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膜保湿技术种植不同牧草品种产量和蛋白质测定的试验分析
2018-01-25牛晓玲
牛晓玲
(酒泉市肃州区畜牧兽医局,甘肃 酒泉 735000)
酒泉市肃州区是一个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的农业区,境内天然草原面积广阔,但近年来国家一些重点建设工程从该区天然草原上穿境而过,占用草原近万亩,施工动用了大型机械设备,对天然草原植被造成极大破坏,草原退化沙化盐碱化严重,局部地区生态气候环境日益恶化,生态能力更加脆弱,春季沙尘暴肆虐,严重影响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为了恢复草原植被,保护草原生态安全,改善自然生态环境,2014-2015年天然草原植被恢复再造试验示范项目在肃州区启动实施,笔者通过覆膜保湿技术种植不同牧草品种1个生长周期的试验,选择出最佳配套技术,获得试验数据,目的是探索出一条适合该地区有效恢复天然草原植被,提高草原利用的科学种草途径。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种植的牧草品种为碱茅、披尖草、沙蒿、沙打旺、冰草5个品种,种子处理:播种前对种子脱芒去茸、碾压、揉搓、浸泡30 min后晾干;肥料:农家肥,磷二胺复合肥;地膜。仪器和设备:电子天平,恒温干燥箱,凯氏定氮仪等。
1.2 试验时间和地点
试验于2015年4月15日至2015年10月30日在肃州区清水镇半坡村白疙瘩东滩进行,试验期为6个月。
1.3 试验地自然概况与处理
选择地势平坦,沙壤土,肥力中等,pH值中性偏碱的试验地25亩,随机分为5个小区,每个小区5亩,将5个牧草品种随机排列,分别种植于5个小区。种植前先施农家肥,然后进行翻耕、平整、耙耱,清除碎石杂草,保持地面疏松细软。试验田为河水灌区,海拔1 450 m,属典型的干旱荒漠气候,年平均气温7℃,平均日照时数3 039 h,年均降水量85mm,蒸发量2 538mm,无霜期130d左右。
播种技术:采用覆膜穴播技术(先覆膜后播种),选用厚度0.01mm,宽度145cm,添加HF02复合抗氧化剂的黑色地膜。覆膜时地膜一定要拉紧,膜面平整与地面紧贴,膜与膜之间不重叠。膜上覆土厚度1cm左右,基本看不到地膜为宜。覆膜用土必须是细土,不能将土块或土疙瘩覆在膜上,影响播种。将草种和粗砂按1:4混合均匀,穴播机播种,每穴播8~10粒,行距20cm,穴距12cm,覆膜用种量较少,每亩3kg左右。
试验田中的牧草种植实行统一管理,方法相同。
2 产草量和蛋白质的测定
产草量包括第一次刈割产量和再生草产量,第一次测产草量在初花期,最后一次在牧草停止生长前。粗蛋白质的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实验室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表1 不同品种草产量和蛋白质测定(风干物)
3.1 结果
不同牧草产草量和蛋白质含量见表1。
3.2 讨论
从表1可以看出,5个牧草品种亩均产量达到1 000kg,其中碱茅产草量最高达到1 468.41kg,其次是披尖草、冰草、沙蒿3个品种居中都达到了1 400kg以上,在水肥条件相对缺少的清水镇半坡村白疙瘩东滩,种植牧草均取得了较好的产量。
在这5个试验牧草品种中,碱茅粗蛋白质含量最高达到15.6%,其次是披尖草、冰草、沙蒿粗蛋白含量分别达到了15.2%、14.8%和14.6%,说明牧草的品质较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很好的牧草品种。
综上所述,以上5个试验牧草品种适应性较强,产草量高,都适合在肃州区覆膜穴播种植。特别是碱茅、披尖草、冰草、沙蒿产草量高而稳定,再生速度快,性状优良,耐干旱,草品质好,适应性强,再加上田间管理简便省工、省水、省肥,非常适合在本地种植,极具推广利用价值。天然草原植被得到有效恢复,起到了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改善生态环境,展现出一幅草绿、水清、天蓝的自然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