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及改进措施
2018-01-25蔡志红
蔡志红
(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一、新时期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
大学生生态文明认知的落后和生态文明道德的缺乏往往会导致其生态文明行为的滞后。通过对环境保护行为的统计,多数学者都发现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不符合生态保护的要求。通过对安徽16所高校的1000多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的环保基础知识薄弱、节约意识淡薄导致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约束力比较差,生态实践行为不容乐观。以上这些研究无疑对本文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本文将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生态环保认知水平和环保行为发展现状。
(一)生态文明观念认知情况研究
绝大部分大学生都不知道世界环境保护日是哪一天,126人中只有5人知道世界环保日为每年的6月5日,这个日期是于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上确定的。距今已经整整44年,但是依然有96%的大学生都不知道世界环保日。虽然有117人认为生态保护很重要(绝大多数的调查对象都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是在平时生活中仅仅有12人认为自己的环保观念非常好,将近一半的人都认为自己的环保观念很一般。这就说明中国当代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还是相对缺乏的,虽然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能够意识到加强环境保护的意义,但是大部分人的生态文明认知都比较肤浅,环保观念和环保意识还需增强。
(二)生态文明行为实践情况研究
本文为了深入了解高校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日常行为实践情况设置了两类题目,一类是正向题目,以倡导正确文明生活习惯的养成。一类是反向题目,以抵制破换环境的行为。仅仅在“爱护花草树木”这一项,绝大部分大学生做的比较好,其它选项的结果都不尽如人意。虽然自从2007年年末国务院就出台了一系列规定限制生产、销售和使用塑料购物袋,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仍然有80%以上的大学生都在使用塑料袋,只有9.52%的同学经常自带购物袋,与之相对应的是有将近10%的学生购物从不自带购物袋,几乎所有同学都觉得使用塑料袋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在生活垃圾的处理方面,有6.35%的同学不能正确处理电池垃圾,13.49%的大学生偶尔会发生乱丢垃圾的现象,20.63%的大学生会随地吐痰,这些都是不文明的现象和不良的生活习惯。
综上所述,目前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认知依然有待提升,生态环保观念比较淡薄导致很多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行为存在不良现象,造成的后果令人堪忧,这同时也说明,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非常必要而又迫切的一件事情。
(三)山西省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现状调查
对于目前学校建设生态文明开设专门课程的数量这个选题,没有人选择“非常多”这个选项,仅有4个人认为目前自己学校开设的关于生态环保的课程比较多,绝大部分人都觉得数量很一般,15.87%的大学生都认为自己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比较少。大学生的出勤率也不容乐观,没有人认为生态文明相关课程的出勤率比较好,有98人认为很一般,将近四分之一的人认为出勤率比较差,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大学生都认为课程的实用性比较差,绝大部分人都认为目前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有待改进。
多数学校都有一些生态环保类的社团,但是同学们参与相关社团活动的频率却并不是很高,只有46个人认为自己平时参与相关社团活动的频率比较多,有9人几乎不参与任何社团活动,但是这些环保类社团在传播生态文明知识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些社团在日常运营中充当着生态文明知识的传播者。与专门的教育课程相比较,这些社团活动有着更为广泛的受众,可以把科学知识趣味性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因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辐射面也比较大。
二、山西省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通过对现有的调研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可以看出山西省高校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理论教学、大众传媒、大学生环保社团为主的多种生态文明教育途径,而大学生们普遍认为教育方法和教学方式需要完善,应该把新的教育方式贯穿于生态文明教育的始终。因此实践性、隐性教育的加强将是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路径今后发展的方向。另外应该贯彻两个原则:一是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二是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统一。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进行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调查问卷可以看出,高校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还比较缺乏、生态文明认知不容乐观导致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实践的缺失和不足,这些都要求高校投入大力的精力和人才、物力培育相关学科,
增设发展生态文明教育的相关课程。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在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同时应注重对学生生态文明行为的考核,不可偏肥其一。这样才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精心设计并大力加强生态文明课程体系建设,展开教学相长、师生互动的教学环节,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塑造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念的同时使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自身实际行动投入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去是构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长效机制的必要之举和最终目标。
(二)发挥高校社团的作用
本研究的实证调查结果显示,生态环保类社团已经成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推动者并且效果明显。当前,高校学生生态环保类社团在弘扬环保文化理念、实施生态文明教育、构建生态和谐社会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应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方式,把高校环保社团打造成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基地,引导大学生关注生态问题。社团形式多种多样,能够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力量。应该积极扶持和培育“环境保护者协会”“唤青社”等一大批环保类社团,发挥社团的特殊作用,寓教于乐,扩大受众,提高实效。
(三)运用新的教学媒介,改革教学模式
实证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获取生态环保知识的主要渠道是大众传媒。目前,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层出不穷,吸引了众多高校大学生的眼球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广泛的覆盖面和较好的实用性使得这些新的教学模式得到了众多学生的一致好评。因此,高
校应设置与生态环境相关课程,利用现代教学媒介介绍环境保护知识,引起学生兴趣。运用新的教学媒介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的生态文明知识,主动进行教学改革,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生态文明环境,从而在全校范围形成注重生态保护的氛围。
(四)促进家庭教育、社会引导、政府规制与学习教育的有机结合
虽然2007年已经颁布了“限塑令”,但是本文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购物仍在使用购物袋。这说明,政府管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生态文明教育的模式应该是四位一体的:家庭教育、社会引导、学校教育、政府规制缺一不可,政府规制有一定的强制性,针对所有社会大众。学校教育主要是高校教师对大学生有针对性、专业性的教育,家庭教育主要是家长对学生的言传身教,社会引导是社会媒体对于公众的指引和宣传。只有在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下,才能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向正确的轨道发展,从而更好的实现全面小康,实现中国梦。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9.
[2]吴春丽.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思考[D].衡阳南华大学,2013.23.
[3]王勇.新时期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3:45-46.
[4]孙一进.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辽宁大学,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