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微小说《讨债》的表现技巧

2018-01-25周国瑞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村主任媳妇大棚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扶贫开发是我们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现在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五、六年时间了,时不我待,扶贫开发要增强紧迫感,真抓实干,不能光喊口号,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引自《人民日报》2015年1月22日1版报道)为此,“精准扶贫”成为了我国当前和今后两年的一个明确目标和重要任务。“精准扶贫”作为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方略,也理当成为我国当前文学艺术作品着力表现的一个重大主题。如何表现这样一个宏大的时代主题?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敏锐生活观察力的文学艺术家们,自会采用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技巧。《检察日报》2017年3月30日刊发的《讨债》就是一篇非同一般意义的以小见大的优秀微小说。

讨 债

李德霞

一大早,村主任就去了长贵家,去找长贵要钱。

长贵的眉毛死死拧在一起,“能再缓缓吗,等收了地里的玉米,我三千块一分不少地还你?”村主任直摇头,“当初借钱时说好了三个月还,这都过去半年了也没见你还一分。今天这事一定得做个了结!”

长贵一条腿有残疾,这时就在院子里高高低低来回转圈,转了几圈停下来道:“这屋里的东西,你看着有用的,随便拿。”村主任噗嗤一笑:“就这,破碗破盆的我要了有啥用?”

“那你说咋办?”

村主任掏出烟,点上一支说:“还有一条路可走,就是来我的蔬菜大棚打工。”

“一个月五百。你干半年,咱们两清。”

“五百?工地上一个小工,一个月还挣六七百哩。”

村主任扔掉烟头,背过手要走:“那你还钱啊,我不逼你。”

第二天,长贵一瘸一拐进了村主任家的大棚。他腿瘸,心眼可不瘸。村主任只带了个把月,他就出徒了。从育秧、栽培、施肥、嫁接,到收菜、打包,每样活都干得很出色。村主任事多,大棚里的活全由长贵打理,从没出过半点差错。

这天,村主任的媳妇从外面回来,悄悄跟丈夫说:“咱们给长贵的工钱是不是少了,惹得村里人说闲话?”村主任撇嘴道:“别人爱咋说咋说,我觉得给五百不少。也就是他吧,其他人想给我白干,我还不用呢。”“可他干的不是五百块钱的活啊。依我说,给他八百也不多。”村主任不再搭理媳妇,背手出了家门。

日子水一般流淌,长贵干满半年那天,村主任备了几个菜,拎了一瓶酒,在大棚里和长贵喝起来。长贵来大棚半年了,跟村主任喝酒还是头一回。酒至半酣,村主任开口道:“长贵,明天你就不用来大棚了,咱们两清。”

长贵好像干上了瘾,不太想走,“主任,留下我吧,反正你这大棚也得雇人,工钱加点就成。”

村主任把脸一板,“你走吧,我不想雇你!”

长贵盯着村主任,眼中有火,站起来就走。

村主任“啪”地一拍桌子,吼道:“瞧你那熊样,就知道伺候别人,不晓得自己建个大棚,你现在什么不会呀?”

长贵一挺身,回头看村主任,目光渐渐明亮起来。

读完这篇不足800字的微小说,我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作为一篇表现重大社会政治主题的微小说,它不是通过喊口号或谈理论来实现的,而是通过讲述一个在现实中都能看到的平凡故事,通过对艺术形象的刻画和对人物精神世界的揭示,通过文学作品所特有艺术感染力来实现的。所有这些,都集中体现在这篇微小说的表现技巧中——起自“欲扬先抑”,终于“画龙点睛”。

这篇微小说以一个自古“天经地义”的欠债还钱的方式开篇:“一大早,村主任就去了长贵家,去找长贵要钱。”开门见山地把矛盾焦点呈现在了读者眼前。随继就是债务人与债权人双方最常见的交涉过程:一方苦苦求告暂缓,一方步步严辞紧逼——

长贵的眉毛死死拧在一起,“能再缓缓吗,等收了地里的玉米,我三千块一分不少地还你?”村主任直摇头,“当初借钱时说好了三个月还,这都过去半年了也没见你还一分。今天这事一定得做个了结!”

这里的“村主任”向村民“长贵”讨债的情景,不免会使许多上了岁数的人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影片、戏曲《白毛女》中那个地主黄世仁大年三十到佃户杨白劳家堵门讨债逼债的场景。而这正是作品“欲扬先抑”的第一步,即首先让读者感受“村主任”是一个严苛之人。

接下来的情景是——

长贵一条腿有残疾,这时就在院子里高高低低来回转圈,转了几圈停下来道:“这屋里的东西,你看着有用的,随便拿。”村主任噗嗤一笑:“就这,破碗破盆的我要了有啥用?”

“那你说咋办?”

村主任掏出烟,点上一支说:“还有一条路可走,就是来我的蔬菜大棚打工。”

“一个月五百。你干半年,咱们两清。”

“五百?工地上一个小工,一个月还挣六七百哩。”

村主任扔掉煙头,背过手要走:“那你还钱啊,我不逼你。”

上面的这段对话描写,是作品“欲扬先抑”的第二步,即继续让读者感受“村主任”是一个无情之人——村主任就像影片、戏曲《白毛女》中的那个地主黄世仁要拉杨白劳的女儿喜儿去做工抵债一样。故事情节往下发展——

第二天,长贵一瘸一拐进了村主任家的大棚。他腿瘸,心眼可不瘸。村主任只带了个把月,他就出徒了。从育秧、栽培、施肥、嫁接,到收菜、打包,每样活都干得很出色。村主任事多,大棚里的活全由长贵打理,从没出过半点差错。

这天,村主任的媳妇从外面回来,悄悄跟丈夫说:“咱们给长贵的工钱是不是少了,惹得村里人说闲话?”村主任撇嘴道:“别人爱咋说咋说,我觉得给五百不少。也就是他吧,其他人想给我白干,我还不用呢。”“可他干的不是五百块钱的活啊。依我说,给他八百也不多。”村主任不再搭理媳妇,背手出了家门。endprint

在上面两段文字里,作者只用了简练的叙述语言就把“长贵”的形象勾画出来了:他尽管腿有残疾,但却十分心灵手巧、勤劳踏实。他在村主任家的大棚里干活,村主任只带了他个把月就出徒了。从育秧、栽培、施肥、嫁接,到收菜、打包,每样活都干得很出色。村主任事多,大棚里的活全由长贵打理,从没出过半点差错。同时,还通过“村主任的媳妇”的语言描写——她悄悄跟丈夫说:“咱们给长贵的工钱是不是少了,惹得村里人说闲话?”“可他干的不是五百块钱的活啊。依我说,给他八百也不多。”这都既表现了“村主任的媳妇”的心地善良,也从侧面说明了“长贵”所干之事并非所值。而村主任撇嘴道:“别人爱咋说咋说,我觉得给五百不少。也就是他吧,其他人想给我白干,我还不用呢。”村主任不再搭理媳妇,背手出了家门。——这里对“村主任”的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都无不是作品“欲扬先抑”的第三步,即让读者深刻感受“村主任”是一个刻薄之人。

作品写到这里,可以说是把文中這个农村基层干部“村主任”贬抑得淋漓尽致了,即他是一个严苛之人,一个无情之人,一个刻薄之人,一个令人生厌之人。诚然,类似这样的人物形象在今天的现实社会中是的确存在的,因此,源于生活的艺术概括无可指谪。然而,作品若是这样继续写下去,最终不过是陷入“欠债还钱——打工抵债——债清人去”的窠臼。就像下面所描述的这样——

日子水一般流淌,长贵干满半年那天,村主任备了几个菜,拎了一瓶酒,在大棚里和长贵喝起来。长贵来大棚半年了,跟村主任喝酒还是头一回。酒至半酣,村主任开口道:“长贵,明天你就不用来大棚了,咱们两清。”

小说写到这里,本可以平平淡淡地结束。然而没想到的是——

长贵好像干上了瘾,不太想走,“主任,留下我吧,反正你这大棚也得雇人,工钱加点就成。”

一句话就把中国农民传统的满足现状、小富即安的思想和心理反映出来了。然而,正如古人所说“文似看山不喜平”一样,大凡有艺术匠心的创作者,往往会在人们意料不到的关节点上,来生动而深刻地刻画人物形象。只见:

村主任把脸一板,“你走吧,我不想雇你!”

——“村主任”的这句斩钉截铁的话语,正是这篇微小说由“抑”转“扬”的重要关节点。只见:

长贵盯着村主任,眼中有火,站起来就走。

——从神态到动作,表现了“长贵”虽然头脑简单,但却是一个有血性的汉子。对于这样一个必须重捶的“响鼓”,只见:

村主任“啪”地一拍桌子,吼道:“瞧你那熊样,就知道伺候别人,不晓得自己建个大棚,你现在什么不会呀?”

——行文至此,作品完成了由“抑”到“扬”的大逆转,读者先前对“讨债”的“村主任”所形成的那些印象:严苛、无情、刻薄、讨厌……全部被一扫而净。相反,它给读者带来的是这样一些全新的感觉:这位“村主任”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充满智慧、讲究方法、身体力行、真情感人——看似无情实则有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就必须“真抓实干,不能光喊口号”,必须“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微小说中的这位“村主任”就正是这样,他巧妙地通过一种特殊的“讨债”,以“一对一”“一帮一”的方式来践行党的“精准扶贫”方针与政策。最后,小说以这样的方式结束:

长贵一挺身,回头看村主任,目光渐渐明亮起来。

我认为这收束全文的最后一句堪称“画龙点睛”之笔!因为这“目光渐渐明亮起来”的描写十分意味深长:若朝“村主任”一方看去,这“渐渐明亮起来”的目光里,寄托着的是一种无限的鼓励与信任;若朝“长贵”一方看去,这“渐渐明亮起来”的目光里,蕴含着的是一种无言的坚强与自信。像这样的“扶贫”可谓“精准”!它不仅扶了经济上的“贫”——让“长贵”掌握了致富的技能与本领,而且扶了精神上的“贫”——让“长贵”树立了自强的信心与勇气。有人说:“贫穷的本质是人穷志短”,即“因为对未来的信心不足、预期不明确,才最导致众多穷人和为克服贫穷所做的努力最终止步于‘贫穷陷阱S曲线的左侧。如果‘志长的话,那么贫穷可能就不是一种长久的状态。”(引自2015年12月23日“澎湃新闻”:《贫穷的本质是人穷志短》)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鲁迅先生说,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讨债》这篇微小说就是通过“村主任”带领像“长贵”这样只讲“勤劳+苦干”的农民,既传授其劳动致富的技能与本领,让他们学会“科学+巧干”,又改造他们的精神世界,帮助他们确立精神支柱,从而从根本上“脱贫致富”。

总而言之,《讨债》这篇微小说,通过十分接地气的农村题材和十分有创意的表现技巧,反映了十分高大上的时代主题——精准扶贫,值得我们阅读、欣赏与创作借鉴。

(作者介绍:周国瑞,湖北省孝感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endprint

猜你喜欢

村主任媳妇大棚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原地翻建大棚 注意啥
一只鸡
锁木
娶个媳妇过大年
一直未变
打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