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智造”背景下高职院校现代工匠的培育

2018-01-25谢英姿

科教导刊 2017年35期
关键词:智造智能制造人才培养

谢英姿

摘 要 “智造”背景下的现代工匠应在传统工匠基础上具备更多新的内涵。高职院校现代工匠培育可采用“多文化浸染、创新创业浸透、信息化教学手段、行动导向教学过程”四维一体全过程渗入的培养理念,并在课程教学、网络虚拟资源建设、订单班开设等多方面创新现代工匠培养途径。

关键词 智能制造 现代工匠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12.005

Abstract The modern craftsmen should have more new connotations than the traditional craftsme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 Modern craftsmen should be cultivated according to the idea of "multicultural impregnation, business innovation penetr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means, and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process". The cultivation approach, including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virtual resources construction, order class construction should be innovated.

Keywords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modern Craftsmen; talents cultivation

1 关于“智造”背景

当前世界已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以德国“工业4.0”以及美国“工业互联网”为代表。工业4.0是德国政府在《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中所提出的十大未來项目之一,是利用物联信息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简称CPS)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1]“工业互联网”概念最早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于2012年提出的,是全球工业系统与高级计算、分析、感应技术以及互联网连接融合的结果。2012年3月,奥巴马提出投资10亿美元创建15个“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NNMI),以重振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2]

2015年5月我国也出台了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主要内容是:以体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主线,通过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四大转变,完成九项战略重点任务和八个方面战略支撑和保障。[3]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的相同点在于用“互联网+制造业”带动新一轮制造业发展,不同点在于中德两国无论是发展基础、产业阶段还是战略任务都各具特点。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将虚拟网络与实体连接,更侧重在“软”服务方面推动新一轮工业革命。

由此可见,我们正处于一个智能制造时代。“智造”即“智能制造”,就我国而言,“智造”背景是“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国制造2025”彼此结合起来的工业创新。

2 “智造”背景下高职院校现代工匠培育的理念

“传统工匠”指具有精益求精精神和高超技艺的职业人,“智造”背景下的现代工匠应在传统工匠基础上具备更多新的内涵,即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较好创新创业素质。因而,现代工匠指当今时代需要的具精益求精精神、高超技艺、较高信息技术水平和较好创新创业素质的职业人。高职院校作为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在培育当今时代需要的现代工匠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针对“智造”背景下的“现代工匠”能力素质要求,高职院校现代工匠培育可采用“多文化浸染、创新创业浸透、信息化教学手段、行动导向教学过程”四维一体全过程渗入的培养理念。高职院校现代工匠四维一体培养理念与现代工匠能力素质要求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高职院校现代工匠四维一体培养理念与

现代工匠能力素质要求对应关系图

“多文化浸染”是针对现代工匠“精益求精精神”的培养要求,将西方国家工匠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地方文化、企业文化等文化中的积极元素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西欧的德国和瑞士等国家工匠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响誉全世界,并升华成其国家文化的一部分。工匠精神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的工匠精神源远流长,代代相传。《尚书·大禹谟》的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集中体现了各行各业人们对职业的执着专一、认真敬业的追求。中国的四大发明承载着工匠精神,中国的传统工艺体现了工匠精神。地方文化以湖湘文化为例,其中“吃得苦、霸得蛮”等优良传统与工匠精神高度契合;湘绣、湘瓷、菊花石雕等举世闻名的传统工艺,都是彰显工匠精神的“湖湘文化名片”。企业文化是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在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被员工认同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它能激发员工的使命感,增强员工的责任感,是工匠精神的重要承载体。

“创新创业浸透”是针对智能制造时代现代工匠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要求,分阶段逐步培养具有创业思维、风险意识、市场谈判能力、敢于创新的专业人才。所谓“浸透”包含两方面意思:一是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面上是所有学生。将来真正去创业的学生可能是极小部分人,但创新创业素质将对个人的生活及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人的发展更全面。具创新创业素质的人更敢于承担风险、更乐于开拓进取、更具领导力。二是创新创业培养的时间上是全过程的。但凡素质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慢慢养成,因而对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培养将贯穿整个三年的高等职业教育期间。endprint

“信息化教学手段”是针对智能制造时代现代工匠较高的信息化水平的培养要求,课程的教与学全面采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耳濡目染,切实提高学生与所学专业相联系的信息化水平。

“行动导向教学过程”是针对现代工匠高技能的培养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完成某一与专业相关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的采用的相关任务是行动导向教学有效的关键所在。相关任务应来源于工作实际,通对实际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整理,并进行教学化处理加工而成。

以上四个维度之间不是独立分开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共同作用实现现代工匠的培育。

3 “智造”背景下高职院校现代工匠培育的具体途径创新

根据四维一体现代工匠培育的理念,提出以下具有创新性的现代工匠培育的途径。

3.1 公共课及专业课教学中全面融入工匠精神的培养

首先,在公共课教学中注重工匠文化的熏陶。在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文学欣赏等语文类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中适时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地方文化、企业文化。同时,在已开设的相关语文类课程基础上增加国学课程。国学实际上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总称,是中国特色工匠精神的魂。在大学英语等外语类课程设计中融入西方国家工匠文化,如根据学习内容,适时选择宣扬西方工匠精神的文章供学生阅读,课堂上播放有关介绍西方工匠精神的英语视频等。其实,语言学习只掌握语言技能和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积极的文化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力,因而融入西方工匠文化的大学英语课程能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另外,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以工匠精神培育为切入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落实落细。

其次,在专业课程开发过程,融入区域地方文化、深度合作企业文化,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特色项目课程,在学生动手过程中、专业技能的培养过程中进行工匠精神的浸染。

以上各类课程及其融入的工匠文化对应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各类课程及其融入的工匠文化对应关系图

3.2 三阶段浸透式點面结合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素质

结合高职教育三年制特点,将高职在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分为三个阶段。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培养内容、主要培养方式和培养面向如表1所示。

第一阶段主要进行创新创业意识培养,通过开设专门的创新创业课程让学生具创新创业思维、风险意识,播种创新创业的种子。第二阶段主要进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以培养学生的具专业色彩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目的,融入创新创业元素对专业课尤其是专业实训课中进行优化设计。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素质的普及性培养。事实上,包括如较强的合同意识、团队意识、管理能力,敢于承担风险等创新创业的思维素质将对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无论这个人将来是否去创业。第三阶段是个性化培养阶段,培养有强烈创新创业愿望学生的创新创业综合实践能力。组织这些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到学校专门的创业中心或类似的企业孵化场所开展创立运营企业的实践。此阶段主要针对少量学生进行个别培养,其他大部分学生仍进行与第二阶段相同的结合专业的创新创业能力普及性培养。通过点面结合,一方面培养所有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少量学生真正进行创新创业,孵化企业。

3.3 校企合作打造网络虚拟实训平台

校企合作建立网络虚拟实训平台实质上是信息化教学手段强有力的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高效运用的前提是收集和建设大量信息化教学资源。网络虚拟实训平台实际上就是一个用于信息化实训教学的资源库。该实训资源库能有效解决“现代工匠”培养中的以下问题:一是企业能为高职院校提供的现场实习实训的专业岗位有限。在“现代工匠”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让数量庞大的学生进行真岗实习实训,一直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难题。利用线上网络实训平台,能让大量学生同时进行网上真岗虚拟实习实训。二是学生信息化水平急待提高。“智造”时代强调以信息化为手段的智能制造,学生需要大量的信息化动手实践才能适应时代需求自如地利用该工具解决问题。线上网络实训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与专业紧密联系信息化水平。

网络虚拟实训平台项目建设的成功与否,依赖于校企双方互利共赢的合作。企业投资建设、高职院校有偿使用的契约式合作能较好地促进网络虚拟实训平台的建设。这种契约式合作由双方通过签订合同对相关事宜做出约定,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由企业投入资金,收集企业一线工作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初步建成网络虚拟实训平台。其次,企业将初步建成的虚拟实训平台在高职院校中进行测试,抽取部分学生开展网络线上实训,完善实训平台。最后,高职院校通过购买账号的形式(每位学生持有一个登录账号)有偿使用实训平台。

3.4 校行校园合作开设订单班

为高效地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大部分高职院校进行了深度的校企合作,开设了各种企业订单班。但在实施过程中逐渐暴露一些问题,其中最为显著的是企业订单班名不符实,一个企业往往无法一次性吸纳一个教学班的学生。一个教学班一般30-50人不等,就大部分专业而言,某个企业一次性录用的某专业员工数量有限。如会计专业,小企业一次性仅接纳一两个该专业员工,一个中大型企业一次一般接收几个、至多十来个新员工,单个企业是无论如何不可能一次性接纳一个订单班的学生。

然而,某个行业企业众多,由行业组织牵头,校行合作来开设订单班能有效解决校企订单班的这一问题。除此之外,由行业组织牵头开设订单班可使所培育的现代工匠具行业特色。同样是会计专业,如学院人才培养面向的是外经贸行业,则可由外经贸行业组织开设“涉外企业”会计订单班;如学院对接的是建筑行业,则由建筑行业组织开设“建筑企业”会计订单班等。由于外经贸行业和建筑行业日常经济业务差别很大,在会计处理上的差别也较大,但同一行业内企业日常经济业务差不多,因而这些订单班依行业特点在人才培养上将有一定差别,所培养人才能更好地零距离上岗行业企业。endprint

校园合作指高职院校与开发园区合作,开发园区即开发区和产业园。当前,大量特色开发园区正如雨后春笋般建立,以产业园为例,各区域根据自身特点建设有如机器人产业园、家电产业园、食品加工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金融创新产业园、交通装备产业园等。每个开发园区都有许多同类型中小微企业入驻,能吸收某一专业实习实训的学生较多。这些规模不大、实力一般的企业,对高职学生需求较旺盛,能提供某一高职专业较多的就業岗位。高职院校可根据相关专业所对接的产业,与相应开发园区深度合作,开设园区订单班。例如:计算机信息类专业可与电子信息产业园深度合作,金融类专业可与金融创新产业园深度合作,医药类专业可与生物医药产业园深度合作等。学校与开发园区共同为订单班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提供师资、设备,共同开发教材、课程,共建教学资源库等。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和园区根据自身资源等优势,各司其职,学校主司日常教学,园区主司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如提供实习实训场所和师资等。通过学校与园区的深度合作,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技能,高职院校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园区企业也能聘到合适的应用型人才,实现高职院校与开发园区共赢共发展。

参考文献

[1] INDUSTRIE4.0: Smart manufacturing for the future. Mac Dougall W.2014.

[2] Nation strategic plan for advanced manufacturing. Executiv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2012.

[3]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15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9/content_9784.htm.

[4] 王靖高,金璐.关于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几点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6(12).

[5] 胡冰,李小鲁.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对理性缺失下培育“工匠精神”的反思[J].高教探索,2016(5).

[6] 黄君录.高职院校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6(8).

[7] 吴玉剑,刘燕.高职院校传承与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三大困境刍议[J].职教论坛,2017(2).endprint

猜你喜欢

智造智能制造人才培养
“青岛智造“未来已来
“智造”符号意识 智慧数学素养——以《用字母表示数》教学为例
中国智造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