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言的习得和内化
2018-01-25谢洁
谢洁
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在小学的语文学习中,我们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接受文学,通过文学积累语言,想象运用,迁移巩固,从而达到内化语言的目的。
一、理解积累语言
写景类课文的文字优美流畅,好词佳句也多。对于这样写景类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在欣赏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内化语言。
如苏教版二下的《月亮湾》,语言质朴优美。为更好地习得文字,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在初步教学中先明确“月亮湾”中所提到的地点:小河—石桥—河水—河岸—山坡的茶园。怎样从村前的河岸桃花转入到村后的山坡茶园,我让学生找出“过了桥”这一过渡语,还在“河岸—山坡的茶园”的横线上画上一座小石桥。“为什么要在这儿画座桥呢?”让学生更明确过渡的重要性,理解过渡语在上下文衔接中的重要作用。
在读完课文后,我引导孩子把文章变成一首诗歌。当我提出这个建议时,好多学生面有难色。我说:“来,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我写下第一句:我的家在美丽的月亮湾。“谁来说下一句呢?可以看看书。”有学生说“那里有一条清澈的小河”,接着,小手越举越多,还有的孩子加进了自己的想象:“小鱼儿在水里快活地捉迷藏”……到后来,我的粉笔书写已跟不上学生的发言,黑板上也很快写满了。我又让孩子把改编的诗歌写到本子上,孩子们和我说:“老师,我已经写了7行了。”另一个说:“我写了14行了!”。
二、想象运用语言
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一个特别的内容,其语言文字精炼,内容表达丰富,意境体现抽象。以笔者教学秦观《行香子树绕村庄》为例:
师:(配乐范读)让我们一起随着秦观走一走,去一个小小的普通的村庄去踏青。
师:刚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仿佛来到了一个怎样的地方?
生:我看见了一个小小的村落,那儿有绿树两行,环抱着村庄。村庄旁的池塘里,水波荡漾。
师:你愿意走进去看一看吗?
生:我很愿意。我想走着走着还会看到更美的景色。
师:好,那我们信步随行,且走且看。
生:我来到了一个小园子,这里有粉红的桃花,雪白的李花,金黄的油菜花。
生: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诗:“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师:你的联想让这个画面不仅繁富美丽,而且感觉热闹极了。
板书上阕出现的形象。
师:在上阕,我们看到了绿树池塘,清波荡漾。小园花开,桃红李白。面对这样的美景,你此时的心情怎样?
生:喜悦,感觉春天真美好。
师:看来同学们和秦观一样被美好的春光所陶醉。大好春色,一望无边,在继续徜徉中,你还希望收获到怎样的美丽呢?展开你的想象,请你写一写你想看到的美景。
學生自由书写、交流。
生:我想看到碧蓝的天,雪白的云,晴朗的一天真美好。
生:有了花朵,在有些勤劳的小蜜蜂和翩翩的小蝴蝶,会显得生机勃勃。
生: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还会有长条依依的柳树,倒映在池塘里梳妆。如果轻风拂过,桃花纷纷飘落,也很美。
师:真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是“桃花源”中的景致呀。让我们继续徜徉,去看一看,还有着怎样的画面和情境呢?
生:我看到诗人来到了小石桥上,低头一看,水中的鱼儿欢闹嬉戏。
生:诗人也许走累了,就在挂着酒旗的乡村酒家里歇一歇脚,喝两口酒。
生:一路走来,美景多多。只是缺少了声音。春天万物复苏,现在我还听到了黄莺的歌声。
生:还有彩蝶翻飞,蜜蜂穿梭。如果再加上孩子们放风筝,那就更有趣了。
师:好一个生机勃勃,好一派乡村春意图啊!
你愿意把你看到的春天也描绘一下吗?
在交流中,学生的想象性语言得到了体现,并且和曾经学习的相关语言相融合交流。在随后的练笔中,有模仿词牌格式写的,有口占一绝的,也有现代新诗的,虽然笔触还嫌稚嫩,但从中可见学生对《行香子》一阕的语言体悟,并由画面想象而内化语言并加以运用体现。
附:春之歌(秦蔚)
春天悄悄地,悄悄地,她来了!溪水唱起了歌儿,叮咚——叮咚。
瞧!这一簇,那一丛,这有白,那有黄,还有红,花团锦簇的鲜花,争奇斗艳。
枝头的鸟儿唱起了春的赞歌,俊俏的喇叭花举起号子,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
一只只理想的风筝飞翔,引得无数人仰望天穹。哦!春天来了!
酒·春(钱许佳)
绿池水满如我你,暮柳风姿胜婀娜。风飏青旗酒兴起,助我逍遥白云边。
行香子(廖晓阳)
煦日当空,云傍苍穹。和风吹,神清气爽。
花堂几时,尽显春光,有杨柳碧,牡丹白,迎春黄。
远望春水,碧波荡漾,柳枝摆,流水桥旁。
乍然抬首,眺望远方,正蜻蜓飞,蚂蚱嚷,蜜蜂忙。
三、迁移巩固语言
最好的语言学习就是和学生生活相近,让学生觉得读起来生动,写起来容易。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感受到语言中的生活化,从而愿意来学、来说、来写。比如学生在学习一段有关“吃”的文字,摘录如下:
万尼亚还从来没有吃过李子哩,所以,他总是把这些李子拿起来闻闻,他非常喜爱李子,很想吃。他老是围着李子转来转去,当房间里没有人的时候,他实在有些忍耐不住了,就抓上一个吃了。(苏教版三上《小学语文练习与测试》)
这一段文字的描写非常生动形象,而且与学生有实际的生活体验,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说的过程中,初步的运用就是百分之九十模仿文中的语句,有的学生就把“李子”换成了别的水果或菜肴之类。进而迁移下去,学生就能加上自己的生活体验,添上自己的感受交流,使语言的运用能进一步提升为从有所模仿到有所创新。
语言文字的学习,不管是听说读写,都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四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才能更好地习得语言文字,在大语文的环境中实践语言文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