不同密度处理间平均胸径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2400~3400株/k㎡密度范围内,平均树高逐渐增大,各密度处理间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在密度超过3400株/k㎡后,林分平均树高逐渐降低,差异逐渐显著。随着密度的增大,杉木平均单株材积与林分平均胸径变化规律相同,不同造林密度间林分蓄积量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3.2 造林密度对杉木空间利用的影响
冠幅是判断森林生长状况是否良好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森林空间利用的重要指标之一。从表3可以看出,最高和最低分支、冠宽、每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在2400株/k㎡最大。密度越小,各个植物在地面上占据的空间越大,就越容易获得足够的照明条件。杉木单株叶面积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各密度的单株叶面积达到显著差异水平。叶面积指数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林分树数的增加,密度超过4200株/k㎡后,叶面积指数略有增加。
4 讨论
密度管理是杉木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技术问题,它直接影响着杉木个体的生长发育和有限林分空间的利用程度,进而影響着杉木的生产力[9]。本文研究了不同造林密度对杉木生长和养分空间利用的影响,并研究了杉木的分布规律。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为加强杉木人工林的科学管理,在有限的森林空间内获得最大的木材收益提供了科学依据[10]。
参考文献:
[1]蒋家淡.红锥杉木混交造林效果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2,22(4):329~333.
[2]吕士行,余雪标.杉木造林密度与根系生长关系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1990(11):1~3.
[3]蔡长福.红锥与杉木混交造林初期生长情况的调查分析[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7(3):103—105.
[4]林开敏,俞新妥,邱尔发,等.杉木造林密度生长效应规律的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6(1):53~56.
[5]何华.杉木合理造林密度生长过程分析[J].新农村:黑龙江,2013(22):317~318.
[6]何东进,洪伟,吴承祯.杉木不同造林密度生长预测模型的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9(1):107~110.
[7]黄旺志,赵剑平.不同造林密度对杉木生长的影响[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7(4):379~385.
[8]林开敏,俞新妥.29年生杉木不同造林密度生长进程分析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6(4):293~298.
[9]贾亚运,何宗明,周丽丽,等.造林密度对杉木幼林生长及空间利用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6,35(5):1177~1181.
[10]陈代喜,莫泽莲.浅谈杉木合理的造林密度[J].广西林业科学,2001,30(2):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