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板块化设计中的“经历”与“获得”
2018-01-25谢云龙
教师的教学过程应关注学生的学,要让学生的学真正地落在实处,否则,教学过程如同“走教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重视促进学生由“经历”向“获得”转化。以数学学习中的动手活动为例,不应“为动手而动手”,而是应当更加重视对于操作层面的必要超越,努力实现“活动的内化”。下面以四年级下《画线段图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例,从板块化设计的角度,浅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板块化设计教学呈现
【教学背景】
本节课使学生初步认识画图的策略,学会用画线段表示实际问题的条件和问题,会利用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原则】
采用板块化设计原则,以大问题为引领,以简约化互动为运载,发挥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能力。板块化设计教学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核心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与教学评价的一致性,体现“清简”的教学风格。
【教学板块】
环节一:聚焦画图策略
出示例题:小宁和小春共有72枚邮票,小春比小宁多12枚。两人各有邮票多少枚?
出示问题1: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师生互动。
环节二:聚焦画图方法
出示问题2:你会用画图线段图的方法整理题目的信息吗?
师生互动。
环节三:聚焦分析线段图
出示问题3:你能在线段图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吗?
师生互动。
【板块简析】
上述教学板块分为聚焦画图策略、聚焦画图方法和聚焦分析线段图三个环节,每一个环节由核心问题(大问题)和师生互动组成。三节环节是这样推进的:首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探索出列表、画图、列举等方法,比较不同方法,学生确立画图策略;接着,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评价,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画线段图整理题目信息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观察线段图,自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三种不同方法的内在联系。
二、板块化设计中的学生“经历”和“获得”
(一)学生经历了什么
首先,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以“怎样解决”引发学生经历动手画线段图前的准备活动,从众多方法中遴选出画图策略;其次,在明确用线段图的基础上,以“会整理吗”引发学生经历动手画线段图中的摸索活动,主要是让学生自主探索用线段图整理问题信息的方法;最后,再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以“找方法”引发学生经历动手后的反思活动,主要是让学生用线段图自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发现不同方法都是让两个不相等数量变得相等。
(二)学生获得了什么
学生经历了画线段图的前、中、后三次活动后,对于解决问题有什么获得呢?首先,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和“最优化”。在环节一和环节三中,学生通过交流不同的想法,相互理解各人的解题计划,体现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从而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次,学生获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在环节二、三中,学生自主探索线段图整理问题信息活动中,经历文字转化为图形的过程,学生在期间的讨论与补充,感受文字与图形的关系,并从线段图上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获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第三,学生获得归纳与类比的数学思想。在环节三中,对例题中三种解法的研究,结合线段图比较,都是把两条不等的线段,通过增、减、分的方式,实现两条线段的相等,这其中渗透归纳类比的数学思想和“变中不变”的哲学思想。
三、板块化设计促使“经历”向“获得”转化。
学生在动手活动中“经历”了,并不代表在活动中就“获得”了,只有通过“活动的内化”,才能实现“经历”向“获得”的转化。上述板块教学中,通过以下几点进行转化。
(一)整合环节实现“活动的内化”
课堂上将三个教学环节整合成一个综合的教学活动板块,突破往常的线性教学模式,构建出了一个层层推进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活动的内在联系,逐步体验数学方法和思想。
(二)聚焦核心实现“活动的内化”
课堂上以画图策略为核心,聚焦画图策略的前、中、后,按照教学内容有序排列,构成了有指向、有组织、有结构、有成效的教学活动板块,让学生在活动中,真切体验画图策略,培养用策略意识。
(三)回归数学实现“活动的内化”
每一个例题,教师都可从多个角度、用多种方法来解读,但无论从哪个角度、用何种方法,确立目标、确定内容、确定活动的标尺只有一个——是否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上述板块教学中,教师以“大问题”引领,“簡约化”互动的教学方式,将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主动进行互动,为学生创设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经历多项数学实践的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板块化设计教学,具有数学的专业特点,让学生“经历”活动不只是停留在“经历”上,而是让“经历”向“获得”转化,这正体现数学课堂教学鲜明的成长性,真正实现数学“活动的内化”。
作者简介:谢云龙(1984.12—),男,籍贯:江苏南京,学历:本科,职称: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编辑 李博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