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对分课堂教学适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8-01-25史舜舜

神州·上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模式

史舜舜

摘要:对分课堂教学是一种新教学模式。虽然它最初是针对高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而提出的,但是对中职语文教学也有借鉴作用。本文为该模式可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展提供了四点理由,分别有:中职语文课堂中存在着和高校课堂相同或相似的问题;中职生和大学生有着相似的心理特征;多版本中职语文教材和丰富的大学教材相似;新课改为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提供的合适环境。

关键词:对分课堂教学;中职语文;教学模式

“对分课堂”教学最早是由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特聘研究员、心理系博导张学新教授针对高校课堂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希望通过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达到降低教师教学的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形式上,它是把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由教师讲授,一半由学生讨论;实质上,它是在讲授和讨论之间引入了一个非常重在的心理学的内化环节,使学生对讲授的内容吸收之后,有备而来的参与讨论。它的操作程序有三个环节分别是: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

当然,这种教学模式刚刚起步,目前还处在研究和探索的阶段。“对分课堂”虽然是针对高校教学模式展开的的一种研究和探索,但是它与中职语文教学有很多相同之处。

一、中职语文课堂中存在着和高校课堂相同或相似的问题

在网络和手机普及的今天,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不仅出现在大学课堂上,中职语文课堂上也时有发生。这种现象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1、学生的学习意识放松。中职生小学、初中时的学习大都是在家长和教师的督促下完成的,当时的目标比较明确,学习就是为了升学。一旦进入中职学校,脱离了家长的督促,中职学校又不像中小学那样所有的事情都由教师包揽,这让很多学生不适应,导致其未对自己严格要求。2、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加强。现在,用网络获取知识很方便,然而这种在课堂上玩手机,用网络学习的方式却在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注意力分散。众所周知,注意力是我们认知世界的一个重要条件。注意的集中性让我们明确: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关键在于教师能否给其适当的刺激。然而,仅凭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现在流行的微课、慕课等新兴教学方式,凭借较为先进的信息技术,虽然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方面却很欠缺,互动少,参与性小,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

二、中职生有着和大学生相似的心理特征

根据发展心理学的观点,中职生和大学生同样处在青年期。众多的专家学者研究表明:中职生的思维已经由抽象概括性思维逐渐发展成辩证思维。当然,这种高级思维发展阶段,会延续很长时间。这种思维特点体现在中职生身上就是:他们以自身生活经验为基础,对客观世界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认识。当然,这些观点还不够成熟和准确,教师应该积极引导,适当进行思维训练。而讨论比讲授能更好的引导和训练学生的思维。因此,这个时期,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中职语文对分课堂作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关键环节,增多了讨论的时间并把讲授和讨论间隔开来,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内化知识,促使讨论顺利进行。这不仅能有更好的教学效果,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一举多得。

三、多版本中职语文教材和大学丰富的教材相似

中职语文教材和大学教材一樣非常的丰富。它们都是根据统一的课程标准为依据而修订的。目前,除全国通用的中职语文高教版、人教版、外研版等版本之外,各地省级教育出版社大都有自己出版的教材。这些教材虽然有着不同的版本,但是基本内容相差不大,它们的区别只是知识点的介绍思路不同。比如,有的版本注重基础知识的概述,有的版本注重人文素养,有的版本注重实用操作。

四、新课改为“对分课堂”在中职语文教学的推行和实施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对分课堂”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推行和实施,需要有以下条件:较新的教学理念;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较强的掌控课堂能力;具有可探讨性的教学内容。而这些条件在中职学校的语文课堂上已经基本具备了。

首先,新课改促进学校和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这些转变为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中职语文教师通过自学、培训、课堂实践等多种方式不断地探索新教学模式,以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新时期学生的变化。现在流行的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等教学模式已经应用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但是各种模式在中职语文课堂上表现参差不齐,课堂效果也不尽相同。

其次,新课改促进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中职语文的教学方式以前比较单一,新课改开始后,中职语文的教学平价由原来以考试这一种评价方式外,还增加了其它评价方式:结合课堂讨论的提问成绩、基于应用的语文综合评价成绩,基于学生参与度的学习态度等,这些共同组成了中职语文教学评价系统。

再次,新课改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虽然每位教师的教学能力不尽相同,但是新课改却极大的推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对分课堂”要求老师有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的能力,每次课一半由老师精讲,另一半由学生讨论。教师要随时掌控学生的讨论方向、进度、时间给予适时的指导,并能引导学生根据讨论总结全课,这些对于新教师而言是个很大的挑战。因此,开展这类教学,需要教学经验相对丰富的老教师才可。

最后,选取适合的内容很重要。中职语文并不是全部的内容都适合讨论。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中职生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有自己的学习图式和是非判断能力。因此,讨论的内容应该和中职生的生活经验相关,否则讨论就没有意义。例如:中职语文课上讨论那些文学文化常识就没有必要。然而,写作背景和作品文章之间的关系讨论,却能够加深我们对文章的理解,这类的讨论就很有必要。

当然,中职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在应用“对分课堂”这种教学模式时,也应当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任何生搬硬套的教学模式,最终都会以失败告终。

参考文献:

[1]孙欢欢,闵紫雯,马迎红.对分课堂之高中语文.科学出版社,2017

[2]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初探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