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纯粹教育”

2018-01-25罗中安

湖南教育·A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本质初心教育

罗中安

依据汉语词典的解释,“纯粹”的意思有两种:(1)不搀杂其它成分的;无搀合物的;不含添加、替代或异质物质的。(2)真正体现了事物的本质的。相对应的,“纯粹教育”也有两重含义:其一,教育管理者、从教者回归教育初心,告别浮躁和功利,安乐成长,安心教书,安静育人;其二,教育活动和教育行为遵循教育本质和规律,回到教育原点,重塑教育和谐生态。第一重含义“回归教育初心”回答了从事教育的个体对待教育的态度和看法的问题,是关于教育的世界观。从事教育“动机要正确”。第二重含义“遵循教育本质和规律”指明了开展纯粹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关于教育的方法论。开展教育“行为需科学”。纯粹教育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从纯粹教育的界定引申出其内涵。简单点说,纯粹教育就是怀纯粹之心,将教育做成最纯粹的模样;就是带着人文关怀,对教育做理性思考,科学开展教育活动。

一、怀纯粹之心:回归初心,安心教书,安乐成长

纯粹之心指纯粹而不杂的心性。纯粹多见其用于刚产生的事物上,它只带有事物降生的原初属性,而未曾被外界他物所侵蚀变质,是纯净、朴素的本真事物。因此,要怀纯粹之心,需要找到初心。而初心,有人之初心和行业初心两种。

1.人之初心。

古今中外,关于人之初心的观点大致有性善论、性恶论、白板论三种。纯粹教育采纳“人之初,性本善”的论断。在中国,性善论的典型代表孟子认为,人之为人,必有恻隐、羞恶、恭敬和是非之心。西方人本主义思想家也持类似看法,认为人们都有共同的内在需求和渴望,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有真善美、正义欢乐等内在需求,也有爱、尊重、自我实现等内在需要。这些共同的需求和需要,是人类共同的初心。人之初心也存在个体差异。每个个体都有自己不同的特性。特性不同,个体的潜能和需求就不一样。有些人喜欢文学艺术,有些人爱好数理哲学;有些人擅长行政社交,有些人专于研究创造。天性不同,人之初心也有不同。

纯粹教育呼吁保持初心、回归初心。就是引导教育参与者领悟自己的本性、保持天性,找回属于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模式,“从面具后面走出来”“变回自己”,找到真正的自我,发现“真实自我”内心的需求和潜能。纯粹教育以人为本,关怀人性,重视师生双方共同的初心。它试图通过唤醒教育参与者各种真实的、美好的需求和潜能,使教育参与者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尊重、得到爱,最终达成自我实现。纯粹教育也注意到初心存在个性差异,因此,并不要求教师按照固定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标准进行教学,只是指出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不束缚教师的天性,也不压抑学生的个性。教师根据自身特长和学生特点,创造性开展教学,启蒙学生心智,解放学生个性,把学生的真正内心引导出来,帮助他成长为自己的样子。与此同时,教师也形成自身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成就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2.行业初心。

人们参与社会实践,从事各行各业的生产活动,每个行业有每个行业的初心。人們进入教育行业,当然有其教育初心。在教育活动中,又因教师和学生身份不同,初心也不同。如果“抛却外界环境强加给他的、但并不属于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价值观”,那么“安安静静教书,踏踏实实育人”“只问是非,不计利害”“为教而教”便是教师的从教初心。“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也是学生的本性。“为求知而求知、为智慧而智慧,不服从任何物质利益和外在目的”便是每个学生的求学初心。

当今现实社会,浮躁喧嚣,崇尚金钱,追求权力,很多教师远离了初心,不再“纯粹”。他们盲目追随流行的价值观,将人生意义定义于“金钱”和“权势”,但教师身处社会普通阶层,难以实现“金钱”和“权势”飞跃,因此,这样的人生价值理念难以让教师获得尊严和幸福,相反却加重了他们的焦虑感和卑微感。学生求学之心也早已不再“纯粹”。当前基础教育,学生接受教育是为了提高分数和排名,竞争成了教育的主要目的。教育也就变成了人们求取生存、摄取利益的资源和手段,成为追逐名利的工具。纯粹教育呼吁教育工作回归初心,启发师生双方叩问自身价值追求是否迫于环境强加,理性反省内心渴求和对教育的真正需要。从初心中寻找宁静,发现并实现自身潜能与价值,体味教育的幸福和快乐。教师安心教书,参悟教育人生的意义;学生安乐成长,感受学习过程的愉悦。

二、教育最纯粹的模样:回到教育原点,厘清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

教育最纯粹的模样指教育不受教育之外的目的附加时的状态,是对一切不属于教育属性的附加形式进行剔除之后教育本身的原初状态,也就是显现教育本质的最初形态。

厘清教育本质,遵照教育的本质开展教育,教育便可纯粹。教育本质的问题即“教育是什么”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的本质”一直是教育界争论不止的热点问题,各种观点精彩纷呈。纯粹教育认为“教育是一种唤醒”,认为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属性”的“教育不仅仅只有教室和教学设施的校园,也不是冷冰冰的教学制度,更不是毫无生气的文字、公式、定理的简单传授。在这里,教育更多体现的是有人性的管理与沟通,有温度的传递和继承,有快乐的陪伴与成长”。教育本质要求现实中的教育开发人的潜能,挖掘人的生命内涵和意义;唤醒人的灵魂,使人有完美的人格和心灵,有良知和德行。

可是,当前教育受社会环境需求的影响,以考试为导向的知识传授、机械的应试训练、一切围绕升学为目的的课程设计,使教育的本质遭到遮蔽。剩下一个由公式、符号堆积的教育世界,个体的生命感被漠视,人的意义被忽略,教育人文关怀旁落,教育失却生命气息。纯粹教育强调教育指向对人的终极关怀,倡导有灵性、有温度、有欢乐的教育。纯粹教育是对教育本质的遵照,也是对当前教育现状的反思和去伪。纯粹教育认同“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过程的一部分。”

对教育纯粹的探索需要回归,即回归初心,回到原点。但并不是说纯粹教育要求保持教育最原始的状态,也不是要求教育在教育原初的状态下做任何改进。社会在进步,人类在发展。在各种教育方法和技术、教育理念和模式层出不穷、迷乱人眼的教育现实中,要保持教育最纯粹的模样,便要尊重教育科学,遵循教育规律。任何时代,“作为人而求人的完善”都应该是教育的主题。教育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尊重人的心理规律,便保持了纯粹。纯粹教育理念本身也是遵循教育规律、对教育本质进行主动追问和独立思考后得出的结论。它不盲从于现行的“教育时尚”,不是看到杜郎口出名了,就想做杜郎口第二;不是看到衡水中学备受推崇,便意欲做衡水山寨版教育。纯粹教育穿越功利的喧嚣,追寻教育的宁静和本真。

纯粹教育是人文情怀和理性思考相激荡的产物。“人”是纯粹教育强调的重点,也是纯粹教育的终极目标。纯粹教育全部涵义就在“复归教育的人性关怀,遵循人的规律,彰显人的价值,启迪人的天性,实现人的潜能,引导人全面和谐发展”。【本文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构建县域纯粹教育生态的研究与实践》(XJK17CZXX061)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系邵东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endprint

猜你喜欢

本质初心教育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不灭的初心(节选)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