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升高职学生应征入伍工作时效性的思考
2018-01-25沈昊
沈 昊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0)
随着党中央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的全局构建,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成为民族复兴的重要基石。因此从源头上改善兵员结构让高校征兵工作顺利开展越发重要。据统计,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大学生士兵比例高达80%,而我国军队目前大学生士兵比例只有30%。鼓励大学生携笔从戎,既是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青年学生成长进步的重要举措,更是贯彻兵役法规的具体体现。
一、高职学生应征入伍思想现状
为了解高职学生应征入伍的思想状况,笔者对宜昌在校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有效回收960份。通过问卷我们了解到:
在征兵政策了解上,“很清楚”占7.44%,“知道一点”占65.75%,“不知道”占26.81%。
在入伍意愿上,“愿望强烈”只占12.57%,“意愿一般”占56.58%,“不想去”占30.84%。
在入伍动机上,“锻炼自己”的占40.97%,“保家卫国”占25.7%,“考军校转士官”占15.59%,“学技术见世面”占14.62%。
在对军人认同上,认为军人“很光荣,很崇拜”占66%,认为军人“很辛苦,不理解”占28.03%,认为军人“难相处,不喜欢”占5.96%。
在不想参军原因上,“感觉身体不适合”占36.71%,“感觉部队训练苦,担心适应不了”占26.57%,“担心错过找工作时机”占25.5%,“家里不支持”占11.21%。
二、影响高职学生应征入伍的几个因素
(一)社会崇军尚武精神的淡化
中国自古以来本是一个崇军尚武的民族,早在先秦时代的《诗经》中就有“王于兴师,修我戈矛”等诗句。建国后,解放军也一直被誉为是“最可爱的人”。然而,商品经济的大潮让整个国民在思想认识上发生了极大逆转,全社会对军人和军队的认可和尊敬不断弱化,保家卫国的兵役文化氛围日趋缺乏。此外,中国60年无大仗,30年无小仗,让长期沐浴在和平环境中的国人忘记了国防,充斥在大学生生活中的不是民族英雄,而是偶像剧等历史虚无主义。如此环境下,怎能培养出崇军尚武的精神呢?
(二)大学生自我实现价值观的多元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取向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一是自我价值意识增强,二是实用主义价值观取向明显,把金钱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准,而忽视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和社会价值的实现。这些都导致了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出现混乱,淡化了社会责任感,冲击了传统的道德价值观。
(三)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弱化
现在学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重视文化课轻视体育锻炼的思想比较普遍。网络的普及让很多学生大部分课余时间都在虚拟世界里,身体锻炼的时间基本消失。还有一部分学生自控力缺乏,作息时间很紊乱,导致身体素质下降。笔者从近年来报名应征体检结果统计,每年体检一次性合格的学生只占到25%,视力不合格占总不合格人数的40%,体重超重和超轻者占31%,另外还有其他的身体疾病,这都直接导致应征体检的合格率降低。
三、做好高职学生应征入伍工作的思考
(一)加强高校国防教育建设
培养拥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防安全意识的大学生是高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担负的重要而特殊的责任和使命,是国家赋予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任务。首先要加强《国防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从国家安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度认识国防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其次要强化国防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军事高科技、军事思想等知识教育,突出实用性、时代性,将国防知识、军事技能、文化传承溶于一体,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国防意识。第三要将国防教育融入校园文化中,例如组建学生国防社团、开展军事拓展日等活动,不断增强学生国防观念,激发他们参军入伍的积极性。
(二)做好高校征兵宣传
首先要做到征兵宣传全覆盖,部署“五个一”工程,即:举行一次大学生征兵启动仪式;制作一期征兵宣传专刊;编制一套大学生应征入伍宣传资料;设立一个“征兵宣传报名点”;组织一次军事体验日活动。其次做到征兵宣传“四进”,即进课堂、进班级、进寝室、进网络,充分利用班团会、QQ群、微信等接地气的宣传形式,介绍征兵政策和流程。第三要深挖典型,挖掘本校学生在军营表现优秀的先进典型。组织退役复学学生,定期开展军事训练、担任军训助理教官,通过他们展示军人的优良作风。四是创建国防教育微信公众号,推送国防教育相关内容,有效促进学校国防教育活动。
(三)增强部队成才环境的吸引力
随着价值观的多元化,部分学生入伍动机不再仅仅是保家卫国,有的是为了锻炼自己,有的是希望学到专业技术,有的是希望考上军校。据了解,部分学生到部队后专业与岗位不匹配,有的学生因为考军校和提升高级士官比例过少,提干机会也不多,担心到部队后个人发展路子变窄,这都影响了大学生应征入伍的积极性。
“兵者,国之大事也”,大学生征兵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已经深深地和国家安危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我们只有认清形势,分析原因,根据新时期大学生的自身特点,采取正确的策略,才能使更多的优秀大学生献身军营,报效祖国。
[1]刘光林,樊建武.加强高校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几点思考.新西部,2012.20.
[2]杨德广,晏开利.中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