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小学数学实效课堂
2018-01-25朱滢
朱 滢
(南京市宇花小学,江苏 南京 210000)
一、要求数学课堂生动有趣
一堂成功的课堂足以影响学生,而成功的课堂需要精彩的生成,精彩的生成需要多方面促成,比如教学设计、教师准备、课前学生准备、师生配合了解、精准传授、优美板书等;课前学生准备只要不影响重点目标达成,所谓教学新鲜感与准备工作的矛盾,都无关紧要;真正的教学,确实只需一本书、一支粉笔,这才是考验教师真功夫,没有科学逻辑的教学设计、烂记于心的教学环节、紧贴生活的实例、灵机应变的教学机智,如何能让课堂成功?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是创设的生活情境的手段之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渠道之一。《课程标准.义务教育数学》指出: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关键在于数学要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就会让学生的知识巧妙地从枯燥的数学知识中走出来。教师要从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低年级儿童显得天真活泼、充满童话色彩和幻想;中高年级学生有自己的思维,常常喜欢与同学一起合作、讨论、交流;如:在教学“5减几”时,教师创设了“猴子掰苞谷”的故事,由“猴子掰苞谷”这个小插入,数学课堂更加生动。
二、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在课堂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小数的初步认识一章,我给孩子出了这样一个填数的题:0.4﹤()﹤()﹤()﹤()﹤0.5。一个学生说:“我认为这道题没有答案,0.4和0.5相邻,中间填什么都不对。”一半的同学都点头称是。我笑容可掬,让孩子们在小组内讨论,看有没有不同的看法。孩子争论激烈,最后小组达成共识,推荐孩子发言,生1:“我们可以把0.4看成4角,0.5看成5角,4角和5角之间还有4角1分,4角2分,化成小数就是0.41,0.42,都比5角要小,所以这道题是有答案的。可以填0.41,0.42……0.49.”所有同学都热烈鼓掌。生2:“我们也可以把0.4看成是以米作单位的小数。”生3:“如果是以米作单位,0.4米就是4分米,还有4分米1厘米,4分米2厘米,都比5分米要小。”生4:“还有4分米1厘米1毫米,写成小数是0.411。”所有同学恍然大悟,原来答案很多,小组争相发言。
三、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教师请学生交流汇报时,常常利用激励性语言,例如“没关系,大胆说,能说自己的话才是最棒的!”“你(们)想到了什么?”“哪个小组(或谁)还有不同的看法?”“谁还想说说?”等等;在表扬时,也要抓住学生个性,有创意地表扬,例如“你们小组真会学习”“你们小组真爱动脑筋”、“你说得真流利”“你们小组的方法真独特”“这个办法好”“你来当小老师,好吗?”“你的声音真洪亮”等等。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是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动手动脑的思维情况,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群学能力和开发创新潜能,学生才能得到可持续性发展!群学可以促进异质学生的互补,尤其是那些胆小、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平时不敢在众目睽睽之下发言,而小组群学为他们创设了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减少了他们的心理压力,给学生学习提供了较为宽阔的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一位典型的沉默型学生——李乐,很长一段时间,她从不在课堂上发言,老师抽她发言,她瑟瑟发抖。老师发现她下课也和同学说说话,作业反应她思维活跃,于是把她安排成小组长,让她组织讨论,“逼”她发言、交流。在小范围内,她组织小组学习,第一次组织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但也基本显出了她的组织能力。第二次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学习结果,他们组获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从此,这孩子开始在班上举手发言,后来还主持节目,展示自己的个性。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在小组学习交流中,得到了锻炼,使其潜能得以发挥。有一道这样的题:一块长方形草坪长20米,宽16米,被两条路平均分成了4块,小路宽2米,如下图,每小块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教师请学生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一个学生说:“要算每块草坪的面积,必须先算出每块草坪的长和宽。”生2说:“我们不一定要先算出每块草坪的长和宽,还可以先算出四块草坪的总面积,再来平均分成4份。”生3说:“他的算法就是把小路不看,相当于把四块草坪拼在一起了,我给它取个名字叫挤压法。”生4:“我还有其它方法,我先算出草坪和小路的总面积,再剪去小路的面积,最后除以4,就得到一块草坪的面积。”生5:“小路的面积怎么求呢?”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交流,有把小路分成两个长方形,再剪去中间重叠部分的,有把小路分成三个长方形的,方法多样,人人在组内发言,记录员整理记录,最后小组汇报。在快乐和谐的氛围中,孩子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寻到了数学的乐趣。
[1]小学数学五年级(上)配套教案[M].人教版,2013.
[2]华婧.小学数学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研究[D].江南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