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年的夏天

2018-01-25覃科远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小学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沙参背篓洋芋

覃科远

我出生在鄂西南的—个偏僻小山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对我们农家孩子来说,暑假不是避暑,不是玩乐,而是转换成另一种学习模式——学习生产劳动。钻进快要成熟的玉米地里,用锄头挖洋芋(土豆)是我最乐意做的事情。太阳被玉米秆遮住了,嗅着玉米的清香,听着蛐蛐的演唱会,一锄头下去,用力扒开土,一个比一个大的洋芋便从土里翻了出来。看着它们白白胖胖的样子,我的口水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干劲也越来越大——这也许是我至今爱吃洋芋的原因吧!

遇上特别炎热的日子,父母会给我正午做作业和在家做饭的特殊待遇。我们兄弟仨,我是老大,帮母亲分担家务是理所当然的事。母亲教我做了几样炒菜,都是腊肉豆豉、鸡蛋、土豆片、辣椒、茄子等农家小炒,主食就是炕洋芋、蒸玉米面飯。农忙的时候,就由我来做饭,为父母抢收抢种节约点时间。

我最喜欢做的就要数炕洋芋了(类似于现在的铁板烧,只不过用的不是平底锅),因为方法很简单:去皮、煮熟、加点菜籽油或是漆油,慢慢在大锅里炕,过一会儿翻一下,炕得两面焦黄了,撒点盐就算完成了。炕洋芋吃起来可香了,九成熟的硬洋芋是我的最爱。通过实践,我发现,在蒸煮的过程中,以水开为基点,再煮三分钟,洋芋就会刚刚好九分熟。我会预先捡一碗出来,边吃边做下一步的工作,这也许是我爱做饭的动力吧!

除了干农活做家务,夏天的我还有一项艰巨的任务一勤工俭学。背上小背篓,扛着小锄头,穿梭在大山峻岭之中,苦苦寻找着小商小贩收购的所谓药材,用自己的行动挣点学费和零用钱。山里的孩子从小就认识很多山货土产,比如沙参、棕包头、黄姜、白布根、牛膝、桔梗、田七等。走进大山,见谁逮谁,一天下来,总会有满满一背篓的收获。我不带干粮,也不带水,饿了吃点沙参、野果,渴了猛吸一捧甘甜的山泉。遇到毒草、毒蜂、毒蛇,我会机智地绕开躲过。当然也有躲避不及,被毒草挠得浑身发红,被毒蜂蜇得鼻青脸肿的时候。我总是忍气吞声,坚持坚持再坚持,哪有现在的孩子那么娇贵呀。

临近开学的时候,稍大—点的孩子就会随父母上荒(家乡人把比较荒芜的大山称作“荒”)下河卖夏粮,两头都要走半天路,偏偏油菜籽荒上的价格比河下的高那么五分到一角,小麦却比河下低了那么五分到一角。为了多卖几块钱,我们只得背着油菜籽到高山之上的粮管所变卖,背着小麦到小河边上的粮管所出售。上荒还好一点,越走越高,温度就越来越低,只当是避暑。下河就不那么好受了,热浪一浪高过一浪地扑向行人,我们个个挥汗如雨,口渴难耐。卖粮食的队伍中,大人们一般背150斤左右,小孩子们背二三十斤。起初小孩都兴奋地跑在前面,走过一半路程之后,小孩的体力就不支了,慢慢地落在了后面。为了不影响队伍的前进速度,父母只好给孩子减负,将孩子们背的粮食倒给自己十来斤。卖粮食的人们往往一大早出发,半夜三更还没回家。若父母顺利交售了粮食,偶尔也会奖励我们几颗水果糖。

童年的夏天,虽热,心里却凉爽着;虽苦,心情却快乐着;虽穷,精神却富有着……endprint

猜你喜欢

沙参背篓洋芋
黄牛背篓
肺热肺燥 喝点冰糖沙参粥
白嘴角马的背篓
大将军搬砖
洋芋搅团:砸出来的美食
背篓 外一首
背篓人家
关于南沙参的品种问题
沙参麦冬汤缓解老慢支
炕洋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