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8-01-25李书天
李书天
摘 要: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而“问题”是数学生命的源泉。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善问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启迪学生畅开言路,自主学习。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意识;培养方法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
世界上有一个民族特别关心下一代的教育,那就是犹太民族。当孩子们放学回家后,家长问孩子的第一句话,几乎是相同的。“你今天在学校向老师提问题了吗?”如果孩子得意地说:“我今天向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老师没有回答出来!”家长会像孩子一样的得意、高兴,并会喜形于色……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曾经有人形象地把问题称为数学的“心脏”,是数学生命的源泉。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是认知矛盾运动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营造自由气氛,使学生敢问
新课程强调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教师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对待学生疑问,教师不仅不能压制、阻塞学生的思路,而是要认真倾听,即使个别学生的问题有明显的错误也要积极帮助,而不是嘲讽,要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教师还要努力寻找学生提问中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表扬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被尊重的快乐,进而养成爱提问的习惯。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幼稚,不合情理,没有思维价值,教师也应给予精神上的鼓励;特别对那些不循常规、独辟蹊径,思维具有创意的学生,教师更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以激励其他同学积极思维,这样学生就敢于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就会提出自己的疑问。
二、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大部分都是简单化和数学化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一些具有发散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的问题。例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测高》这一课之前,我首先带着孩子们去操场上采集数据,四人一小组,分别测量国旗杆在阳光下的影长,某个易测量物体的高度和它在同一时刻阳光下的影长。学生在记录这些数据时就开始产生问题,“为什么要强调同一时刻啊?”“为什么这样就可以测出旗杆的高啊……”“珠穆朗玛峰,埃及金字塔的高度可以这样测吗?”。这样联系实际的教学,学生摸得着、看得见,理解透彻、记忆深刻,既学会了数学知识,又解决了实际问题,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给质疑方法,使学生会问
在讲授“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时我是这样问学生:“你们有什么问题吗?”?有的同学问道:“我想知道用什么办法知道你所作的角等于已知角?”问题提出后,有的说用度量法,有的说用叠合法。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后说:“那么你就学我的方法去画角,然后用你自己的办法去验证。”不一会,一位同学突然站起来问道:“老师我想知道你这样画的依据或理由是什么?”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我灵机一动说:“用这节课的知识还不能解决你提出的问题,但是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这个问题蕴涵着几何的后续知识,随着以后的学习就会解决。”半年过去了,突然有一天,这名学生兴奋地跑到我跟前说:“老师我知道了,你是用‘边边边公理来求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没想到自己不经意的回答,却成了学生半年的困惑,他始终在想着如何用已学的知识来思考解决这个问题。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把课内探究延伸到了课外,从而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
四、加强方法指导,让学生善问
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提问,提供高质量的范例,并力求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问题是从哪里来的。例如新授概念时,可以问:“概念为什么这样表述?”对于实际问题,可以问:“如何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用到哪些数学知识?”“该问题的数学模型是什么?”几何问题可引导学生问“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有什么要求?它的具体规定是什么?需要哪些条件?”“基本几何图形有哪些?还有哪些解题方法?”等等。在评价解决办法时应提出:“必须满足哪些要求?判断的准则是什么?这种解决办法是否满足了这些要求?”一般来说,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境下,不同的知识内容,教给学生科学考虑问题的方法,使学生面对情境会思考,会联想,会总结,逐步掌握提问的诀窍。教师应进行适时诱导点拨,教给学生發现问题的方法。如采取对比异同法、类比联想法、知识迁移法、问题发散法和矛盾法等等。在教“圆锥体表面积”时,学生纷纷提出:“圆锥体表面是哪几个面?圆锥体的表面积怎么算?表面积与侧面积的区别是什么?”问题提出来之后,指导学生类比“圆柱体有几个面?”“圆柱体表面积是如何计算的?那么圆锥体表面积是否也可以这样计算呢?”引导学生观察模型进行实际操作,知道沿圆锥母线展开的侧面图形是扇形,从而使问题变得简单、易于解决。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分析问题,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在学习中质疑。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哈佛大学师生中也流传着一句名言:“教育真正的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自主探究式学习的起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下素质教育的呼唤。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就要努力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觉性。教师要多加指导,创设最佳的问题情境,畅开言路,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就让我们从每一个45分钟做起吧!
参考文献:
[1]刘晓波.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2.
[2]繆小兵.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课堂有效教学[J].数学大世界,2012,1.
[3]赵晓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J].数学教学通讯,200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