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中考历史复习的效率

2018-01-25周凤兆

神州·上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复习中考

周凤兆

摘要:中考历史复习课本多,知识面广,要想取得优秀成绩,必须要有好的复习方法,教师只有在平时的复习中总结经验,找出更好的方法,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中考;复习;好方法;好效率

历史开卷考试作为教学改革的典范,为减轻学生负担,为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应变能力,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历史考试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平时学习是基础,至关重要,但考前复习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因为开卷考试的复习有它独特的方法,好的复习方法,能使学生复习效率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中考历史开卷考试的复习,我个人有几点感悟,在此总结,交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让学生思想上重视

历史开卷考试,学生第一印象是历史不用背,不需要下功夫去理解,从思想上不够重视,大部分学生认为有课本就可以找到答案,认为不需要花费时间复习,很多学生对历史开卷考试存在误解,认为不需要背诵记忆。其实,不用“背”,并不是等于不“记忆”,记忆是任何学科学习都少不了的,我所说的记忆是深刻透彻的理解的基础上的识记。学生的错误认识,教师苦口婆心的再说也改变不了的,只有在准备全面复习之前,首先让学生做一张往年的中考试题,然后加以分析,让他们感觉到开卷考试的灵活,开卷考试所涉及的知识深度、广度之大,而不是简单翻书抄书就能在开卷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让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感受到,没有知识的积累,没有历史学科素养,是不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只有这样在思想上统一学生认识,消除学生误区,在复习过程中,学生才能听从指导,按照老师的方法来复习。让学生明白优异的成绩来至踏实的复习,而不是来至于临时的翻翻书。

二、研读考纲,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历史学科特点是以陈述性知识为主要认识目标的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量大,古今中外,全教材就是六本。那么相应的为了取得优异成绩,考前复习知识量大但时间紧,量多时少这对矛盾极为突出。为了有效的解决这对矛盾,必须仔细研究考试纲要,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就是引导学生认真研究《2017年安徽省中考历史纲要》,使学生明白哪些知识是识记内容,哪些是理解、运用的内容,使我们的复习心中有数,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带领学生复习研读《2017年安徽省中考历史纲要》具体做法是:把《纲要》和教材对着联系,列举知识点落实到教材具体页码上去,并且把考试对具体知识点的要求也落实到教材上。让学生在看书复习时候可以揣摩到知识点会以怎样的形式出现:识记知识一般以选择题方式出现,理解、运用的知识是以资料分析题、比较题等综合考察方式出现。让知识点在学生头脑里多反复次数,加强比较分析的途径,这样让学生自己都成了老师。另外将教材的页码对照添加在《2017年安徽省中考历史纲要》里面,提高开卷翻书的速度。

三、用图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开卷考试不仅仅是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更重要的是考能力,学生的能力来自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和能力的培养。知识积累必须在感知、积累、理解之后才能转化为能力。 根据开卷考试综合能力强这一特点,要想提高能力,首先要夯实基础知识。 开卷考试中单纯考查一个知识点的题目越来越少。往往一个问题要涉及几个相互关联的知识点,需要进行分析比较方可解答。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准确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一个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提高综合能力,关键是深刻理解教材的知识,要求学生要打破教材课程的限制,要对知识进行横向纵向的梳理,对同类知识进行归纳、比较,把握其内在联系,把分散的知识点提炼出来,串连起来,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历史整体框架結构,使学生能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所以教材知识系统的建立,依靠知识图表会走很大的捷径,在此情况下,我引导学生把教材的目录知识点,特别是《纲要》所涉及到的必考点制作成图表形式,让学生看见任何一个知识点,都能立刻反映出知识点在教材所在的位置,并且能够反映出相关知识点的位置,通过理解升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就轻易链接起来了,其实就是能力的培养。做到这一步,要对付历史的考试题应该是没有多大的问题了。例如中国近代化过程知识我用这样一个演变图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这样一个知识体系,既反应了中国近代化从经济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演变,也看出了中国近代化过程是由表及里、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

四、研读教材,教材知识点习题化

初中历史考试的难度综合度都不会是很高,教材相关知识撒大网、大规模的综合复习没有多大的必要。考试的深难度要求,还是基础知识占绝大部分,在复习时候重视基础是最主要,其实任何综合都是基础知识的积累。所以本人先按课本顺序,把《考试纲要》的相关知识点习题化,通过学生做题,老师讲解分析,一方面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解题答题能力。单独让学生看书,学生会枯燥,如果让学生翻书答题,也提高了学生的复习兴趣。例如:我在复习中国近代史抗日战争史实时总结出这样习题1.抗日战争全面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2.举例说明日本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有哪些?3.抗日战争中中国取得胜利的战役有哪些?4.抗日战争中国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等。学生通过这些题目结合课本就可以加深对抗日战争这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在考试中得心应手。

五、分析样题,提高答题解题技巧

历史考试常见题型有选择题、组合列举题、识图题、材料解析题等。要想答好历史考题,首先引导学生明确如何审题,其次掌握如何答题。审题要审题中所给的信息、题型特征、试题的基本结构,更确切地说是审“求答项”、“限制项”、“中心项”、“提示项”各是什么,还要看后面的分数,明确试题要求后,寻找解题思路,找到恰当方法;依据教材内容,找出相应的知识点,正式答卷。针对这四种基本的题型筛选一定数量的题目让学生在考前集中练习一下,这种集中练习使学生在短时间内频繁接触知识点,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教材材料进一步熟悉,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以前的知识得到巩固、强化,同时对答题技巧也是一种很好的提高。

总之,对于历史这一面广、量大、综合性强的学科,他的复习也是有规律可以寻找的,考前目的性很强,就是要针对考试,事半功倍的提高效率,让学生短时间,最大容量的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只要我们引导学生注重实效,提炼方法技巧,培养能力,在历史考试中展示出真正的能力和水平,取得优异的成绩是完全可能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复习中考
中考新题型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中考“三数”大扫描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第二轮生物复习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对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的建议
放松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