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乐课堂重在创新

2018-01-25任诵诗

速读·中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创新教育关系体育教学

摘 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艺术。”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然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是改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

关键词:体育教学;创新教育;关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体育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如何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与能力的全面发展,使之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开拓型人才,这一现实的问题实实在在地摆在了我们广大的体育教师面前。

一、营造激发创新精神的氛围

1.建立和谐、愉快、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

创造性的本质是思维的活跃性,而学生思维的活跃有赖于对教材和学练过程感兴趣,有赖于学生身心的积极主动参与,这就必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的创新思维成果无一不是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所取得的。

2.让学生自编自导,是激励创新思维的好方法

创新能力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能力。然而创新并不神秘,也并非高不可攀。凡是经过自己的头脑精确思考而产生的新发现,新发展、新见解,新点子,都是创新。自编,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自导,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通常儿童只对那种他亲自创造的事物才能真正地理解。

二、加强心理素质培养,鼓励创新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接受新生事物也快,也特别善于模仿。一些具体真切的人和事,常常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从而形成一种自尊自爱、自我激励的动力。学生也羡慕那些英雄模范人物,钦佩他们的胆识和才学,便常常自觉不自觉地照他们那样去做,去要求自己。

2.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活动多数是以集体形式出现,民主与合作的关系,很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和集体意识。课上常开展一些如接力比赛、小组篮球比赛、齐力共进等需要集体协作的活动内容,促使学生加强团结协同配合,相互支持鼓励,既培养了参与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又增强了集体观念。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间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感,能让学生在运动中体验运动带来得乐趣,可以大胆的表现自我,增强自信心。

3.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把單纯参加体育竞赛活动转变为培养竞争意识的方法,让体育竞争的思想迁移到学生头脑中,以便学生适应社会化大竞争的需要,鼓励学生渴望与追求胜利,也培养人不怕和接受失败。在体育活动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着频繁的合作,学生往往也会在合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竞争,这样既合作又竞争的矛盾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三、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一)尝试改变教学分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自由组合的分组形式

在教学中,改变过去一般按男女学生高矮的分四组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分组。目的是让兴趣一致、关系良好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和奋斗目标,有利于学习和体育竞赛的顺利进行。

2.互帮互学的分组形式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优劣情况和对体育动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调节各小组人员的组合,使各小组都适当安排一部分好的学生和稍差的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组员间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习质量,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分层次教学的分组形式

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小组。结合因材施教和从实际出发的教学原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实行因材施教。

(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高体育课堂的趣味性

1.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体育课堂,带给了学生一个全新的教学体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活泼、新颖多样,克服了过去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这样给学生形成了一个更直观的感受,大大提高了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效果。

2.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体育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并能在此基础上,灵活的应用与创造新的运动技能。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一个新的运动技能形成,必须通过教师用精炼的语言讲解技术要领、示范动作过程,学生通过听、看来感知技术过程,而且看是学生的主要信息来源。

四、正确处理好创新精神与德育的关系

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推动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新世纪赋与我们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教育教学改革把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作为核心问题,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为此,每一位教师都要着力教学艺术的研究,让课堂充满创新氛围,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从而推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参考文献:

[1]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00(02).

[2]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J].北京教育,2000(05).

[3]素质教育要突出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J].江西教育科研,2000(06).

作者简介:

任诵诗(1985.03—),男,江苏赣榆,教师,二级,本科,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第四小学体育教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教育关系体育教学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