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平面布局中“空”在当代刺绣中构图的重要性
2018-01-25林艳
林 艳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一、完善刺绣的文化与社会重要性
“面向21世纪,强调文化艺术的重要性的基础是:“人类失去文化就是失去了对未来生存的精神目标”。基于目前我国对非遗的大力保护与积极发展形势下,从人人有责任对传统文化艺术遗产继承和发扬角度来讲,研究背景建立在双重意义下,既要尊重刺绣传统艺术的代表性特征,又必须遵循艺术行为在历史发展中的必然性被推进节奏,合理地改变其存在的形态。引申意义下更可以说包含了“艺术的社会性”,对“新艺术”、“新创意”的倡导,避免文化的衰落与遗失。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艺术的表现手段,它的现实存在本身已经璀璨辉煌,这种技艺虽然不存在消失的可能性,但在目前飞快发展的科技时代,工匠技艺的生产力显然不及技术社会带来的量产冲击,精美的工艺作为艺术品的存在意义无可厚非,但如果依托为普及产品的形式出现,还需要相对地完善过程。因此,无论是关于刺绣还是其它门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其作为文化产物的“文化时代适应”能力至关重要,尤其是作为产品,需要其自身发展完全可以建立起对时代的“适应条件”和未来作为实用性产品发展的科学性依据。
二、平面设计中运用“空”白的综合分析
西元前一万四千年左右的拉斯考克山洞(Lascaux)壁画,以及西元前三至四百万年诞生的书写语言,明示了装饰与文字是出现的平面设计的灵魂,后期由凯尔修士用华丽的图文撰写的《凯尔经》使图案与文字由记录生活事件发展到了传播意图的功能,直至十九世纪晚期前,平面设计仍然隶属美术的范畴,因此研究平面设计中的美学理论,是试图阐述当代设计艺术的功能性的条件之一。无论多么当代的艺术设计都不可失去传统美学的理论作为存在的支撑基础。平面设计被称之为视觉传达,并且设计是有目的策划,即用视觉语言进行传递信息和表达观点,绘画也是一种人类有目的意识形态的表达与传递。二者的功能性并无区别,设计中留空白作为一种设计手段,运用在平面设计中很普遍,“空白”在传统绘画中,也作为中国画的一个传统特点具备了独立审美的条件。用"空性"这一概念,去探析设计中的画面布局,强调"空白"之美符合时下流行的装饰特征,适当的“空白”留处,彰显主题的精致与华美,排除烦乱背景的干扰,在视觉上舒缓神经,放松紧张心态,装饰空间里“空”的三维或是二维表现方式的合理布局,加强室内装饰类物品营造的家居环境的静态功能。
三、分析刺绣技法融合平面排版的“空”的画面布局
传统刺绣作品在画面布局上基本讲究的是满绣为主,图案的构思,组织,安排画面主体,陪体,前景,背景及空白各个成分的相互关系。当代艺术家在表达个人热衷于传统刺绣技法的钻研的同时,也基于其艺术传承新生代的视角,同时来看待并实践传统刺绣与现代创意设计画面布局的独特看法。空白既然作为构图的不可缺少部分,有必要对“空”这一理论进行延展性探索;加强刺绣画面设计的当代表现力的实践;呈现出优秀精美的新时期刺绣作品及饱满独特的实践性理论研究成果。刺绣在实际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其工艺与表现材料始终是最璀璨的非遗遗珠,无法超越,探索它表现手法的时代性,与时尚型平面设计构图形式相结合,使其具有未来发展的科学性依据,在探索刺绣艺术创作过程中,通过视觉来寻找它的画面与空白处的空间交换灵感,对具象图案的质感感知,清楚简洁的表现主体景物,更强调中景和远景,使画面得传统构图方式在理性与感性之间相互转换,寻找刺绣的空性与灵性!
何为空?普遍意义上的空性,全称闻思空性,源于佛教术语,佛学的空是指缘起无自性,简单说是指事物任何时候必须依赖各种因缘才能存在,而不是一般自然观念里能够独立存在。我们理解“空”不是字面意义,“空”相对于“有”而存在,其留白的“空”与欧洲艺术家们推崇的“VIDE”创作形式相呼应,强调“空”本身就是一种存在方式,它区别于日本“枯山水”的本质上意义,却又具有相同的启示性功能。“枯山水”是“空”的代表性平面布局结构,引导人们忽视形态、色彩等外在物质存在,如同“空”的不存一物,面对“无”创造的空间,人们更多的是身处安静之境地发现内心,平复烦躁的心境,有益于身心健康。因此刺绣中运用“空”的构图形式,保护了精美的刺绣工艺,也适应了人文社会发展环境,同时提升了这种传统工艺的哲学性文化艺术价值。
四、结论
西方学院派艺术评论专家们认为,“创作是带有明确目的的,艺术家要做的是学者型艺术家。创作过程可以是冲动的,但是思维一定是清晰的,每一步自己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将传统艺术加以哲学理论作为研究基础的出发点,对于创作讲究“平面设计”中的“空”这种既定方法,将传统刺绣的理性与感性的学术交叉点表现在突出设计的功能性方面,新的构图形式代表新的延承传统的观念,不仅适应了当代文化艺术鉴赏标准与发展趋势,我们没有失去文化,我们的生存目标就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并立志于使其与世界结汇,用作品来说明它的“刺绣的社会性”、“文化的适应力”、“空”的功能性的图解型寓意。
[1]加佳.近代民间服装配饰品中的苏绣技艺研究[D].江南大学,2014.
[2]刘玲.凤凰苗族服饰的刺绣纹样研究[D].中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