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企业职工文化消费提升路径研究

2018-01-25董淑芬李惠芬

上海企业 2018年1期
关键词:职工消费文化

董淑芬+李惠芬

文化消费作为大众消费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关系着一个地区的文化软实力,也关系着城乡居民的幸福指数。国家“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文化业态创新,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这为新时代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行动指南。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企业职工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拉动消费的重要支柱型力量。然而,当前企业职工的文化消费潜力远未得到充分开发,主要表现为文化消费比例偏低、发展型消费相对不足,文化产品质量与消费者的精神期待之间仍存在一定的距离等,这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职工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差距。本文以南京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调研访谈,深入了解企业职工文化消费结构的现状,找准企业职工文化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提升企业职工文化消费的路径与对策。

一、研究设计与调查

文化消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所研究的文化消费,指的是广义文化消费,认为文化消费是指通过不同方式消费精神文化产品和精神文化服务来满足自身精神需求的行为,其内容包括教育消费、文化消费、信息消费、娱乐消费、体育消费和旅行消费六个主要方面。其中每个方面的消费又存在消费时间、消费支出、消费方式、消费类型、消费路径和消费内容的差异。

为深入了解现阶段企业职工文化消费的现状,南京市社会科学院与市总工会于2016年9-10月联合开展了针对南京市企业职工文化消费现状的千人问卷调查。问卷的设计主要从文化消费主体、文化消费方式、文化消费能力、文化消费意愿四个层面进行设计。为确保本次调查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和全面性,本次调查本着企业类型多样化原则、企业规模效益差异性原则和企业内部按性别、年龄等配比发放原则,共发放问卷1000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956份,问卷回收率为95.6%。本次调查共涉及25家企业,其中国有企业、集体企业10家,外资企业占6家,民营企业9家。被调查者中男性职工占49.1%,女性职工占50.9%。

二、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企业职工文化消费的主要特征

根据本次企业职工文化消费现状的问卷调查,我们总结出企业职工的文化消费呈现出如下几个主要特征:

1.职工文化消费的支出比例与其收入成正比

本次调查发现,职工月收入水平越高,其文化消费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所占比例越大,超过七成调查对象认为收入状况是影响文化消费的主要因素。调查对象的月收入与其文化消费支出呈显著相关,线性表现呈大体一致。即月收入水平越高,其文化消费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所占比例越大。

2.职工对文化消费认同度与身份地位具有强关联度

从宏观上来看,企业职工对文化消费的认知度较高。调查对象针对“文化消费对生活质量和幸福感重要性”这一问题的态度,认为“很重要”和“比较重要”的总和达到74.2%。

从学历角度看,文化消费认同度与学历高低成正比。在认为“很重要”和“比较重要”的态度中,初中文化程度的职工对文化消费的认同度最低,为33.3%,其余文化程度的职工对文化消费的认知度均有较高的认同,其中本科学历的职工为87.2%,研究生学历为85.4%。

从工作岗位看,文化消费认同度与岗位身份成正比。总体说来,职工所处的岗位越高越看重文化消费。一线员工、营销人员,以及后勤辅助人员对文化消费的认可度最低,认为文化消费很重要的人员比例都在25%以下。其中,一线员工认为文化消费很重要的不到16%。与之相比,有30%左右的技术人员和一般管理人员和超过44%高层管理人员认为文化消费很重要。

从收入角度看,文化消费认同度与收入水平成正比。收入在2000元及以下的职工,对文化消费认同度最低,认为文化消费很重要或比较重要所占比例分别为25.8%和27.4%,两者合占53.2%;而收入在2000-3500元、3500-5000元、5000-8000元以及8000元以上的职工认为文化消费很重要或比较重要所占比例分别为62.6%、81.5%、84.8%和91.8%。

3.职工消费方式与社会进步融合度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工的文化消费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网络媒体成为了职工进行文化消费和信息来源的主要方式。对于“知识信息获取最主要的来源”问题,83.0%的人选择了“手机”,73.1%的人选择了“电脑网络”,只有34.2%的人选择了“出版物”。近些年随着网络和电子设备的迅疾发展,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已然成为企业职工信息来源的主要方式。而传统获取信息的方式如出版物、各种培训和教师讲授等方式则影响式微。

4.职工文化娱乐方式品质化度相对较高

从宏观来看,企业职工文化娱乐方式多样,但越来越注重生活化、品质化。职工文化娱乐方式主要集中在旅游、体育健身、看电影和读书。对于“愿意自己花钱的文化消费项目”,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旅游、体育健身、看电影和订购书报杂志,其中75.1%的人选择了“旅游”,42.5%的人选择了“体育健身”,41.6%的人选择了“看电影”,25.6%的人选择了“订购书报杂志”。而对于“最喜欢的文化娱乐类型”,68.8%的人选择的是“旅行”,54.7%选择的是“电影”,52.7%的人选择的是“运动”,可见,职工最喜欢的文化娱乐类型和职工自己愿意花钱的文化项目两者基本上是一致的。调查结果还显示,有76.2%的职工每年都会外出旅游1-3次,且旅游的次数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如初中文化程度的职工有36.3%的人最近一年都没有外出旅游,而本科生文化程度的职工则有82.5%的人旅游次數为1-3次。

(二)企业职工文化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及调研访谈发现,企业职工的文化消费也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如下:

1.文化消费支出在家庭消费支出中的比例相对较低endprint

在本次调查中,大约有75%的调查对象认为文化消费对提升生活质量和幸福感“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但他们对于文化消费的积极倾向并没有转化为现实的消费支出,文化消费支出在家庭消费中的比例较低。在本次调查中,超过九成的调查对象其年度文化消费支出在家庭总支出的比例低于30%,只有2%的调查对象高于50%。由此可见,尽管企业职工意识到文化消费的重要性,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将其作为家庭消费支出的重点。

2.企业职工的文化活动形式比较单一

本次调查显示,尽管依然有超过一半的调查对象将看电视作为主要的文化活动形式之一,但看电视显然已经不再是最主要的文化活动形式。相比之下,超过七成的调查对象选择将“看手机”作为主要的文化活动方式,另有超过四成的调查对象选择了“电脑上网”。在时间安排上,有超过一半的调查对象每天上网时间在2-4小时之间,上网的主要目的是关注朋友和同事动态。相比之下,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调查对象选择将“看电影”和“看书读报”作为主要的文化活动形式;而选择参加学习和文艺活动、听广播、打牌、玩游戏、逛街、跳舞以及观看戏曲等文化活动形式的人非常之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由此可见,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文化活动已经成为了当前企业职工文化活动最主要的形式,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对人们传统的文化活动形式带来了巨大冲击,参加文艺活动、打牌、逛街、跳舞等传统社交形式影响日渐式微。

3.企业职工的发展型消费相对不足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在企业职工文化消费结构中,享受型消费偏重,而发展型消费相对不足。如在选择“愿意自己花钱的文化消费项目”时,超过七成的受访者选择“旅游”、四成的受访者选择“看电影”;但受访者普遍在购买书籍等发展型项目上的支出意愿较低,其中超过一半的人年度购书支出低于300元。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人认为其所在企业给予职工的培训机会“一般”或“很少”,另有15%的调查对象则认为“几乎没有”,这表明目前各类企业整体上对职工的培训不够重视。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提升企业职工的文化消费,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有助于提高企业职工自身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现代化的实现。针对我国企业职工文化消费的现状,本文从文化消费的供给主体、消费主体、消费内容供给、消费平台等几条路径,提出提升企业职工文化消费的对策与建议。

1.构建多元化主体参与的职工文化消费供给体系

提升企业职工的文化消费,加强文化消费供给主体建设是重中之重,应构建以政府、社区、企业多元主体参与的职工文化消费供给体系。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将职工文化消费纳入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建立以企业和社区为重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共同参与的职工文化消费供给体系,并进行绩效考核;发挥工会的作用,引导企业职工进行积极的文化消费。二要督促企业开展多层面文化活动,增加文化设施投入,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合理安排好工作与休息时间,培育和引导职工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促进职工全面发展。三要提升社区的平台价值。社区是职工居住生活的场所,应通过抓机制建设、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和活动建设,真正将职工精神文化活动纳入到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来。

2.强化高质量文化消费的潜在需求培养

持续提高文化消费质量,应注重对消费者素质的培养,使其成为高质量文化消费的潜在需求和有力保障。保障和拉动企业职工文化消费需求,要从三大角度发力:一要增强工会组织工资协商制度的效能。收入水平是影响企业职工文化消费的重要因素,而在企业内部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便是集体协商。在党政的支持下,增强工会在平等协商中的话语权,充分发挥三方机制的作用,深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二要推动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强化全社会依法休假理念,将带薪年休假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各地政府议事日程,作为劳动监察和职工权益保障的重要内容,推动企事业单位加快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重点抓好民营企业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三要提升企业职工素质以提高文化消费质量。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对员工的职业培训,提升员工的文化素养,形成高质量的文化追求,提高员工整体的文化消费质量。工会要参与制定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发动职工群众文化创造的积极性,提出工会的建设性意见,加强调查研究,广泛了解职工群众的利益意愿、文化心态、现实需求,共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总体规划和实施办法,让蕴藏于职工群众中的文化创造活力充分激发。

3.提升职工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质量

提升职工文化消费需求,需要加强文化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改革。推动文化产品供给侧改革,核心是增强文化消费内容的供给,加大企业产品与服务的有效供给。一要强调企业职工文化产品与服务的特色。通过推出“企业职工文化消费品牌榜”,评选面向企业职工的“十大文化创意产品”、“十大文化旅游线路”、“十大文化体育赛事”、“十大文化艺术展演”等,挖掘出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和消费带动力的品牌,既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生活,也增强了企业凝聚力,还有利于推动文化产品的供给侧改革。二要关注文化消费产品的差异化供给。收入、年龄、文化水平、工作岗位、企业类型以及公共文体服务设施等因素都是影响企业职工文化消费的重要因素。在企业内部,不同年龄的职工存在文化消费的差异;公司高管、专业技术人员、普通员工之间存在文化消费的分层差异;不同类型的企业员工间存在不同的文化消费习惯,因此要关注文化消费产品的差异化供给。三要根据企业职工文化消费的需求提供文化产品与服务。针对企业职工当前文化消费需求的三大重点,即旅行、电影和运动,开展有针对性的文化产品供给与服务。四要促进工人文化宫的转型发展。把工人文化宫打造成综合性的融教育、文化、信息、娱乐、体育和旅行六位一体的“职工文化服务中心”,成为基层文化类社会组织的活动平台,成为企业职工的精神文化乐园。

4.升级职工文化消费服务方式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日益大众化、媒体化,为新兴文化业态和新的表现形式提供了广阔空间,“互联网+文化”发展势头迅猛。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在线消费受到企业职工的青睐。建议由工会牵头,研发企业职工文化消费的“老大哥”云服务平台,为提高企业职工文化消费质量提供全方位服务。通过云服务平台,打破地域的分割形成一个统一大市场,把大量的文创企业和机构纳入进来,为职工提供丰富的个性化产品,以满足企业职工文化消费的个性化需求;通过云服务平台,把针对企业职工培训的各类平台资源纳入进来,请各类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讲授员工需求的各类专业知识,增强企业职工的自主学习选择,加大员工的线上培训力度;通过云服务平台,把体育和娱乐消费等机构平台纳入进来,让企业员工线上“体验”和预订,保障企业员工完成“一站式”消费计划,提高其文化消费权益的成效。与“老大哥”云服务平台相互应,工會引导企业发行职工红色(象征着革命、工会组织)“文化消费”卡,兼具信用卡功能,通过一卡通便捷服务,把企业职工需求量最大的文化消费项目和服务纳入到一卡通“文化消费”卡中来。

(作者:董淑芬,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惠芬,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工消费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建设职工书屋 打造书香企业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职工摄影(2)
谁远谁近?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
富民县总工会:“职工技协”谱新篇等
兰州铁路局职工摄影作品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