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交林价值与营造技术要点阐释
2018-01-25邱永松
邱永松
摘要:指出了对于混交林营造而言,混交树种的合理选择、混交比例的确定等都是主要的内容,所以作为混交林营造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应当给予必要的重视与关注。除此之外,在混交林营造的过程中,可适当地调整营造技术,以保证将混交林的的生态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并获取理想的营林效果。基于此,将混交林营造作为重点研究内容,总结了混交林营造方面的营造技术与具体的技术要点,以期提供参考。
关键词:混交林;营造技术;技术要点;阐释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5-0197-02
1 引言
所谓的混交林,具体指的就是林业组成不低于两种林地,但因为分类标准差异明显,所以林业工作在划分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区别。一般来讲,混交林最常见的方式就是乔灌混交林与针阔混交林等。其中,混交林营林也逐渐发展成为人工造林的主体形式。混交林的空间与资源利用效率较高,可以对不同类型的侵害进行抵御,实现造林效益的全面提升,是林业部门营林工作使用的关键技术。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混交林营造技术与技术要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 混交林价值阐释
2.1 提高营养环境与空间资源利用效率
在混交林营造的过程中,能够结合各类型树种生长特性与生物习性方面存在的差异,以保证能够有效地利用造林地营养环境与资源空间。与此同时,不同树种也能够在各生长阶段,结合其自身生长特点,对光照、肥料、空间和水分等进行利用,进而获取理想的可观的林业效益,实现了营林中营养环境与空间资源利用效率的进一步提升[1]。
2.2 有效改善林地立地条件
在混交林生长的过程中,因为树种不同,其生物习性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能够实现互补的效果,使得林地内部微生物、有机质以及矿物质含量随之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林地内部土壤结构以及肥力实现了有效改善,也达到了林地立地条件提高的目的。
2.3 低于灾害能力增强
在混交林内部,针阔与乔灌树木相对丰富,而且空气的湿度较大,且温度区域稳定。另外,树种之间具有隔离的作用,所以能够对森林火灾发生以及蔓延产生阻碍作用。与此同时,混交林当中的微生物种群也十分丰富,可以抑制并防范林木中常见的病害,使得不同树种间的病害发生几率得以降低。在此基础上,混交林内部的食物链完整,能够保证不同种类有害动物都存在天敌,以减少虫害与鼠害等多种危害产生的负面作用,并对有害动物危害进行严格控制。
2.4 提高了造林成功几率
在混交林营造的过程中.需要保证配比与设计的科学性,使得不同树种之间有效搭配,使得树种之间的关系得以优化。这样一来,能够保证不同树种可以在短时间内尽快成活并加快生长的速度,以使得木材蓄积量得以提高。在林业资源繁育方面,混交林营林模式已经趋于成熟且效率相对较高。
2.5 显著提升林业资源产量
结合林业资源试验材料可以发现,混交林营造过程设计的科学性与抚育有效性,能够使其总蓄积以及蓄积速度显著超过纯林[2]。针对林龄、立地条件与造林密度相同的情况下,混交林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林业资源生产以及蓄积。
3 混交林营造技术与要点
根据以上对混交林营林价值的研究与分析可以了解到,要想保证混交林营造质量与效果的可观性,最重要的就是要采取有效的混交林营造技术。
3.1 混交树种的合理选择
在混交林设计的过程中,树种的合理选择十分重要,这同样也是混交林综合作用发挥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与混交林营造效果存在紧密的联系。其中,在选择混交林树种方面,应始终遵循生态要求与生长特点相互协调的基本原则。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发现,尽量将红松、水曲柳以及胡枝子进行混交,而油松则可以和沙棘、桦树、刺槐以及山杨等进行混交。在合理选择混交树种的基础上,为混交林成林成材效果的增强提供必要的保障。
3.2 混交比例的确定
营造混交林的过程中,混交比例同样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应确保树种处于优势的状态,进而增强混交林形成的稳定性。与此同时,混交比例需保证为混交树种的生态作用以及生物作用的发挥提供必要的保障。除此之外,要科学合理地预见混交林发展的趋势,保证主要的树种能够始终处于林地种间的绝对优势。而在数量方面,则需要为主要的树种比例预留所需的空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个体数量已经逐渐成为物种之间竞争的重点内容。
3.3 混交方法的设计
所谓的混交方法,具体指的就是各树种植株在混交林当中的配置方法。如果配置的方法不同,那么种间关系与林木生长同样也会随之改变。一般情况下,混交的方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种。
3.3.1 株间混交方法
株间混交同樣也被称之为行内混交,具体指的就是超过两个树种在行内彼此隔珠亦或是间隔数株完成混交营造[3]。株间混交的方法由于各树种之间的种植点距离相对较近,所以树种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也较早。在实践过程中,若树种的配置科学合理,那么种间的关系则表现为有利,相反,如果树种配置不合理,将导致种间的矛盾更加尖锐化。由于这种混交方法具有较大的难度,所以一般情况下会将其应用在乔灌木混交的过程中。
3.3.2 行间混交方法
这种混交的方法通常被被称作是隔行混交,具体指的就是超过两种树种之间相互隔行混交的方式。通过对此混交方法的应用,加之种间有利亦或是有害关系的影响,通常都会在林分郁闭之后出现。需要注意的是,种间矛盾较之于株间矛盾来讲,调节更加容易,而且施工也十分便利,属于较为常见的混交方法,一般可以应用在阴阳性的树种混交亦或是乔灌木混交当中。
3.3.3 带状混交方法
这种带状混交的方法,具体指的就是某一树种连续种植超过三行并形成一条带,并且与另外一树种构建带而依次配置的一种混交方法。通过对带状混交方式的应用,能够对种间竞争予以有效地缓解,即便两树种之间存在矛盾,同样可以借助抚育采伐的方式进行调节。带状混交的方法在栽植与管理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便利性,并且通常被应用在种间矛盾相对尖锐且初期生长速度存在明显差异的乔木树种混交当中。如果乔木与亚乔木和生长速度相对较慢的耐荫树种进行混交,尽量单行栽种伴生树种。而出带状混交与行间混交间过渡的类型,则被称作是行带混交。这种混交方法最主要的优势就在于能够有效地保证树种优势,将伴生树种竞争能力削弱。
3.3.4 块状混交方法
一般情况下,块状混交也被称之为团状混交,具体指的就是将某一树种栽植成为规则亦或是不规则块状,并且和另外树种块状根据依次的顺序配置并形成混交的一种方式。其中,规则块状混交所致的就是选择平坦亦或是坡面相对整齐的造林地,将其规划成正方形亦或是长方形块状地。随后,在各块地中根据特定株行距对相同树种进行栽植,但一定要保证相邻地块要栽植另一个树种。通过对块状混交方法的应用,可以对种内与种间存在的有利关系予以充分利用,并且对幼龄阶段喜好丛生的针叶树种要求相适应。在林木长成以后,使得不同树种之间能够形成和谐的种间关系[4]。另外,块状混交造林的施工相对便捷,所以即便是主要树种混交存在矛盾也十分适用,并且在幼龄单纯林改造方面也具有适用性,同样能够在改造价值林分方面取得理想的应用效果。
3.3.5 植生组混交方法
这种混交的方法具体指的就是种植点配置成为群状状态之下的混交方式,即将相同树种密集地种植在某一小块地上,并且和相邻小块地之间密植的树种相互混交。但塊状地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大,而且种间发生作用的时间较晚。地块内部树种相同,群状配置优势突出。除此之外,植生组混交树种之间的关系调节虽然简单,然而在造林施工方面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一般被应用在林区人工更新以及次生林改造等多个方面。
4 结语
在混交林造林以后,其调整技术的应用并不仅仅能够保障混交林的营造质量,同样也关乎混交林抚育的质量与效果。与此同时,完成混交林造林以后,调整技术对种间关系的处理也十分关键。一般情况下,如果树种的生长速度偏低亦或是相差较大,耐荫性能不同,则应当尽量选择使用相隔时间较长亦或是较短的分期造林方式,能够获取理想的造林效果。如果是造林主体树种属于速生树种,应在营林初期选择较小密度的方式造林,并在形成林冠的情况下,可以保证遮蔽地面的时候能够栽种耐荫性的混交树种,使得树种可以获得庇荫。通过上文对混交林营造价值的研究与分析,重点探讨了混交林营造的技术与技术要点,主要的目的就是在保证混交林造林质量的同时,推进国家林业事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彦文,宋嵬佶,胡忠学,等.浅析坝上地区混交林树种选择及营造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2016(4):139~140.
[2]郭晓琴,高 洁.浅析土石山地混交林营造技术[J].山西林业科技,2014(4):41~42.
[3]高莲,胡 顺,罗 勐,等.石漠化地区杉木与柳杉混交林营造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16):165.
[4]汪莉君,郎阳.探析植物群体混交林营造技术[Jl.农家科技(下旬刊),2016(1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