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聚“小作坊”,快乐过童年
2018-01-25李石兄
李石兄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生活中进行的。教师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价值,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的需要。
关键词:游戏;快乐;生活
游戏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活动,也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形式之一,也是当前幼儿学习的一种途径,它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并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并不是指幼儿园要将所有课程以游戏形式表现出来,而是在课程中渗透游戏精神。首先,要密切关注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决定权和选择权,让他们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人翁;其次,教师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提供学习材料,还要促使幼儿与材料加强互动,让材料物尽其用;最后,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活动过程,将教育目标巧妙渗透于教育过程中。
一、走进小作坊,感知生活
我们合理利用幼儿园现有资源打造了天然的游戏作坊乐园,比如:“宝宝军营”孩子们可以和农具交朋友,可以在土坡上摸爬滚打、体验游戏的乐趣。“小舞台大人生”里孩子们可以扮演各种角色,做开心的自己,“农家乐”里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掌握了腌咸菜、手工藕粉和制作酱油的一些流程。“陶土工作坊”孩子们不仅可以学习陶土的制作方法,还可以观察泥土的成型到装饰的过程。
由此可见,充满吸引力的自然资源,悄然地走进了孩子们的视野,融入了幼儿的生活,幼儿参与性强,思维不停地活跃和碰撞,孩子们开阔了眼界,获得了真实的感受和知识。
二、玩转小作坊,感受生活
1.利用家乡特产,拓展活动
我们利用身边资源开展活动,慈姑是我们家乡的特产,孩子们都喜欢吃,虽然我园孩子生活在农村,但他们对慈姑的认识和了解不尽相同,我们就采取经验和资源共享的方式,开展了“家乡的慈姑”一系列研究活动。如:栽慈姑、挖慈姑、说慈姑、储存慈姑,可见在教师提供相应的指导后,“家乡的慈姑”这一活动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幼儿在亲历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了与别人交往的能力和语言能力,而且发展了探究解决问题的经验,同时在探究活动中,幼儿的自信、成功感、交流与分享的社会化行为也得到培养。
我们立足本土,关注幼儿需求,在“农家乐”里孩子们可以用种植园地收获的蔬菜和粮食开展凉拌、榨汁、磨浆、烧烤等活动。孩子们可以品尝亲手栽种,亲自操作的食品,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同时感受劳动的乐趣。
2.将“自然”游戏有机融合于游戏化课程中
对于幼儿身心发展而言,“自然”创造性游戏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音乐游戏、体育游戏不一样,“自然”创造性游戏的目的隐含于游戏过程中,不是那么直白地显现出来。在游戏化课程中实施创造性游戏可以通过兩种渠道进行:一是从文学作品中生成创造性游戏,如幼儿学完《笨笨猪》,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模仿小猪的形象;二是从社会领域中生成创造性游戏。如每班创设的角色区“香香糖果店”“贝贝烧烤店”等,这类活动可以成为创造性游戏的良好载体,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将自己听到、看到的在游戏中表现出来,充分挖掘游戏的趣味性,使游戏化课程变得生动活泼。
3.游戏中教师是观察者
教师正确定位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教师与幼儿的角色关系是游戏的核心,它直接影响幼儿游戏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游戏活动的效果。幼儿游戏活动质量不高,一种是因为教师过分干预,阻碍了幼儿的发展;另一种则是教师完全作为旁观者,完全放任不管。因此,在游戏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游戏活动探索的同时,还应该根据幼儿能力需要的差异设计不同的引导策略,提供不同难度的游戏材料,安排时间长短不同的教育活动,从而实现个别化教育,真正成为幼儿游戏的观察者、引导者、合作者,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欲望,促使幼儿向更高的游戏水平发展。
三、乐在种植园,感恩生活
我们幼儿园开辟了“蔬菜种植园地”,孩子们亲自播种—观察—照料—收获等活动,使孩子们了解蔬菜的生长规律和大自然的现象,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尝到了愉快的播种、细心的照料和收获的喜悦。在“蔬菜种植园地”里幼儿获得一些种植经验,了解蔬菜与人们生活、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幼儿对自然的热爱,进而体会劳动的辛苦,感悟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并形成尊重劳动成果,珍惜劳动成果的积极情感。
总之,让幼儿在开放而具有挑战的游戏中,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能力自主选择游戏材料和同伴,做他们最想做的事,玩他们最想玩的游戏,运用各种感官充分感知和体验,真切自然、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让他们在充满乐趣的游戏中体验快乐、感受幸福,在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中获得学习与发展。
编辑 孙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