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生来拥有河流的性格与命运”
—— 2018·第十一届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活动侧记

2018-01-25马林

星星·散文诗 2018年25期
关键词:眉山夏令营星星

马林

1

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迄今已成功举办了十届,在诗坛有着卓越的影响力,为汉语诗坛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新鲜血液,已成为大学生诗人成长的摇篮。十年来,每个盛夏都会有一批来自于全国各大高校以及留学海外的大学生诗人齐聚四川,以蜀地名山大川为舞台,纵论诗歌,以诗会友。2018第十一届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来到了东坡故里——眉山。在这里,大学生诗人们度过了他们的眉山之旅,感受着眉山的自然风光和东坡文化。

本届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共24位成员,从1000多名征稿作者中脱颖而出,他们分别是:路攸宁(潘凤妍)、贾想(贾国梁)、马修诚、纳兰(周金平)、颜彦、彭杰、赵琳、刘雨桥(刘超)、康承佳、周一木(周文杰)、张文康、杨东伟、廉鹏举、田凌云、李长远、张勇敢(张浩)、苏仁聪、许春蕾、代坤、叶非(张炼)、周乐天、覃才、李尤台(沈哲韬)、张世鹏。24位优秀大学生诗人的到来,为星星、也为眉山增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一颗1957的星星聚拢了24颗小星星。本届夏令营的成员可以说是年龄跨度大,写作背景多样,最小的生于1999年,年龄最大的生于1985年,既有中文专业,也有来自法学、经济学、化学等专业的同学。

2

夏日的眉山,清凉苍翠,2018年7月24日上午十点,2018第十一届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正式开营。四川省作协党组成员、秘书长张渌波,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成都文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王亚军,中共眉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邓敏,眉山市文联主席王莉茹,《星星》诗刊副主编李自国,副主编干海兵,诗人大卫等一席嘉宾参加了开营仪式,对各位大学生诗人们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和祝贺,《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为营员授予了本届营旗。

颜彦作为本届大学生诗歌夏令营代表在开营仪式上进行了发言,她说,语言本身就是一片精神家园的故乡,诗歌被诗人们赋予了人生中许多文学范围之外的寄托,这样的寄托当然是超越千山万水的统一,在不同的时空不同的截面里总能显现相通之处。正是因着诗歌,以及对诗歌的无限热爱与赤诚,24位大学生诗人得以在东坡故里眉山相聚。

3

7月24日下午,初相识的小伙伴们迎来了第一次集体交流,《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副主编李自国和《星星》诗刊全体编辑参加了下午的诗歌交流会。24位营员就自己的诗歌创作经历、诗歌观念等谈了自己的看法,气氛热烈。

交流会上,各位同学首先分享了各自的创作经历以及在创作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李长远说写诗有一个精确的内核就是诗艺,诗人的职责之一是不断磨练自己的技艺。田凌云谈到了当代新诗写作在保证追求文本先锋性的同时,不能忘记中国传统文化因素。李尤台通过讲述南海北海二帝给混沌开窍的古老传说,认为给诗歌“开窍”是我们每代人都需要探索的问题;颜彦认为诗歌写作思想性和抒情性的语言要保持平衡。张勇敢说,一个诗人必须写出属于自己的诗歌语言,必须有我们自己的风格,努力尝试不同的道路,去体验各种可能性,才能找到真正的个体的自我。杨东伟是本届诗歌夏令营中唯一一位以诗歌译者身份加入进来的营员,他就当代诗歌的“同质化”写作问题谈到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改善同质化问题的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诗歌翻译,它可以打破汉语自身的圆满性,为我们引入异质性因素,从而重新改变和激活我们的语言。

对于诗歌的价值、意义,好诗的标准等问题,是本次交流会同学们谈的最多的话题。许春蕾说自己认为诗歌与小说相比,要更精准凝炼,每一个字都要化成指向表达的利刃,好的诗歌,应该在大地上飞起来。周乐天认为诗歌写作的价值对于诗人来说,更多的在于对自我内心的挖掘与外显。刘雨桥认为诗处于生活世界中的我们,并非每种存在都是可言说、可挖掘、可逻辑、可探究的,而这些恰恰需要通过诗歌的语言与美学来寻求庇护,发现另一种可能的幸福或者奴役,对当代的社会与文明做出真正的批判与反思。苏仁聪说:“诗歌是形而上又是形而下的,好诗是二者协同作用的结果,写诗的人要热爱生活,而且敢于理解生活”。康承佳认为文学一直在边缘,从来不曾被“中心化和重心化”过,“但我更虚妄地认为以及祈祷——文学可以作为第四权利!前三大权力是:立法、司法与行政。文学应当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与纯粹性,坚守自己的尊严与价值,不依附于政治经济,有自己的话语系统,甚至有一天能够对政治经济形成反向的监督、预测以及警醒。”

诗是人类创造的独特艺术品,因而与每个个体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座的很多同学都谈到了这一点。来自复旦诗社的周一木在分享了自己的诗歌写作历程之后说道:“诗歌对我来说是一种自身确然的表达,是‘我’在我生活中的一个坐标。当然这种以‘诗’作为自己生活的方式在很多人看来是模糊的,但是对我而言却又是骨感而清晰的。就是在这样的摸爬滚打之间,在这样的生活沟壑中,在这样的类似透镜放大的作用下,我就这样踽踽而行地“写”。叶非说,“诗于我,是条从万物中寻找自我的铁索,理应摇晃着贯穿河流。”张世鹏说写诗对于他而言是表达自我、慰藉情绪、收获反馈的媒介。代坤认为诗歌写作是作为一种生活幸福感的补充,作为痛苦的载体。但写诗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需要我们的坚持和不断的探索,正如赵琳所说:“诗歌写作是伴随一个人一生的写作,期间难免会出现迷茫、动荡,但我们一旦走进诗歌的殿堂,诗意的人生必然陪伴一生。所以,对于诗歌的写作,我们应该拥有长久坚持的决心和耐力。”贾想也感同身受,“诗歌是瞬间的闪光的仪式。希望我们始终热爱这场艰辛的仪式,别破坏它,让它能在一个没有我们的世界里,存在得久一点”。

作为语言艺术的一种,诗是人类“诗意栖居”的场所,正如马修诚说,诗歌是语言栅栏背后的乐园,当我们越过栅栏,我们成为诗歌,当我们写诗歌的时候并不是我们写出诗歌,而是我们内在的语言找到我们;廉德贵认为,诗歌是一个自我挖掘的过程,是把生活裁剪进语言里;纳兰同样认为,诗则是从生活的矿石里提炼出来的黄金,是语言的筛子对俗世生活的净化。其他同学覃才、路攸宁、张文康、彭杰等也分享了各自的诗歌创作经历。

听完同学们的发言之后,《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表示,对于年轻一代的诗人,我们从来都是充满信心的,此次大学生诗歌作品专辑中所呈现出的不同的诗歌风格、多元的写作视角、丰富娴熟的诗歌技艺、经由诗歌折射出的思想与人文情怀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但同时他也提醒各位年轻的诗人,“在一个网络发展迅速的时代,看到新意的诗歌尝试很容易,各种主义的交往也越来越频繁,但是我们恰恰缺乏一颗安静的诗心,缺乏一钟懂得沉淀的诗歌品质。无论从诗歌精神上还是诗歌理解上,都需要我们放下身段,做一个大地的诗歌行者,用生活的积累完善诗歌的建设之路……希望年轻一代的诗人们能够更多地从自己内心出发生成自己的诗歌观念和诗歌信仰,多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诗学中吸收营养。年轻一代的诗人们应该在创作环境极为开放的今天,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的创作,利用汉语写作让中国新诗走向世界”。

《星星》诗刊副主编李自国同样对同学们的发言表示了极大的肯定,他说:“此次诗歌交流会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这一次的聚会是以文会友、以文会诗、以文会景,以文会美好人生。一个诗人找到自己并不难,难的是不断背叛自己,希望同学们能好好珍惜此次机会,在领略眉山人文风景和历史文化的同时,相互碰撞,深切感悟和反思,不断突破自己、超越自己,因为探索精神和自我更新,是诗人创造这个世界的绝对前提”。

此次选稿、改稿与同学们进行最早最多接触的莫过于敬丹樱老师了。对于本次大学生诗人的文本她也是最为熟悉。“在座的同学无论接触诗歌时间长短,都特别真诚,我也听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自己也受到了启发,我很明显地感受到了同学们在经典阅读方面收益良多,都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思考”。针对大学生诗人们各自的诗歌观点,敬丹樱说,“正是这些思想和观念的碰撞,催生了不同的诗歌,这也与《星星》诗刊一直以来坚持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双百方针相契合,希望小伙伴们可以把《星星》当作自己的阵地和家,继续在诗路上前行。”

4

7月24日至27日的眉山之行中,通过参观三苏祠,聆听著名作家、三苏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刘小川对三苏文化的讲解,同学们加深了对苏轼的认识和了解,其人,其诗,其事,在同学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中岩寺千佛洞,因文化大革命遭受不测的佛像皆失去了佛头,这些唐代以及宋代的精美断头佛像引起了同学们的无限感慨,在此次关于眉山行的诗歌中,不少大学生诗人写到了中岩寺断头佛像,如贾想《眉州三首》:“中岩寺/一尊无头佛模仿刑天/用双乳死死地盯着我/他的颈上,举着/和上世纪六十年代一样/空空荡荡的疼”;纳兰《中岩寺·美象》:“那些岩洞里的佛造像/令人痛心疾首/仿佛每一尊失去佛首的塑像都在人群中敲打沉睡的木鱼”等。

汉阳古镇也是同学们眉山之行中印象特别深刻的地方,呈现出一种宁静如世外桃源的气息,据当地人介绍,汉阳镇从汉代开始得名,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过去的汉阳镇是远近闻名的水码头,依托岷江水运和处于两市地三县九乡的地域中心优势,商贾云集,热闹繁华。千年沿袭的楼台庭榭,青砖、木墙、石板街道、小青瓦房,相互毗邻的四合院和高高的峰火墙,独具特色的吊脚楼,雕刻着神鸟、奇兽的古檐等,都是此地独有的风貌与特色。今天虽然感受不到以前的热闹与繁华,但保留至今的米市街、棉花街、盐关街、翻身街、半边街、下正街、横正街、后正街,以及精致小巧的民居、打铁小屋、理发店、小百货店、晾晒着玉米粒的街道、打盹的小狗等让此行的同学们都十分欢喜,这个古老的小镇似乎正合着诗歌的节拍,不急不躁,悠悠千年,保留着最古朴的美与真,正如赵琳在《汉阳古镇》中写道:

一个打铁的铁匠,沉默敲打马掌

塞北的雪和浸水的铁一样热情

铁匠千锤的刀剑堆积,生锈的锋刃

与田野发霉的玉米秸秆一样迟钝

不确定煽蒲扇的老者还能砍伐来年的新竹

不确定滚铁环的童子还能虚度多少日子

唯一来自内心的奢侈,像渔夫、铁匠一样

把余生空闲的光阴打磨成土地的主人

挂满果实的幸福龚村葡萄园,抬头即可吃到香甜可口的葡萄,热情的果园主人为同学们洗净葡萄,端上茶水。在这里,同学们正在为第二天的眉山诗歌朗诵会紧张热烈的讨论着。同学们还兴致勃勃地分为了四个小组,他们在此准备27日晚眉山朗诵会的诗歌。光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群可爱的少年,比如黎阳老师带队的七月阳光组,敬丹樱老师带队的攸宁与五壮士组,方志英老师带队的佛系青年组,李斌老师带队的七个小矮人组等。

5

7月26日,诗人大卫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讲座开场,大卫就多次感慨,本届大学生诗人的写作远远超出其想象,同学们的诗歌技巧、对生活的灵敏度以及知识储备等都令人大为吃惊,接下来,他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历,对本届大学生诗歌文本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说,有的作品呈现得太“满”,即太急于表达、告诉读者,太精致、太机巧,这样的诗歌恰恰会伤害诗歌,而警句式、格言体的诗歌同样值得我们警惕。此外,他还讲到诗歌了的角度问题、诗歌语言问题、判断诗的好坏的标准,以及有关诗歌本体的诸多问题。而诗对于他自己来说是灵魂的宣泄口,他鼓励同学们多读外国经典,既读翻译诗歌,也要读诗歌原典。大卫的讲座给在座的同学带来良多启发和思考,也得到了在场同学的热烈反响。

7月27日,远道而来的张清华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了《从简单的真到复杂的真》的专题讲座,他从当代诗歌写作的真、善、美角度,梳理了自五四以来中国新诗中“真”的观念的嬗变,其讲座充满着睿智的思辨和渊博的学识,将古今中外文论与中国新诗发展实际相结合,以新诗的象征系统为例,通过具体诗歌文本为同学们讲解了当代诗歌如何从注重善、美到拥有“真”的现代品质的转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诗歌盛宴。

6

7月27日,在充满书香的东坡书院,“2018第十一届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眉山朗诵会”在同学们紧锣密鼓的筹备之后正式拉开帷幕。河南话、乐山话、荆州话、上海话、粤语、英语、西班牙语轮番上阵,不同方言呈现出来的节奏、韵律、感情色彩为诗歌朗诵带来了不一样的冲击力和感受力,或高亢、或沉静、或细密、或悠长,引得在场观众掌声不断。来自彝族的叶非抱着吉他深情吟诵了自己的新作《入他乡》,在观众的热烈要求下,还加演了彝族民歌,张世鹏用《水调歌头》的原调再唱新词。诗人大卫被热烈的氛围所感染,现场朗诵写给女儿的诗《写给孩子》,一句“你不来,江山多美,都是浪费”后,诗人与女儿深情相拥,将朗诵会的气氛带到了高潮。节目结束之后,由班长赵琳发起,同学们准备了鲜花,赵琳代表全体同学向《星星》诗刊的各位老师,主办方四川省作协,承办方中共眉山市委宣传部、成都文理学院以及眉山市文联表示了诚挚的感谢。

短短一周的时间里,小伙伴们结识了兄弟姐妹,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以及可敬可亲的老师们。此时的离别让人恍惚和怀疑。诗歌朗诵会结束这天晚上,是本届夏令营最后的欢聚,似乎我们都在有意拉长这个夜晚,关于诗歌,关于未来,关于理想,以及在眉山之行中结下的深厚友谊,似乎永远诉说不完。纳兰一组前一晚的诗歌讨论还未尽兴,“吃完火锅,都深夜12点多了,我、马修诚、贾想、张勇敢又谈诗歌到两点。针对张勇敢的诗歌提出诚恳的意见和建议,让他多读外国经典,喝‘狼奶’,组员们还各自得到了新的笔名”。叶非也感同身受,说临走前一天晚上拉着他刘雨桥聊诗聊到凌晨三点,两个人醉醺醺的估计已经不知道对方在说些什么,结果聊得还是很投入。“也许是作为写诗的人这一群体,承载了太多不可言,从而让聊天本身大过了内容。同时经过这几天,我一直在想,是否生活也是这样,生活这件事本身是否也应该大过它所拥有的实质意义”。

7月28日早上,此次夏令营行程画上了完美的句点。

诗歌与所有的文学样式一样,或是发于心、感于情,或是为周遭环境所触动,又或是为更接近生命本体的哲学所感发,在不同时代和环境下显示出不一样的面貌。书写的文字呈现出万般风貌,但透过文字,不变的依然是我们对自我,对世界的认知与探索。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已经成功举办了11届,见证着当代大学生诗歌写作现场,关注着他们的成长。他们是中国新诗创新与继续发展的主力军之一,我们有幸见证和记录他们的一个片段,经历时间的淘洗,相信他们会是中国诗坛最耀眼的星星。正如路攸宁诗中所说:

妈妈,我们都必须承认

这世上不会有一条河流

千里万里,再重返源头。你的女儿

和被授予草木肌肤的你不同

我生来拥有河流的性格与命运

这一生都在流淌,都在向未知的方向迁徙。

猜你喜欢

眉山夏令营星星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苏轼眉山足迹
五味夏令营
书写眉山的几种方式(组章选三)
难忘的夏令营之旅
书写眉山的几种方式(组章选三)
难忘的夏令营
我的夏令营
On Syntactical Features of John F. Kennedy’s Inaugural Speech
串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