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创新教学策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

2018-01-25施米兰

神州·上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创新精神创新教学策略

施米兰

摘要: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或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而创新精神是指要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人们常说:“思维着的灵魂是最宝贵的。”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尤其的重要,创新精神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最大的发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我们一线的数学教师应该怎么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就是要实施创新教学策略。接下来,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薄的看法。

关键词:创新;教学策略;小学生;创新精神

实施创新教学策略,要从多方面着手。

首先,作为小学数学老师自身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下手:

一、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专业能力,要能跟上不断改变的时代步伐,要紧跟最新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只有老师有这种理念,你才能很好的传达给自己的学生。 那么在这里我更强调的时老师要有这种创新的理念,只有老师有了这种理念,真实的课堂上才会体现出来。

二、教师要吃透新课程的理念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观念随着新课标的诞生,已经逐渐淡出了教学阵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做到这这些,一定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观念不改变,相当于换汤不换药。

三、教师要领会教材意图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笔者曾听过一节“认识整时”的课(数学第一册第91-92)。讲课的老师从第91页的主题图引出了课题,接着在师生互动中认识整时,动手操作拨“整时”后教师指导正确写整时,最后以第92页的插图来巩固对整时的认识。整节课知识技能、过程方法落实得很扎实。可讲课的老师对插图并没有物尽其用,只是看一幅说一幅,缺少了有机的结合起来观察与讨论,难免令人感到浪费了珍贵的教学资源。实际上,教材中的插图都是经过编写教材的老师精挑细选,几乎每一幅图都不止一层意思。笔者建议授课的老师把第92页的插图(一位小朋友一天的生活、学习时间的安排)以“先分后总”方式加以诠释,即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插图讲解图意,巩固对整时的认识,再让学生综合起来看这几幅图谈谈自己的感受。尽量让学生主动的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结合起来,体验到数学学习是有价值的,并有意识的建立学生的时间观念,渗透要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创新情境,学生主动创新

现代心理学以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惹起的,而人的动机愿望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诱发的。培育学生的创新肉体首先要为学生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味的教学情境,从而产生创新动机,激起、强化学生的创新行为。创设教学情境有多种的方法:入手操作,多媒体教学,在教室里布置一个真实的情境,实物察看等等。

二、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培养学生喜闻乐问的学习素养。结合教学内容和目的,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对课堂进行艺术的渲染,营造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使学生进入角色,身临其境,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比如,在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后,我出示了下面一组练习,把下列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1)2+2+2+2(2)1+1+1(3)2+2+2+4(4)4+4+4+3。(1)、(2)学生很顺利地改写了,而对(3)、(4)则意见不一。但通过仔细观察,有学生说(3)、(4)还可以改写成2×3+4、4×4-1等,这说明学生善于联系,体现了创新意识,这种情形下教师要及时鼓励和予以充分肯定。

三、教师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光、画、声为一体,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化静为动,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扩散,在教学中具有积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表内除法”时,可做如下组织:(1)屏幕显示树上有8只活泼的小鸟,现给它们安排小家,每个小窝住两只小鸟,问共需几个小窝?(2)屏幕上依次出现一个小窝,2只小鸡闪动着跑进去,直至出现四个小窝。(3)屏幕上同时出现8只小鳥和4个小窝,问这时每个小窝平均可住几只小鸟?(讨论后出示答案)每一过程教师都组织学生充分讨论,直到学生能从具体事例中抽象出数学思想,最终达到理解“每份是几,共需多少份”及“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的含义,再接着推导出除法算式。在这样热烈讨论的气氛中,各层次的学生都学得主动、轻松而有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灵活而有效。

四、教师应该想办法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在课堂游戏中解决数学问题。开展一些有趣的如“开火车”、“捡贝壳”“找朋友”、“比比看哪个小组算得又对又快”等寓教于乐的活动,不仅引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也使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不仅活跃了思维,更重要的是充分发展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引导他们超越自我,当有的学生问题解答得巧妙时,则鼓励他给大家当小老师,讲讲他的思考方法,此时别的学生往往很感兴趣,而他自己也会很有激情,并且在表扬他的同时,激励他下一个题要做得更好,这样学生们都努力让自己做得更好,学生解惑的思路也就变得更宽,解决问题的路子也就更多了。

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少年强则国强”,小学生正是创新能力飞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我们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老师,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李翠萍;数学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N];六盘水日报;2008年

[2]安定区大城小学 焦新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N];定西日报;2008年

[3]王盛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精神创新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