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泽县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2018-01-25吕毅轩薛龙义

时代农机 2017年11期
关键词:农用地土地利用耕地

吕毅轩,薛龙义

(山西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4)

土地作为最重要的自然资源要素,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我国国土资源数量虽大,但总体质量欠佳,且分布不均衡。目前,普遍存在着城乡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利用水平较低、耕地资源质量、数量急剧下降等问题,土地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作用已日趋明显。因此,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分析和变化过程已成为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急需解决的课题。一个地区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状况及结构功能很大程度上反映该地区的自然资源条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只有充分了解土地利用变化过程,才能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利用,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安泽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加,土地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因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鉴于此,文章根据2005年、2010年、2015年安泽县土地利用数据,对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拟深入了解引起研究区内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从而为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一些借鉴。

1 研究区概况

(1)自然地理概况。安泽县位于临汾市东部,太岳山东南麓,处在临汾、长治、晋城三市交界,东与屯留县毗邻,西与古县、浮山县交界,南与沁水县接壤,北与沁源县相连,南北长约68km,东西宽约45km,309国道和326省道纵横全境。总面积1967km2。

安泽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素有“北国小江南”之美誉。该县山峦起伏,丘陵发育,深谷遍布,海拔750~1592m之间,平均海拔在1000m左右,全县呈北高南低地势。受地壳运动的影响,形成东西两翼高高隆起、中间川谷相对下降的地貌特征。

县内有林总面积达13.2万hm2(198万亩),林木覆盖率达67.2%,居山西省第一位,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生态示范县,人均森林蓄积量达到50m3。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石灰石、石膏、方解石和煤层气等。其中煤炭资源质量较好且分布集中,含煤面积高达1944 km2,贮量达240多亿t,煤层气贮量达4400多亿m3,属尚未大面积开采的煤炭资源大县。

(2)社会经济状况。近年来,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平稳发展、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良好局面。根据2016年安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县总人口达到84869人,其中城镇人口为35020人,乡村人口为49849人,城镇化率达到41.26%。201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42.8065亿,比上年增长2.9%。三大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分别为0.32%、1%、1.58%。安泽县拥有山西省山区县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县级长途客运站。基本形成了依托山西中南部铁路、长临高速公路,以国省道、马唐公路为骨架,乡镇与乡镇之间连通循环的腹地成网、外延顺畅、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新格局。

2 安泽县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1)土地利用的结构变化。如表1和图1显示,可以清晰看到2005~2015年期间,各类用地面积均发生了变化,除建设用地比重有所增加外,农用地和未利用地比重都有小幅度减少。但在其内部结构中变化非常显著:除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建设用地、其他农用地面积增加外,其他类型面积都在减少;耕地、林地和自然保留地面积均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2010年后大面积减少,尤以林地面积减少最多为145.11hm2、其次是自然保留地、耕地,分别为96.37hm2、44.11hm2,城乡建设用地和交通水利设施用地的面积增加是最多的,10年来分别增加了172.6hm2和86hm2,这说明安泽县城镇建设用地在不断扩张,与此同时占用了农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导致其面积减少。

图1 2005年、2015年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占比

(2)土地利用的速度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可定量描述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反映土地类型在一定时间段内的变化程度和趋势,对比较土地利用变化的差异有积极作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表示某研究区在一定范围内某种土地利用类型数量变化的速度,其公式为:

表1 安泽县不同年份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及变化量 (hm2,%)

式中:R为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Ub、Ua为研究期末、研究期初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T为研究时段长,当T设定为1年时,R的值即为研究区内某土地利用类型的年变化率。根据公式(1)得出安泽县各用地类型的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如表2所示。

表2 2005~2015年各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

从表2可以看出,2005~2015年间,安泽县其他建设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城乡建设用地的变化速度最快,分别为2.32%、1.12%、0.89%。其他地类变化速度相对较慢。城乡建设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建设用地和其他农用地面积都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他建设用地面积增加的速度最快,以每年2.32%的速度在增加,但由于其基数较小,因此实际面积非常小。园地2005、2015年面积无变化,因此动态度为0。

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是近年来安泽县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加而引起的用地规模扩张的具体体现,与之伴随的便是建设用地占用大量耕地、林地面积,导致耕地、林地、水域,尤其是大面积优质耕地面积减少。

(3)土地利用的幅度变化。通过分析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情况,来反映土地利用变化的总体态势和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其公式为:

式中:K为研究期间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幅度;Ub、Ua为研究期末期、初期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根据公式(2)得出安泽县各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如表3所示。

表3 2005~2015年各土地利用幅度变化

从表3中可以看出:2005~2015年间,安泽县其他建设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和其他农用地的土地利用幅度在增加,增幅分别为23.17%、11.17%、8.92%、和0.59%。其他土地类型的面积均呈现减少的趋势,其中牧草地减幅最多,为0.41%,其次为耕地、林地、自然保留地和水域,分别为0.22%、0.15%、0.14%和0.07%。

耕地、林地、自然保留地和水域面积的减少与安泽县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有关,为支撑安泽县经济建设和人口的生存需求,大量的建设用地将耕地、林地、自然保留地和水域所占用。近年来安泽县对于其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视,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使得建设用地面积呈现增长趋势,而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还将引来更进一步的增长。

3 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

土地利用之所以会发生变化,是因为驱动因素在变化,而导致驱动因素变化的原因就是所谓的土地利用变化动力源,因此把握驱动因素系统,是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关键。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类。自然因素较为稳定且作用时间较长,主要是在大的环境背景下对土地利用的基本趋势和过程产生作用。短时间内来说,由于社会经济因素较为活跃,成为了引起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文章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将影响安泽县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分为以下4点:

(1)人口增长。人口的持续增长将直接影响土地利用的规模和结构,随着人口的增加,土地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要解决人口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就必须扩大建设用地和耕地的面积,然而现实情况是耕地的增幅远远低于人口的增幅。2005年安泽县总人口达到7.9万,现在已达84869人,增长了7.43%,而在此期间,耕地面积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从2005年到2015年,耕地面积减少了0.22%,人均耕地占有量不断减少,耕地持续减少与人口持续增加呈现逆向发展的趋势,人们将会面临无地可用的窘境。

(2)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是安泽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2005年安泽县国内生产总值9.24亿元,人均GDP为 1.2 万元,三大产业的结构比例为:18.3:59.1:22.6,2016 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8065亿元,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4336元,三大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6%、34.6%和54.8%,可见第三产业对于近几年安泽县的经济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土地利用类型也会随之变化。

(3)农业结构调整。安泽县作为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山多河谷多,2015年全县耕地面积 20442.75hm2、园地75.51hm2、林地 98954.4hm2、牧草地仅为 2.45hm2,农用地内部结构不尽合理,而且不同土地利用产生的效益不同,这就驱使着农民倾向于土地利用效益较高的一方,从而引起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

(4)政策。政策导向对于土地利用变化的作用不容小觑,土地有偿使用制度让城镇的区位优势进一步突出,从而促进了城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得非农业地数量增加。此外,退耕还林还草、复垦开荒、农业结构调整等政策实施也会使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发生较大的变化。

总的来说,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子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是作为驱动因素系统存在的;同时土地利用变化与各驱动因子并不完全是因果关系,而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关系。

4 结论与思考

(1)结论。2005~2015年间,一级地类中,建设用地所占比例增至为1.52%,农用地比例降为63.28%,未利用地比例降为35.20%。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最多,为172.6hm2,同时也是变化速度最快的地类,其他地类变化速度相对较慢,林地面积减少最多,为145.11hm2,其次为自然保留地、耕地,面积减少量为96.37hm2、44.11hm2;园地、牧草地、其他建设用地由于基数较小,因此变化幅度较小,其中园地面积无变化,牧草地面积减少0.01hm2、其他建设用地面积增加1.08hm2。安泽县土地利用呈现出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农用地、未利用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态势。驱动因素分析表明,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和农业结构的调整是安泽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自然因素和政策因素对于其影响相对较小。

(2)思考。①如何真正实现耕地数量和质量上的“占补平衡”。由于安泽县自然条件的限制,全县耕地后备资源少,补充耕地的能力不足,而城镇化的发展又致使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建设用地仍将不断增加,因此,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在数量和质量的平衡是处理好经济建设和耕地保护的一大难题;②城镇工矿用地的合理布局及发展。安泽县矿产资源丰富,唐城镇是全县唯一一个工业性城镇,以煤焦产业为主,农业基础薄弱,在今后的工业化发展中怎样优化用地结构,盘活建设用地,提供土地资源利用率,从而实现节约集约用地值得人们深思。

[1]刘彦随,郑伟元.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蔡运龙.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寻求新的综合途径[J].地理研究,2001,(6):645-652.

[3]摆万奇,赵士洞.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研究模型综述[J].自然资源学报,1997,(2):74-80.

[4]李丹,刘丹丹,赵金祥.基于DEM的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4,21(1):66-70+2.

[5]摆万奇,赵士洞.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系统分析[J].资源科学,2001,(3):39-41.

[6]马晴,李丁,廖杰,等.疏勒河中下游绿洲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经济地理,2014,34(1):148-155.

猜你喜欢

农用地土地利用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耕地时节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及启示
滨海县土地利用挖潜方向在哪里
广东省县级农用地分等成果与二调成果快速衔接技术方法探讨
龙海市县域农用地整理规划
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与耕地地力评级结果的对比衔接
农用地级别划分的常用方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