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阅读,助力写话
2018-01-25刘富贵
刘富贵
摘 要:对于语文教学而言,阅读和写话习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据着“半壁江山”。教材的编制就是以课文组成单元,以单元集成册,这无不说明阅读的重要性。而写话习作的练习,不仅出现在各“语文园地”,在某些课文之后也是有所呈现的。所以,阅读和写话习作被称为语文教学的“双翼”。鉴于此,文章作者将厘清阅读教学、写话教学以及两者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从课内与课外两个方面,立足于小学语文低年级段的教学实践,阐述自己的做法。
关键词:阅读教学;写话训练;口语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一、语文教学的“双翼”—阅读、写话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引导学生涵养、体悟、通达的过程,而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也正是在这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不断实现的。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听说读写”是最为基础的能力,而“阅读”与“写话”与这四项能力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而,“阅读教学”和“写话教学”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所在。
语文教育大家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收。”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是开启学生“精神世界”的一扇大门。学生通过阅读,亲近了祖国的文字,熏习了祖国的文化,在积累文字的基础上,思维力和想象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文字作为语言的记录符号,已经是高度概括和抽象化了。而阅读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将抽象化为形象的过程。通过不断的阅读,学生的人格修养、审美情趣也在不断地提升,获得人文上的陶冶、审美上的乐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写道:“要引导学生喜欢阅读,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对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看法。”由此可知,阅读教学不仅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要引导学生与文章进行真切的对话,形成自己的想法。
阅读是吸收,学习了文章的字词、写法,获得情感上的体验。关于“写话”,叶圣陶先生曾说:“写作是倾吐。”由此可知,写话是学生将自己内心的所感、所想、所思、所得、所悟转变为语言文字的过程。写话既然是倾吐的过程,就需要学生调动自己所学的“字词”“句式”“句法”,以及激活自己的情感,方能完成一篇真情实意的文章。所以,写话能力是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反映。《课标》明确指出:“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由此可知,写话更多地是说出自己的想法,正是“我手写我口,我口表我心”。
阅读教学和写话教学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从来都不是“单兵作战”,只顾自己“门前雪”的,而应该是互相融合的。阅读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吸收的过程。因为教材中的课文最大的特点是“文质兼美”,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可以积累词语,还可以借鉴其中的写法,如句式、修辞等。比如,《假如》(二年级上册,人教版)中的“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这句式给了学生极大的想象空间,就非常适合引导学生进行写话。阅读正是积累语言最好的办法,所以《课标》中“阅读目标”(低年级段)写道:“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联系“语境”品味“语词”,这就让学生的理解力也得到了提升。由此可知,阅读能让学生在语言积累、写话方法以及理解力方面获得发展。从写话教学方面来分析,学生完成一篇写话,是语言、写话方法、逻辑、理解力方面的综合展现。所以,《课标》也指出:“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要乐于运用阅读中所学习过的词语。”而写话能力的提升,往往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所以,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方面也将会有所增益。
总之,阅读教学与写话教学是相辅相成的,阅读教学为写话教学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境界,而写话教学的补充,又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二、阅读教学与写话的融合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写话是其刚刚接触不久的一种表达形式。相对于口头表达来说,写话则是一个借助文字表达的过程,因此,口头的说是写话的重要铺垫。学生写的话也是自己心中想说之话。因此,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说写必须相结合,才能更有效地将“读”“写”结合起来。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结合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两个方面,整合阅读教学与说写教学。
1.课内阅读教学下的“读写结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赠汪伦》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全诗虽然是写好友的分离,却没有过分悲痛之感,没有杨柳依依、欲说还休的伤心之情。全诗最为精华之句,莫过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点出了诗人与好友的情谊之深。诗中的那句“忽闻岸上踏歌声”中的“踏歌”引人注意,“踏歌”为边唱歌边跳舞,那么汪伦的踏歌内容是什么呢?这便是一个留白之處。
一开始,教师让学生发挥想象:“汪伦可能会唱什么戏呢?”学生们基本上说出了“送别”相关的话语。但转念一想,既然是“踏歌”,那就一定有节奏,所以教师便带领着学生读了自己准备的一首踏歌:“李白李白,汪伦送你离开。潭水千尺,不及我汪伦送你情。桃花再开,欢迎再来,汪伦等待着李白。”受此启发,学生们也纷纷开始创作踏歌,有学生说:“朋友朋友,李白李白。汪伦汪伦,送你离开。欢迎再来。”在分享过程中,引导学生们口诵之,手舞之,足蹈之。在这过程中,学生们慢慢体会到了其中的喜悦之情。这不正与“忽闻岸上踏歌声”中的“忽”字的惊喜之情不谋而合吗?
因此,课内阅读教学的读写结合、说写结合,一定需要选择特定的语言点与语言环境,这样才能让写话与阅读相得益彰。
值得关注的是,在“读写结合”的语言点的选择上,不只是停留在基于理解课文内容的层面,更应该关注隐藏在文章中的写作奥妙。这种方式,实现了“教课文”向“用课文教”的转变。阅读教学,不是单纯地让学生了解一个故事和获得情感的熏陶,更是切实地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课外阅读引导下的“读写结合”
语文名师韩兴娥提出“海量阅读”,引导学生读大量的书籍,亲近并积累我们的母语。因此,在课内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每月共读一本书,开展“故事大王——想故事说故事”的演讲。
在学习了《坐井观天》的故事后,学生们都发挥自己的想象,谈到了好几种故事结局,比如:外面世界太美丽,青蛙不愿意再回井里;外面世界太危险,青蛙选择回到安全的井里。学生们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充满了童趣。而在每月共读书目“分享会”时,学生们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比如《笨狼的故事》,学生们觉得“笨狼”傻得有趣,并且觉得里面的故事情节很有意思。在“关爱残疾人”的主题下,学生们不仅编出了许多故事,还将其写到了自己的本子上或者书上。在讲故事时,很多学生都讲了自己编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在记叙人物对话时,学生们能够把握与人交流的文明礼仪。
课外阅读下的“读写结合”,需要不懈的引导和关注,鼓励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及时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训练,在此基础上,便由“说”过渡到“写”。在这过程中,引导学生写“放胆文”是重难点。而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就是: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同时提升学生对于创作的自信心。因此,教师的及时鼓励,便显得极其重要。
阅读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吸收感悟,写话教学重在鼓励学生抒情表达,两者融合,才能让两者事半功倍。正如崔峦先生所说:“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丁有宽.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