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8-01-25谭新艳
谭新艳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指出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为主要内容。科学精神包含了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三个基本要点,实践创新包含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三个基本要点。如何培养这些核心素养?具体到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小学科学教学。我们就以小学科学教学为例,探索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索的机会。小学科学课程对学生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多依赖的是个体的实际操作即探究活动。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养,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然而,不少学生没有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尽管他们从学会说话开始,就可能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很少有父母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而是毫无保留地将答案告诉孩子。进入学校后,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也是“绞尽脑汁”地将知识通过语言、演示实验等方式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是机械地照着教师指定的实验步骤依葫芦画瓢,没有探究性思维活动的参与。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习惯于从老师或家长那里“省时省力”地获取知识,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所以,小学科学教育应首先培養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遇到问题不依赖老师,自觉主动地去探究,自主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如植物的根是否在喝水?我们呼出和吸进的气体有何不同?怎样证明?遇到这些问题,学生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如何设计实验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寻求老师的帮助和解答。
二、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我们要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基本科学方法,即通过“假设、验证、结论”的方式来得出结果。培养这样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会盲目冲动。科学方法是从事学科探究活动所必须采用的一些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方法,也就学会了“真刀真枪搞科学”的真实本领,就能在探索科学的过程中获取科学新知、发展科学能力、提高科学素质。
小学科学教育倡导“做中学”,其实质是通过学习科学养成“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动手”只是一种手段,会“动脑”才是真正的目的。然而小学生往往是乐于动手,但不善于动脑,面对眼前的各种实验器材,往往急于操作,实验中也只顾“热闹”,看不到“门道”。所以科学教育要养成学生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学习习惯,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动手之前要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弄清要解决的问题,预测可能获得的结果,制定实验方案,即动手之前先动脑。活动中要提醒学生手、脑、眼、鼻、耳多种器官并用,要及时捕捉事物的细微变化,善于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直观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
如在探究《奇妙的蛋壳》时,我首先创设一个情境,提出“人站在鸡蛋上,鸡蛋会碎吗?”这样的问题,先让学生动脑猜想,再进行试验验证。我们让学生站在6个鸡蛋上进行验证,学生发现鸡蛋居然没被压碎!这一下子激起学生极大的好奇心:这是为什么?紧接着让学生观察探究鸡蛋壳的结构特点,有一定弧度、轻、薄、易碎等。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探究四个鸡蛋壳到底能承受多少本《科学》书。我们要求学生先提出假设托起书本的数量,再讨论实验方案,画出蛋壳的摆放方式简图,最后动手实验,得出实际托起书本的数量,算出蛋壳的实际承重是多少。当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蛋壳惊人的承受力时,再引导学生根据前面观察到的蛋壳的特点结构,讨论分析其原因,顺理成章就得出了结论:蛋壳的形状(薄壳结构)能使压力分散。同时,在活动中,要学生养成勤于做科学笔记的习惯,要及时记录下自己瞬间闪现的智慧火花,把观察的现象、发现的问题、预测的结果、对现象的分析以及对活动的感悟,都及时记录下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这样才是真正意义的探究,才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
三、教师在教学内容上要将课本知识和学生日常生活结合起来。目前,我们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以小学课本的相关内容为教学内容,而没有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引入一定的教学内容。现实中,大多数家长不重视孩子的科学学习,注重的是语文、数学的成绩。长此以往,孩子们养成了唯书本而学、唯现成用具而用的被动学习习惯,不会从生活中发现科学,更谈不上通过开发生活资源来学科学。在这种形式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就会认为学习科学没有用。因此,教师在科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融入一些学生日常生活环境中的相关内容,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多多观察、多多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因此,小学科学教育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以敏锐机警的视角,去挖掘生活中的科学资源。如:探究蛋壳的承受力实验;居室养花的学问;浇花喷水器的原理;家庭线路的设计;天气、气温、风向的观测和记录;食物霉变的研究等。同时,要引导学生善于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变废为宝,使之成为可利用的科学实验资源,如:废弃的饮料盒罐可以做土电话、可以做听诊器、可以做小昆虫观察盒等很多实验。还有小药瓶、饮料吸管、导线、铁钉、小磁铁、小木片等,都可以用来做出精彩的科学实验。科学教育要使学生养成善于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习惯,而课程资源的重要价值正在于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发展机会、发展条件、发展时空和发展途径,而这正是科学教育的内涵。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有助于发展小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科的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就可以通过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多给学生主动探索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将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等策略,来真正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株洲市天元区泰山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