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的设计应用与古木建筑的联系
2018-01-25周莹
周莹
摘要:指出了古木结构的建筑是祖先留给人们的宝贵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特定时期的历史见证。红木是大自然的馈赠,是古代独特审美观和精巧手工艺产物的绝佳材料,红木自古人起早已形成了一套鉴赏收藏的方法和规律,也有“睡紫檀,坐酸枝,摆乌木,用鸡翅”之说的主流地位。明清红木家具更把红木推向了世界,影响着巴洛克、洛可可风格以及齐宾戴尔式家具的设计和发展。分析了木结构建筑中的结构设计在明清红木家具中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木结构建筑中红木的应用理念和木结构建筑对红木应用所传承的古典神韵和文化因素的影响。提出了红木器件以及红木的传承发展已成为我国家具行业、文化界、艺术界、文物界研究的重要课题,而古旧红木的修护与保护工作也应得到我国的重视。
关键词:古木建筑;红木文化;明清红木家具;设计;传承;修复
中图分类号:7I、S6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14-0198-02
1 古木建筑对红木家具的影响
1.1榫卯结构
建筑学家罗哲文曾说,没有中国古建筑,就没有以明清红木为代表的家具,二者之间有着亲密的“血缘关系”。中国古典家具在框架结构、榫卯工艺、造型和装饰手法上,都脱胎于中国古代建筑,反过来又影响到古建筑。俗话也说:“无榫卯不红木”榫卯是巾国历史文化的智慧结晶,也是明清红木家具的灵魂,现代家具匠人制作明清红木家具时也沿袭古人的智慧,使用全榫卯结构。二者灵犀相通,都具有鮮明的“中国特色”。而明清红木家具正以红木这个材质构创了简练圆浑的造型之美,沉穆清新的材质之美和妍秀典雅的装饰之美,红木家具是美的观念与形象的一致融合,从而传到海外,明式红木家具直接来源于巾国传统的古木结构建筑,采用横断面很细的硬木材榫接,很少用块材,互咬合牵制形成强大支撑力,在结构方法上,榫卯稳定性好、牢固耐久,与西方家具相比,显得很轻巧。在古建筑上讲究远近虚实,有无有空来渲染意境,经常利用隔扇,花罩等构件来产生空间流动美,所以在家具上也如此,空与空的对比,穿插,铺排使空间产生了丰富变化,犹如建筑一样,体系内敛性又显庄重。
1.2造型设计
在设计方面,红木家具与古木建筑同样有共同之处,木建筑的的屋檐是以飞檐翼角为参照物的翘头案造型,“飞檐”是在建筑的檐椽之上,与此同时,这种独特的处理手法在红木家具上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翘头案案面的两头向上翘起,是造型优美的家具之一,就是得名丁此。即使在现代的红木家具制作中,这种两头略高的做法还是很常见的,这样的做法兼具实用性和装饰性,是防止面板与旁板结合时有不平整的现象出现,而且有利于安装的方便和结构的加强;挡板用料较其他家具厚,常作镂空雕,故不少雕刻是明清家具木雕的优秀代表。最早的翘头案是供案,供案的腿部非常夸张,古时通常都是在寺院和祠堂里使用,它表示对神灵、对祖宗的一种敬畏,尤其是衙门里用的供案。
2红木在古建筑中构建的绚丽诗篇
2.1紫檀作代表
欧阳修《最高楼》中写道“雪香浓透紫檀槽,胡语急随红玉腕。”可见古人对红木特别是紫檀的喜爱,自r占‘认为紫檀是最名贵的木材之一,经过精雕细琢,百宝镶嵌,描金装饰之后,恰好符合清朝皇室权贵和富豪们的追求奢华之风,显赫之风。皇家建筑中的隔扇门,选材上等的紫檀,红木,花梨。故宫的紫檀雕回纹方窗,用料显示大气恢弘,门窗上的雕饰多以彰显皇权的神圣。慈禧太后六十大寿在紫禁城宁寿门的紫檀木雕前举行,皇极殿光绪帝御笔“永受嘉福”和宁寿宫用了红木雕,颐和园的乐寿堂也用了红木雕,乐寿出自论语的“知乐者,仁者寿,还有紫檀插屏等等建筑中的特有装饰。匾额可谓中国古建筑的独特符号,匾一日离开建筑,就没有了衣服的主体,而建筑一旦离开了匾.就像缺少灵魂一样死气沉沉,宫廷州府官吏之匾,善用上等木捌,云贵川西南地区达官显贵善用大财,整木料做匾,而江浙沿海地区善用沙树相并,红木,乌木等成为常用选材。
2.2黄花梨作代表
现今海南地区曾发现多处用花梨木做房梁的老宅,花梨木原名叫降香黄檀,术性稳定,别名更是多种多样,有叫花梨木,油梨,也有叫香红木,足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质重油多,不裂不翘,自然包浆,颜色越来越好看,不长虫,不糜烂,经久耐用,符合中庸之道,但因其名贵,导致普遍不能用它做房子中的梁柱檐等,,所以没有沿用至今。而现存江苏的红木珍宝楼,是红木建筑和丁艺技艺的完美糅合,通体斗拱榫卯结构,全红木打造,一共使用了76根红木竖柱。它的建成写下了红木世界的经典传奇,堪称举世无双。在五台山的寺庙中红木斗拱,也令人叹为观止。
2.3红木在未来建筑装饰中的应用
在现在的建筑装饰领域中,如何在空间内植入所需内容是当代需求,也是一个普遍性难题,为此,建筑中的一个“内胆”概念应运而生,在建筑内部构造一个具有轻质的,生态的围护结构作为建筑装饰,同样这种新结构可以采用螺栓构件相接.框架之间采用OSB和复合板等合适的木材组成新维护构造。而红木因为价格昂贵,可以采用“包镶”家具的做法把红木按照纹路旋切,贴于复合板上面,包镶这种做法是清朝就有的,它兴起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清朝紫檀等名贵木材的用料紧缺,还有一个优点是,包镶结构是稳固的。在北方的干燥环境下,极易开裂,而用酸软的楠木松木等做木材,上面再包覆名贵木材,这样不失华贵,还轻便易携,这种建筑应用可以适用于现今的高档会所,是一种新型的装修方式。此较为成熟的结构应用于宁波的慈湖书院。
3古木建筑文化在红木家具中的传承
古木建筑与明清红木家具形神相通。第一,造型形神兼备,追求神韵,讲求气势。第二,体现美好意境,追求浪漫的思想,构图错落有致,虚实相间,空灵剔透,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体现了虚无空灵的道家思想,同样融入了建筑中阴阳相融的哲学思想,图案中多见道教的“明暗八仙”和佛教的“八吉祥”。第三,对称均匀。第四,明代文人崇尚自然,贵黄不贵黑,黄花梨自然受到了明代文人雅士的推崇,从而使明式家具融入了文化人的书卷气息,但是清中叶以后,一种从南洋地区进口的新的本材品种红木出现了,所以,红术家具是在紫檀后的替代品,是清代中后期的产物。一件红木家具可传承数年,还透着儒家的平和中庸,提倡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道家追求的上善若水,反扑归真和佛家的善恶有报。
4古典红木家具的修复与保护
古木家具的修复与古建筑修复的方式大相径庭,在我国,古旧家具修复与保护的研究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尽管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红学家,建筑专家——杨乃济先生在北京成立的明清红木家具研究会上疾呼要保护和研究中国古典红木家具,还是没能引起重视,以明清木质为代表的家具肩负着传递历史文化信息的重要责任,加上我国特有的历史原因,历代皇朝与高官的暴发性占有,导致了大量的明清红木家具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现在参与整修古旧木质家具的后果往往是“整旧如新”,而不是文物保护所提倡的“修旧如旧”,而一些博物馆对古旧家的保护又出现了片面的“崇旧”倾向,结果在保护修复时,分不清脏与旧,残与美,从而影响了他们的价值。目前还有一种比较作假手法,将一些古旧木建筑的房梁,门窗花格等构件拆下来的木材移花接木到珍贵的家具文物上,这样违背了选料精良的初衷,而体现不出其韵味。所以为了使这些珍贵的文物不在我们生命的视线中灰飞烟灭,希望国内有识之士重视起来,不少有价值的明清红木家具由于缺乏科学的规范理论指导而遭到受破坏性的修复,对现存的传统工艺加以保护得以发扬光大。现在正在热播的“我在故宫修文物”也走进了年轻人的心灵中,既可传递中国传统的器物之美.也成为了当今时代的独特的文化方舟。
5结论
古木建筑和明清红木家具中的一榫一卯都凝结着中国几千年传统木文化的精粹,一凿一枘体现的是工匠们对极致的执着。中国的红木文化博大精深,古木结构建筑和明清红木家具是传统文化的国粹,是传统艺术的瑰宝,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红木的修复与保护也是一门综合学问,希望日后能有更多的有志之士一起参与进来,为日后中华红木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