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护理中应用程序化护理的效果分析
2018-01-25曹静张萍李雁飞
曹静 张萍 李雁飞
随着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老年人所占人口比例逐渐升高,且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对老年人健康的关注度也不断提升。老年人多以慢性疾病为主,需要输液的时间较长,而老年患者血管等各方面机能均有所退化,血管相对脆性增大,反复静脉穿刺容易破坏血管,给患者的身心均带来痛苦[1-2]。静脉输液是一种临床常用治疗手段,与肌肉、皮下注射相比,扩大了可用药物范围,可在自主把握输注速度的同时维持疗效所需的恒定浓度,为机体及时补充所需营养及丢失的体液[3-4]。本研究对我科2016年3月-2017年1月采用浅静脉留置针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我科2016年3月-2017年1月收治并采用浅静脉留置针的10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为60岁以上,病程>3个月;神志清楚,可正常与人交流,愿意配合治疗;皮肤感觉正常,无局部水肿,静脉输液时间>3个月。排除标准:不能配合完成治疗者;精神疾病患者;休克或生命体征不平稳者;静脉血管条件差不能行浅静脉留置针者。依照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单号)和对照组(双号),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61~81岁,平均年龄(69.5±8.1)岁;病程4~25月,平均病程(13.1±5.7)月;基础疾病:消化道出血14例,胰腺疾病24例,消化道肿瘤12例。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62~79岁,平均年龄(70.1±7.2)岁;病程4~27月,平均病程(13.5±6.1)月;基础疾病:消化道出血12例,胰腺疾病24例,消化道肿瘤14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浅静脉留置针护理,观察组采用程序化护理模式,具体如下:
1.2.1 健康宣教 向患者介绍留置针的优点,将如何配合完成留置针穿刺进入、在使用留置针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应对措施均告知患者及家属;让其对留置针有充分了解,如有紧急情况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1.2.2 输液前护理 输液前首先对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评估,制定输液具体方案。首先由患者自身情况、疾病情况及输液时间长短决定是否使用留置针;其次,血管的选择,穿刺点应选在健康、无静脉瓣、粗直、血流丰富且富有弹性的静脉上,尽量避开关节部位;留置针选择BD公司生产的无针接头留置针。输液顺序及输液速度由输液的药物特性和患者的耐受程度决定,输液期间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输液速度进行调节。
1.2.3 静脉穿刺护理 两组患者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留置针型号规格,静脉穿刺由经专业培训的护士操作。手臂下垂,扎止血带,然后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绷紧皮肤,排尽输液管空气后以15°~30°方向进针,回血后降低角度,平行送入针头0.2 cm,套管进入血管后,左手固定针头,右手拔出针芯约0.3 cm,针翼固定后,将套管送入静脉,推出针芯,采用IV3000敷料进行固定并对穿刺时间进行记录。
1.2.4 导管护理 IV3000敷料进行固定后,采用弹力绷带辅助固定,固定力度以患者无束缚感为宜;每天检查导管是否通畅,并在静脉推注药物后、输液前、导管不畅时进行冲管;冲管采用BD预充式冲洗器;采用5 mL生理盐水在每次输液后进行封管。对穿刺点每天进行观察,敷贴出现渗液、渗血、潮湿、污染或损坏时需要及时更换。
1.2.5 拔管 治疗结束,患者出现并发症,有可疑污染或留置达4 d进行拔管。
表1 两组患者留置时间、疼痛程度及满意度比较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留置时间、疼痛程度[5](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满分10分,得分与疼痛程度成反比)、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EXCEL对本研究数据进行整理记录,数据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进行χ2检验;具有统计学差异的评判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留置时间、疼痛程度及满意度比较
所有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观察组留置针留置时间、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例次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 讨论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传统钢针的替代品,可减少穿刺次数及对血管的刺激性,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并增加治疗依从性;但由于老年患者特殊的生理特性,配套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6-7]。有研究显示,穿刺部位和活动度与静脉留置针的关系不大,而规范和优化的穿刺操作、完善的输液管理是减少渗漏、延长留置时间的重要方法。封管方法得当,可以延长留置时间,预防并发症。目前封管主要使用生理盐水。有研究显示,使用肝素钠稀释液封管和使用生理盐水封管并没有差异[8]。输液前对患者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估,对延长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采用程序化的护理模式,将系统的护理贯穿到静脉置管的各个环节;在穿刺之前,对患者临床治疗进行全面的评估,可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穿刺点、穿刺静脉及留置针等,为穿刺成功提供了保障。同时在穿刺后采用规范的护理操作,对预防并发症发生等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将程序化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患者浅静脉留置针护理中,具有较好效果,可在临床借鉴推广。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n,%)
[1]梁静,朱妍.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与护理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9):1577.
[2]李文婷,范红,张直,等.静脉留置针应用于神经外科的护理研究 [J].吉林医学,2012,33(31):6925.
[3]来艳丽,杨社琴.静脉留置针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体会[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9):621-622.
[4]郭萍,盛小燕,曾灿辉,等.颈外静脉与四肢浅静脉留置针在消化科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效果比较[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4,19(4):256-258.
[5]孙兵,车晓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28(6):645.
[6]赵玉静.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5):135-136.
[7]覃秀梅.静脉留置针在急诊临床中应用分析及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61-62.
[8]陈珍凤.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封管液的探讨[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2,18(4):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