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涛:构建家族收藏荫泽后人
2018-01-25董萍
董萍
对于国内的“藏一代”而言,构建自己的家族收藏似乎仍具有一定的前瞻^生。毕竟建立自己的收藏体系也许尚未完成,更何况家族收藏。但如果对自己的家族有所裨益,又何尝不可以尝试去了解呢?毕竟很多时候,收藏都始于当下。
《收藏·拍卖》: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家族收藏这一概念?
季涛:国外形成家族收藏也是少数,因为要形成规模需要定数量的古董。一方面,家族收藏需要社会文化氛围,教育程度良好,子女能够接受这种文化,古董才能够像财富一样被一代代传承。另外一方面,国外遗产税设计得比较早。遗产税主要是针对固定资产、现金等,但是对文化艺术品遗产大都实行免税制度。因为艺术品很难被登记,同时也是对文化的一种推广。免税造成国外很多人就把资产配置成艺术品,可以免税留给下一代。在税收制度上,就对家族收藏形成了制度,让艺术品在家族里一代一代往下传。
《收藏·拍卖》:在拍卖行业多年,你是否观察到越来越多的中国藏家开始构建家族收藏?
季涛:中国的文物艺术品收藏时间太短,多数收藏家还在50岁左右,他们的第二代目前只有二三十岁,还看不到家族收藏传承的问题。据我观察,他们的第二代大部分都不喜欢上一代的文化艺术品收藏。因为二代成长的过程,没有受到文化氛围的熏陶,比如从小家里都挂满了名画,摆满了古董,社会上也缺乏对于古董尊重和保护的态度。所以中国的收藏二代们,很少能够接受上一代的文化并传承下去。当然,现在也有少数人有意识地带儿女去拍卖会看预展、博物馆,他们的子女开始对艺术品产生一些兴趣。也有一些二三十岁的人开始跟父母一起去拍卖会,去买藏品,他们有了自己的兴趣,可能跟父母不相同,但也是極少数。
《收藏·拍卖》:当下中国富裕家庭,是否有必要进行家族收藏的构建?
季涛:文物艺术品很重要,对个人是文化熏陶,对整个国家来说也是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但是目前的现状,中国人还缺乏这方面的文化熏陶。大家还在忙着赚钱,还没有太多文化的理念。大家还是喜欢漂亮的、高科技、新的东西,对于老旧的古玩不是特别感兴趣。如果有一部分人对古董艺术感兴趣,还主要是因为投资赚钱。这是时间的问题,至少还需要一段时间,让这一代人慢慢喜欢艺术,喜欢收藏。将来希望更多家庭加强文化的学习,让自己的家庭有一种文化的氛围,让自己的孩子有教养,我想这个是很重要的。现在已经有这样的苗头,有知识、有文化,对艺术品的鉴赏有水准,别人会尊重你。这种观念越来越强,就会促进更多人来学习、研究和收藏,后面才会形成家族收藏。所以,当下学习文化艺术品和收藏是非常必要的。家族收藏的好处显而易见,比如传统艺术得到尊重、后代可以从小接受文化熏陶、提升自身文化品位等,另外也可以免交遗产税,未来购买房产可能会交40%-50%的遗产税。
《收藏·拍卖》:对于众多“藏一代”而言,他们没有艺术背景和知识,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构建家族收藏?如何应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缺乏诚信的现状?
季涛:当然应该利用各种方式学习,向专业的老师、藏家学习。同时要多看书,常去大拍卖行的预展观摩,在他们的指点下慢慢学习,我想这一代人想构建家族收藏,就必须要这样起步。现在收藏圈很多人,路子没走对,而是找了一个会忽悠的人,在收藏上误入歧途。所以一定要找到品德优良、具备专业水准的老师,不能买了两本书,买了两件藏品,就浅尝辄止,一定要通过正当的渠道学习,如规模和口碑良好的画廊、拍卖行和博物馆学习,而不应该把自己局限在身边小圈子内学习。对初学者而言,古玩店私下交易的黑幕太多,不太推荐,除非你已经懂行了,可以去古玩城试试眼力。
《收藏·拍卖》:在家族财富配置的实践中,固定资产艺术品,现金、金融股票等,是不是应该有个合理的配置比例?
季涛:作为一种投资理财方式,艺术品的比例不能太高,在20%-3%之间比较恰当。艺术品作为种资产有自身的特性,增值周期长,长期保值、抗通胀,但变现能力弱。艺术品适合长线投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如果家庭需要不断资金往来,还是需要和其他资产形式结合起来,艺术品配置不能占很大的部分。
《收藏·拍卖》:艺术品金融产品已经成为银行的一个产品。这是不是家族财富传承的一个很好的选择?
季涛:艺术品金融目前还处于理论上的探索,国际国内都还没有规模化、规范化,形成固定模式的艺术品金融机制。在西方艺术品金融跟家族收藏没啥关系,中国也没关系。目前还是一个研究阶段。艺术品和金融有些要素是冲突的,文物艺术品的个性化、非标准化、鉴定估价比较难。而金融是资本大规模的运作,需要的是规范,不能有太多模糊和个性化的东西。所以我认为,艺术品金融不会很大规模地进入实践,和家族收藏也没有太大的关系。
(编辑/雷焕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