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背景下的教学管理创新研究
2018-01-25韦秀峰
韦秀峰
(沈阳大学,辽宁 沈阳 110044)
一、慕课相关概述
慕课(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缩写,顾名思义就是一种大规模的开放式的在线课程,他可以是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里的任何人,通过互联网的注册,便可以不分年龄、不分国籍的进行在线的网上学习,这样全世界的学习者可以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教育资源的共享平台,只要有一台电脑就可以进行所需教育的学习。这样的一种大规模的、开放性的和网络性的系统的学习就成为了慕课所有的独特性,与我们现有的网络教学视频等是有区别的,慕课更注重的是一种课程的完整性,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在网上来完成的,包括随堂的测试、考试的评价等,通过在线的学习来进行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二、慕课背景下的教学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慕课对现行的教学观念提出了挑战
深化教学改革就要不断的推进教学管理的创新,我国目前的教学观念主要是进行科研,而对教学有所忽视,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关注不够,目标缺乏指导,学习过程比较单一,通过慕课进行联盟搭建,可以提高深层次的对话与交流,改变传统的“重科研,轻教学”的观念。
(二)慕课对传统的教学管理范式提出了挑战
传统的教学管理范式是“专业管理”,主要是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办学条件等要素,是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慕课的浪潮之下,可以打破围墙,为学生们提供国际化的优质教学资源,建立一定结构化的课程组合。
三、慕课背景下的教学管理创新的建议
(一)搭建联盟平台,打造特色课程
慕课的开放性也就决定了慕课是高度共享的,慕课对教学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积极的影响,适应教育现代的发展就应当搭建一些慕课的联盟平台,通过协同合作和互赢互利的方式来使教育摆脱围墙,缩小院校之间的资源差距,这样就会使我国的教育的优质资源得到真正的共享,进而使教育教学的质量得到提升,要抓住建立慕课联合平台的机会,来使自身院校的专业课程与特色课程得到专业的建设,并打造优秀的教学团队,建立一流的特色课程,使学校既可以在联盟平台中得到提高和宣传,同时还可以吸引更多的关注度来提高学校在教学领域中的竞争力。
(二)优化教学管理制度
当慕课联盟的平台建立之后,学院的相应配套的教学管理也应当得到优化,首先要进行学分互认,也就是当通过慕课平台进行相关的课程自主学习之后,会获得相应的学分,这样要在不同的院校之间可以得到认可,其次是线上线下的慕课联盟平台中可以自由的进行学习,使慕课平台与传统的课程之间可以得到交互式的学习,再次是教考分离,也就是在联盟之内的学生完成选课之后,可以进行相应的考试,当考试通过,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最后就是自由互相,主要是指在联盟平台之内的一些学生如果对于本校所开设的课程不感兴趣的时候,或者是在平台之内发现更喜欢的课程,就可以在平台之内进行自由的选择,这样可以极大的满足学生的自由性,使学生的活跃思维得到开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自我实现。
(三)实施开放的课堂教学模式
慕课对学校教育的极大冲击,可以通过开放的教学课堂来改变教学模式,所谓开放式课堂教学主要是指将慕课的平台与传统的课堂进行结合,学生就可以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之上,通过互联网在慕课平台上自主的进行课程资源的选择,并且及时的与社交媒体或是同伴进行互动交流,通过教师的辅导与引导,可以将知识进行内化,最终吸收这些知识。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的优势主要有两点:一是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得到翻转循环,最终解除知识学习的后顾之忧。一般来说知识的学习主要有知识的领会与获得、知识的巩固与保持和知识的提取与应用这三个过程,通过慕课的开放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提供更多的教师与学生一同探讨的环节,可以使学生的后顾之忧得到解决。二是开放式课堂教学注重教学过程的反馈,这样更遵从人本主义理论的精髓,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关系,可以进行情感交流的互动,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反馈给教师,这样使课堂的教学不断得到优化,最终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体系
对于教学课堂来说,都要有相应的匹配教学评价方式,通过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与学生的学习质量评价,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不断的进行完善,最终使教育教学活动不断的得到促进,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就有着多元化的课程内容供学习者进行选择,提供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体系。对教师“教”的评价可以通过开放式的在线交流平台来搜集广泛的评价信息,可以体现出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对学生“学”的评价可以设置一些相关知识的课后题等,也可以在讨论区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学生成绩进行相关的评定。
四、结束语
总之,在教育现代化的大潮之下,慕课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慕课的到来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要想更好的推动教育改革,必须要不断的思考与探究,辩证的对待慕课所带来的影响作者,不断的进行教学管理的创新改革。
[1]李晓东.“慕课”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与对策[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出版),2014(02):89-92.
[2]张卫娜,乔涛涛.慕课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与启示[J].青年文学家,2014(08):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