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词语积累与运用探究

2018-01-25肖琴

速读·中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生字词语课文

肖琴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面对魅力无穷的语言,我们却苦恼于学生在使用时的平淡、枯燥、呆板和千篇一律。改变这样的状况,让学生充分掌握、运用好语言文字,并把其积累的丰富词语,运用到写作中去,无疑将是语文教师应该孜孜不倦进行探讨的话题。

一、积累词语

1.用情达意

感情的积累是语言表达最根本的要素。能够及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最容易让孩子迸发出最真挚的情感,书写出最贴切的话语。比如,在教学中,许多课文都充满了浓浓的情。对动物的喜爱,对人物的钦佩,对大自然的热爱……,无一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教学中教师最爱问:“你们从文中感受到了什么?”“你们学习了课文想说些什么?”孩子们就会在学习课文的情感积淀中真实地表达对人、物、景、事的情感。这样的口头表达迅速、明了,能够让学生通过交流对语言取长补短,很好地运用了语言表情达意的功效。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在孩子用语言表达的同时,再引导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这样的记忆就更深刻了。

2.运用文本语言

小学语文课本中,每一篇文章都是學习语文知识的重点。有的文章展示的是它的结构美,有的文章渗透的是它的写作手法,有的文章是汇集优美词句的好范文。因此教师在教学每一课的生字时要让学生做这样一件事情——把生字在文中所组的词勾画或圈起来,并积累起来。比如,可以尝试着在学习生字的时候不仅让学生读生字在文中所组成的词,还要求能够读通顺生字所在的句子。达到学习词语就是要会运用到句子中的目的。有的词语很特殊,还可以让孩子去掉这个词或换成另一个词来读句子,让他们发现新词有什么好处。同时,还要注意对课文中的好词要及时进行消化,学一点用一点,才能起到循序渐进的效果。

3.指导课外积累

儿童的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在名目众多的课外丛书中。怎样选择经济实惠,符合儿童心里特点的课外读物是值得考虑的问题。根据学生学习的内容,选择与课文紧密相关的课外读物进行推荐。比如在教学春天一组课文的时候,让孩子去多读关于描写景色的文章;在教学历史人物的课文时就让他们去购买撰写名人的书籍;在教学动物课文的时候就让他们阅读动物的书籍。这样分门别类地阅读,随课文阅读,能够起到既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又能拓展相应的知识内容和词语容量。

二、运用词语

词语的积累,最终是为了运用。那么什么是好词呢?用在句子里恰当就是好词。什么是好句?用在篇章中精彩就是好句。但有些学生积累了一些精彩词句,却用不上。因此,这方面需要老师加以引导。

1.发言中“运用”

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发展的先导。口头语有了良好的发展,书面语言的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没有口语训练的基础,将会出现“教师出文题,学生抓头皮,文章写不出,成为苦差事”的现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珍惜每一次课堂发言,在发言前,多思考、把积累的好词好句表现出来,使语言表达理化,心里默默地说一遍,然后大胆地在同学们面前发言,尽量用上好词好句。话不怕不说,只怕不用。多说、多用、多练,好词好句就会脱口而出,就会“讲起来顶呱呱,写下来顺溜溜溜。”

2.练笔中“模仿”

模仿在小学作文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了模仿才会有创造。作文的过程是伴随着模仿生成的。模仿并不是机械地一模一样重复别人的话,而是从学到词语结构和句子的格式中“不自觉的替换”类推而得出的,这是语言创造能力发展的萌芽。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模仿先要从学到的课文精彩片断入手,把课本中的好词好句学好用好。

3.修改中“吸纳”

自己的作文用不上好词好句不要紧,你可以吸纳别的同学的好词好句。班上几十位同学都是你的老师,都是你的好词好句库。每次写作时,老师评讲时,会读一些好作文,别的同学也会读一读自己写的习作。这时候,你不仅要用耳听,而且要拿出笔来记,把别人的好词好句好段,记下来,补充或添加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4.生活中“储存”

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打好语言基本功的最佳时期。这一阶段,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有更有利的条件多记忆一些常用的字、词、名言、警句,多背诵一些诗文佳作。千古流传的名篇、警句,有极强的语言艺术魅力,精彩生动,意境深远,富有人生哲理。同学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读一点诗文佳作,日积月累,充实“库存”。“库存”多,自然不怕“无用武之地”。

总之,学生积累词语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而运用的目的是为了写作水平的提升。这两者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只要我们切实抓好日常的各个环节,努力创造条件,在教学中培养,在实践中强化,相信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一定会得到不断提高。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字词语课文
关于“口”字的教学分析
找词语
斯诗私塾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生字变身
词语积累
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