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引入方法
2018-01-25杨思庆
杨思庆
摘 要:概念的获得与应用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课题。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它是形成概念的基础。通过展示小学数学名师概念教学案例,分析学生概念认知的情感因素、心理特点、思维活动,进而概括名师概念教学引入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引入策略
在数学教学中,使学生正确掌握概念,是理解和掌握其它数学基础知识的首要条件,是进行计算、解答应用题的理论依据,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生来说,正确、清晰地掌握小学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如果概念不明确,就无法把各知识点连贯,无法综合应用知识,也无法学好新的知识。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一、概念的引入
1.直观形象地引入概念。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知识和生活的局限,其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认识一个事物、理解一个数学道理,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因此,可以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入。如在教周长的概念时,我播放了两次小蚂蚁绕树叶边的动画。第一次播放,让学生观察小蚂蚁在干什么?第二次播放,让学生观察蚂蚁行动时是从哪里开始又在哪里结束的?两次观察让学生直观体会了小蚂蚁是从起点出发绕着树叶的边线走一圈,最终回到起点的过程。当让学生说一说时,他们自然地抓住了“边线”、“从起点出发回到起点”的重要词汇。老师只要稍加补充,就得出了周长概念。接着让学生摸一摸课桌和数学书表面的周长,学生自然地模仿蚂蚁,轻松地指出了各表面的周长,无形中掌握了周长是指物体或图形的边线的重点,突破了只有从起点出发并能回到起点的图形(封闭图形)才有周长的难点。当再学习周长的其它知识时,就显得非常顺利。
2.运用旧知识引出新概念。数学中的有些概念,往往无法直观展现,需要学生去想象才能理解。但它们与旧知识都有内在的联系,我们可以充分运用旧知识来引出新概念。
3.通过实践认识事物本质,形成概念。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可以理解一些难以讲解的概念。如分数的初步认识中,当学生理解了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半,取其中的一半可以用1/2表示之后,为了学生能脱离分苹果的情境来理解1/2,我给学生准备了一些长方形、圆形、等腰三角形、正六边形等纸片,请学生折出它的1/2,并涂上颜色。我一一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并问:为什么折法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涂色部分都可以说是1/2呢?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小结出:不管是什么形状、什么物体,只要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这比老师演示学生看,或讲解学生听的效果会好得多,学生不但理解地更深刻,印象也更牢固。
二、概念的形成
1.从具体到抽象,揭示概念的本质。在教学中,我们一般都会注意适应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但我们也要兼顾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概念后,我们还引导他们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去形成概念。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概念时,通过观察,学生用肉眼就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能说出对称轴在哪。那么,是不是这些概念的学习任务就完成了呢。我认为,这是不够的。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图形中抽象出概念。于是,我让学生找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对称轴,使他们自己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一定只有1条。通过让学生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来深化轴对称图形完全相同的两部分指的是它们的形状完全相同,而兩部分图形的朝向是相反的。这样,学生抓住了轴对称图形的本质,形成了完整的概念。
2.对近似的概念加以对比辨析。在小学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含义接近,但本质属性有区别。如:整除和除尽、数位和位数、增加与增加到等概念,存在着许多共同点和内在联系。对于这一类概念,学生往往容易混淆,我们应该把它们加以比较,避免互相干扰。
3.启发引导,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概念的含义。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地位是相互依存相互规定的,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互相转化。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时,我出示了一些自然数,然后直接请学生找出这些自然数各自的约数,并根据约数的个数分分类。学生得到的任务很明确,做的过程就显得很有条理。当学生通过对约数个数的比较,把自然数分成了约数只有1的、约数有两个(1和它本身)、约数个数多于两个的这样三类时,我肯定了他们的学习成果。因为,老师是在学生付出了大量的脑力劳动后,帮助他们进行的抽象概括,所以学生的记忆一定非常牢固。
三、巩固、发展、深化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往往采取螺旋式的编排方式,把一些数学概念的教学分阶段编排,使学生的认识循序渐进。我们在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连续性,前一阶段的教学要为后一阶段做准备,后一阶段的教学应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因此我们还要注重对概念的发展和深化。例如在教学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时,一般要求学生抓住以下两点:两者是不是相关联的量,两个量的比值是否一定,这是从数量关系上来进行判断的。但在初中的学习中,凡是成正比例关系的两个量,还可以用数轴上的一条直线来表示。所以,我在教学中就把数量关系和图形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正比例除了用数量关系来判断以外,还可以用图形来判断,当然反比例也是如此。这样,为学生将来学习函数做了一定的铺垫和准备。
总之,只有让学生正确认识概念,明白概念的本质特征,理清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学生才能灵活地运用概念,才能有更大的飞跃;只有学生会运用所掌握的概念,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概念,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的数学知识;也只有这样,才会有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唐美玉.浅谈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J].黑河学刊,2011,(10).
[2]锁银环.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概念教学[J].科学大众,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