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研究

2018-01-25胡婷婷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7年12期
关键词:实践探索小学数学

胡婷婷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對于学生而言,是学生自我建构知识与人生的生活过程和实践过程。对教师的教学而言,则是进一步进行教学反思的可靠资料和对学生进一步发展程度的考查。作业将不是机械的重复与叠加,而是变成课程动态的生长性的延伸,是对课上所学知识的重建与提升。文章对小学数学作业的形式、方法及作业的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探索出一种既科学又高效,同时让学生充满乐趣的作业形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改革;实践探索

作业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处理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又是反映教学效果的“荧光屏”,更是调控教学的重要依据。完成作业是学生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程序。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机械的、重复的作业练习,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厌倦心理。久而久之,作业也成了学生的一个包袱,一个枯燥而又不得不投入的活动,大大压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性。《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中提出“儿童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课标》的提出为小学数学指明了新的航向,也引领我们进行作业改革。

一、对传统作业的反思

新的教育改革正在蓬勃发展,新课程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学习新理念,转变教学观,合理布置作业正成为众教师最重要的课题。对新课标的学习促使我们不断地回味、反思传统教育中的“传统作业”。

(一)作业布置只是为了巩固新知识

从布置作业的目标上看,传统作业的目标主要是对课堂教学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巩固深化,是对新内容的预习。它忽视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积极情感和坚强意志的培养;忽视了重视学生审美意识及学生体质的增强;忽视了学生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道德生活及学习习惯的养成,严重阻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二)布置的作业内容仅来源于教材

由于受片面追求考试分数的影响,传统作业布置的依据和来源往往局限在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练习册及各种辅导性的同步练习、经典题库之中,致使作业单调、重复、内容窄、分量多、出题过细、答案过死,使学生埋头于烦琐重复的书面练习而苦不堪言。其实,从小学知识的来源来看,它可以取材于人类社会留下来的各种知识经验,而不仅仅是教科书;也可以取材于儿童与自然界、社会接触产生的疑惑、想法和亲身经历;取材于儿童的各种需要。从作业布置的渠道看,主要来源于教师和教师集体的精心设计,缺少学生个人的选择或学生集体和学生家长的出谋划策的作业。

(三)作业批改劳而低效

传统作业批改方式弊端日显,作业批改“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较为普遍,甚至出现“勤而无功,劳而无效”。具体反映在教师身上,存在着作业批改是教师的“专利”,与学生无关的认识问题,沉重的作业批改负担成了影响教师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压制因素;反映在学生身上,部分学生由于基础不扎实,学习目的不明确,字迹潦草、有勾抹,抄写现象,教师批改后的作业,学生不认真查看,作业责任心不强,无规范作业的习惯,严重制约学生的素质发展。

(四)评价方式简单化

不少教师把批改作业当作一件简单的例行公事,作业批改成了一个简单的基本上一成不变的固有程式,对作业批改行为的优劣和它所可能产生的后果考虑甚少。因此,在批改数学作业时,只是对作业过程和结果给予一个正确与否的判定符号、等级和分数,有的教师甚至连给学生评定一个等级和分数的功夫也省去了,只是简单地打一个“√”或“×”,或者是写一个“查”或“阅”了事。学生在作业中的错误得不到修改和指导,或者在作业中的精彩表现得不到赏识和鼓励,从而对数学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二、数学作业设计的改革

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转化为技能的重要环节,不容忽视。在数学教学中,它是学生把知识用于实际的初步实践,是教师了解学生和教学效果的窗口,更是学生实现自我的梦工厂。紧紧环绕新课程标准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上设计作业。

(一)作业设计的形式

新理念下的作业形式应强调课内作业与课外作业相结合,既主张学生个人独立地完成作业,又推崇学生自由组合,合作完成作业,主张将作业分层或因人而异地布置,同时提倡学生自己设计作业,自己选择作业,提倡作业富有个性。课内作业以书面作业为主;课外作业遵循趣味性、审美性、多样性原则,将作业融于活动,融于生活。作业形式灵活多样,口头作业有演讲、说算理、说算法、说过程等形式;操作作业由小设计、小发明、小制作、小调查等。建构课内外、校内外联系的桥梁,使作业成为连接学校与家庭、社会的纽带,使作业成为学生的另一块更加广阔的创新新天地。

(二)作业设计的策略

1. 增加情趣——让作业充满生机

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内容是否新鲜、有趣。因此在作业设计时,把丰富的知识、发展思维寓于趣味之中,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取代单调乏味的作业。如教学“归总应用题”后,布置这样一道作业题,即“青春宝抗衰老片,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5片,一日2次。规格:片芯重0.3克。包装:塑料瓶装,80片×6瓶/盒。小明给奶奶买了一盒青春宝抗衰老片,按照上面的说明,算一算这一盒青春宝抗衰老片奶奶可以吃多少天?”

把作业增加情趣,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自主设计——让作业百花齐放

《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作业设计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后,学生基本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时,教师引导说:“这节课老师把布置作业的任务交给你们,你们打算怎样设计本节课的作业?”学生们都兴致勃勃地参与到作业设计中来,而且设计的作业百花齐放、富有个性。如:endprint

生1: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生2:告诉我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长和宽,求出长方形的面积。

生3:讨论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谁大。

生4:去量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求出面积。

……

学生自己设计的作业,不仅乐意完成,而且全身心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作业质量,同时让他们学会提问,学会思考,学会解答。

3. 自主选择——让作业充满弹性

面对一个个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的个体,就要考虑每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指导作业,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程度、不同量的作业练习在原有基础上各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根据每个层面学生的需求设计作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给学生作业充满“弹性”,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发展”。一般情况下,教师为学生提供A、B、C三类作业。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作业层次。这样就能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再解决高一层次的问题,解决了差生“吃不了”和优生“吃不饱”的问题,实现共同发展。

4. 学以致用——让作业回归生活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在作业设计时,布置实践型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并以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如学习《圆的周长》一课后,设计实践活动的作业,让学生解决身边有关圆周长的问题。

生1:我测量了学校圆形花坛的周长,先用卷尺测量它的直径,再算出它的周长。

生2:我测量了学校篮球场的中圈圆的周长,先量出它的半径,再算出圆的周长。

生3:我测量了直径算出自行车的车轮周长,然后用数圈数的方法去测量家到学校的距离。

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检验所学,通过解决问题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这类实践作业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学生们都能乐此不疲地完成。

5. 开放生成——让作业促进发展

可预见的、早以生成的作业是封闭的,其作用正在下降。设计开放性作业,以师生互动中产生的不可预见的新知识为基础,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会思考、善思考、巧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开放性作业,内容形式新颖,问题解决具有发散性,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生成许多不同的设计方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数学作业评价的改革

作业评价是数学作业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说只重视作业类型、形式的研究,而忽视作业评价的研究,改革就没有实效性及现实意义。因此,数学作业改革也包括评价的改革,而评价的方面也是多方面的。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作业评价中,要非常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因为作为学生本人,他对作业的自我感受往往比他人(包括教师)更贴切。为使对学生的评价更公正、合理、客观,评价的方式上增加学生互评,小组评价,家长的评价。无论是学生的自评,还是学生的互评,都可以促进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提高,激发学生的自身动力。家长的评价可以从更广的角度关注到学生个性化的一面,也为教师更全面了解学生拓宽了渠道。

(二)评价方法多样化

1. 等级法

作业结果通常以星级制(一星、二星、三星)三个等级。作业有错误但作业认真得“一星”;作业正确并认真完成得“二星”;解题方法独特有创新或有进步的学生得“三星”。

2. 评语法

发挥作业评价的激励、引导、养成、交流的功能,根据不同学生个性特点和每次作业的具体情况,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下一句或几句评语,用感情色彩鲜明的语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这种评语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而且饱含着老师对学生的真实感情。评语通常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鼓励性评语。如“你的作业让老师赏心悦目”“批改你的作业,是一种享受”“你的进步表明了你的实力,继续努力吧”等等。第二类是期待性评语。如“老师期待着你的进步”“我相信你是一个不错的学生”等等。第三类是商榷性评语。如“你看这样做是不是更好?”等等。

3. 量化法

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以考查量化的方法,把每次作业每题给一个具体的分数,满分为100分,根据得分情况进行评分,给一个具体的分数。

(三)评价的策略(见表1)

(四)作业评价应关注的几个重心

1. 重过程

作业评价应重视學生在作业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学习,科学态度的树立,情感的培养和意志的锻炼,而不是结果的等级量化。

2. 重创新

作业中的一题多解,自主选择和自主设计的作业由于学生思考的视角不同,另外由于小学生在知识技能上的年龄局限,他们的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也不可能很成熟,所以教师不能简单地用好坏来衡量,应侧重它的新颖性和创造性评价。

3. 重个人内差评价

由于学生选择的作业在内容上,水平上的不一致,对学生作业很难用相对评价,所以对学生个人作业作纵向的、横向的内差评价。

总之,数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思想、有创新能力的人,而不是培养做作业的“机器”。所以要正确地理解作业的价值,更新教育观念,大力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作业中张开智慧的翅膀,放飞潜能的天空,发挥数学作业的巨大作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践探索小学数学
“微课程”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实践探索
集中抄表在电力营销管理中的实践探析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