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视角下昭通市贫困地区美丽乡村建设对策研究
2018-01-25邓敏
邓敏
摘要:昭通位于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结合部,人口有540多万,有苗、彝、回等23个少数民族54万余人,面积2.3万平方公里,境内有贫困人口近100万。在当前国家大力推动贫困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昭通市也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本文在研究中,结合昭通市贫困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际情况,从绿色发展的视角入手,在分析当前昭通地区乡村发展应注意的问题基础上,重点提出一些合理的对策。希望能够为昭通贫困地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些合理的参考和借鉴。
Abstract: Zhaotong is located at the junction of the Yunnan-Guizhou Plateau and the Sichuan Basin. It has a population of more than 5.4 million and has more than 540,000 ethnic minorities including Miao, Yi and Hui, covers an area of 23,000 square kilometers, and there are nearly 1 million poor people. Zhaotong City is also facing a good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in the context of the current national effort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rural areas in poverty-stricken areas. In this study,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beautiful rural construction in poverty-stricken areas of Zhaotong City, star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een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rural development in Zhaotong, some reasonable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provide some reasonabl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villages in Zhaotong poverty-stricken areas.
关键词:绿色发展;昭通;贫困地区;美丽乡村建设
Key words: green development;Zhaotong;poverty-stricken areas;beautiful rural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35-0028-03
0 引言
昭通贫困地区大多交通闭塞,当地人口以农业种植为主,缺乏其他收入来源。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当地人口逐渐增多,居民的人均收入增长相对较慢。从2017年昭通市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数据来看,该地区尚有91万贫困人口,占全区人口总数的近五分之一。由此可见,当地脱贫攻坚的任务十分严峻。而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是提升和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的重要措施,也是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重大工程。
1 昭通綠色乡村建设应当注意的问题
1.1 不应盲目模仿城市建设
据统计,昭通现有乡镇级建制单位计为143个,设有村委会的农村为1200个。它们既是城市人的“乡愁”所系,也是落实农村人口实现就近城镇化的“空间”所在。如何走出一条既符合我国新型城镇化规划总体要求,又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路子,直接关系到昭通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效果和质量。目前,当地暴露出美丽乡村建设出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新农村建好以后,犹如变成了城市。和城里人住一样的楼房,用一样的水电煤气,组织一样的文化娱乐活动,而很多村镇千百年来传承的自然景观、生产方式、邻里关系、民风民俗等“田园牧歌”景观和承载的“乡愁”却不见了。新农村的“千村一面”现象非常值得注意。
1.2 不能忽视规划的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乡村规划编制滞后、管理机构和人员的缺位等原因,昭通市不少地方村镇建设处于自发状态,建设随意性大,没有更多考虑村庄的整体布局、道路网络、公共服务设施等需要,导致村庄建设品质不高、功能配置不全、环境质量不佳等问题。前不久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明确指出:适应农村人口转移和村庄变化的新形势,科学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镇、乡、村庄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一定要规划先行,既要有高水平的规划和战略,又要经过科学论证。农村发展本身是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城镇化规划和战略的总体框架中。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农业和农民,需要尊重民众的意愿,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让他们在乡村建设中唱主角。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各乡村在实施时应尽力彰显自己的特色,最大程度保留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和乡村特色,以适应不同村庄的发展要求。
1.3 不能忽视文化“软实力”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突出文化主题,不同于现代城市的“洋”,乡村文化的主要特色是“土”。一个完整的当代城市文化,要强调多样性,乡土文化既不可或缺,也是城市文化永恒的母体,保护好这个根和源,才会有真正丰富和繁荣的城市文化。在发展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农业资源,发挥农民积极性,适应都市人体验农业生活、寻找和安顿“乡愁”的需要,走出一条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路子。
2 昭通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
绿色发展是指以效率、和谐、可持续为发展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面对当前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昭通应该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切实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转化为昭通的生动实践。具体来说,结合邵通贫困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2.1 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美丽乡村建设,应定要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划定产业发展的生态红线,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守住一片蓝天。环境就是民生,蓝天也是幸福。就昭通而言,发展相对滞后的工业经济给当地人们留下了值得骄傲的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水,也为守住这片蓝天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所要做的是要严格划定生态红线,抓好产业布局和规划管控,强化招商选商和精准把控,严把“环评”审核关,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盲目追求项目落地,绝不让一个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落户昭通。通过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在严格禁止“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落户发展的同时,大力引进旅游、水电工程、现代农业等产业,带动当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第一,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昭通应结合当地产业优势,落实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理念,建设一座百万亩苹果与百万人口高度相融的苹果之城。昭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特别是有着80余年种植历史和鲜明特色优势的苹果产业,不仅是老天赋予昭通人民最大的恩赐,更是实现百万亩果园与百万人口中心城市高度融合发展的不二选择。把500多平方公里的昭鲁坝区实施整体谋划和布局,在保护田园风光、尊重历史现实的同时,切实打造苹果小镇、温泉小镇、省耕湖滨小镇、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一批独具特色的小镇,完善城市功能,美化人居环境,让果园城市、苹果之城焕发无穷魅力。
第二,积极引进文旅项目投资。例如,2017年,昭通市镇雄县雨河镇龙井村左家沟村引进文旅投资项目,如图1 所示。该项目的启动建设将有力促进和提升雨河镇旅游服务功能和水平,为该镇脱贫攻坚提供产业支撑。该项目建设总投资逾2亿元,分三期建设:一期项目投资5500万元,2018年端午节前完工并开始运营,内容包括景观瀑布、景观湖、冲浪游泳池、乡村文化大舞台、大型儿童乐园、温泉山庄、温泉度假大酒店、度假山庄四合院、古典城墙门、景观红军路、景观花海、龙井景观池等;二期项目投资1亿元,预计2020年完工,内容包括200米高空玻璃栈道、100米高空索道等;三期项目投资5000万元。整个工程建成完工后,一个健康生态、休闲娱乐、特色康养、农耕体验的乡村旅游景点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2.2 重视乡村生态环境建设
城市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乡村也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实际上,就生态环境而言,乡村还有一定的优势。乡村发展滞后,但对环境保护得较好,没有受到过多的工业污染的干扰。乡村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体现在方方面面。解决好垃圾围村这一老大难问题,需要增强全体乡村居民的生态文明意识,需要引导乡村居民养成绿色、低碳、环保、节能的生产生活方式。乡村可以积极开展生态文明知识宣讲,让乡村居民知晓相应的生态文明知识,将生态文明知识融入到自身日常生产生活中。
更好地知晓生态文明知识,就会有更大的可能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同时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方面,昭通最大的实际是群众传统的燃煤用煤习惯和极不合理的能源消费占比,仅2017年,全市就有102万户363万人使用燃煤,燃煤用量高达428万吨,这也为我们守住这片蓝天带来了较大考验。因此,应扭转这种落后的消费观念,颠覆这种传统的消费模式,关键是要充分发挥水电、天然气等能源优势,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大力推广以电代煤、以气代煤,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从根本上改变群众的能源消费习惯,确保昭通的蓝天常在、白云常现。
村里有垃圾山没有得到及时处置,这是值得反思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让乡村生态宜居,就要建设美丽乡村,要及时处理生产生活垃圾。垃圾围村让不少地方头疼。垃圾围村是长期粗放型的生产生活方式造成的。镇雄县的两个小孩因为垃圾山垮塌被掩埋而离世,敲响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警钟。治理农村人居环境刻不容缓,每个人都应该从我做起,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尽一份力量。治理农村人居环境,要注重解决存量生态环境问题,垃圾围村就是其中之一。对于已经存在的生产生活垃圾,要联系相关垃圾处理企业,由它们对生产生活垃圾进行处置。
2.3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昭通市在这方面,从2016年开始,以古镇岩洞脚农民新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立起来,今年春节前,山区村民大都搬进了新居,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59户。走进以古镇岩洞脚农民新村,这里环境优美、街道宽敞,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大山里的村民过上了全新的生活。
2.4 加大乡村“美丽文化”建设力度
文化是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力量,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昭通地区要加大“美丽文化”建设力度,让这种“美丽文化”深入人心。
第一,充分发挥志愿服务队在“四城同创”和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中的积极作用,以人居环境改善、生态文化传承、文明新风培育为目标,以房前屋后“净、齐、绿、美”为标准,动员贫困妇女群众参与到“家园清洁行动”中,引导广大妇女弘扬家庭美德,追求文明进步,共建美丽家园,共享美丽生活。大力开展女性“四自精神”、操家理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巾帼共建美丽家园”培训。
第二,开展“书香飘万家”“家庭、家教、家风”“家庭教育大讲堂”进社区(村)等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寻找“最美家庭”和“好家风好家训”宣传展示活动,以“我爱我家”家庭情景剧展演、家庭道德讲堂、家风故事分享、最美家庭竞选、家庭才艺展示等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倡导和培育良好家风和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形成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科学教子新风尚,促进社会和美。
3 结语
昭通贫困地区美丽乡村建設,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在实践层面,需要当地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高瞻远瞩的做好美丽乡村发展的规划,包括产业规划、城乡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等,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大对乡村自然生态的保护力度,引导广大村民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共同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中去。
参考文献:
[1]聂选华.云南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对策研究[J].保山学院学报,2016-02-15.
[2]邓云霞.绿色发展视角下云南贫困区美丽乡村建设对策研究[J].昆明学院学报,2017-02-28.
[3]李小石.云南大理古生村美丽民族乡村建设研究[D].大理大学,2017-05-30.
[4]滇财.云南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四个同步”[N].中国财经报,2016-06-30.
[5]饶简元.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云南农村自助建房模式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