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
——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2018-01-25金敏
金 敏
(青岛金门路小学,山东 青岛 266071)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学生获取信息,占有知识,开拓视野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知识80%以上是通过视觉器官来吸收的”,这就更加证明了阅读对人们储藏知识的重要意义。阅读过程实质上就是进行信息开发的过程,学生如果大量阅读课外材料,所获取的信息知识往往更丰富,也更有价值。如果学生不注重课外阅读拓展,只注重获取课本知识,基本不阅读课外书,那么学生知识的获取范围比较狭窄,势必造成知识的匮乏。书读的多了,自然而然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领域。占有的知识越丰富,越有更多的资本去容纳更多更新的知识,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使自己在语文素养的习得过程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有利于学生思路的开阔,促进写作的提高
现在的学生最苦恼的问题依然还是写作,有些学生一提到写作就叫苦连天。有诗云“问君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叶圣陶先生要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寻找源头。有了源头才会倾注出起初的水来。”不难想象,阅读的知识多了,心中对各种文章的写作方法有了大致了解,在平日里积累一些写作的小“谋略”,对于如何遣词、如何造句、如何构思、如何布局谋篇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遇到一个写作话题脑海中迅速呈现与之相关的内容,思路很快就打开了,在写作中不至于无处下手。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习语文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很多学生对学习语文没有兴趣,他们普遍认为语文是可有可无的一门学科。正是这种对语文的冷漠态度,导致部分学生语文基础能力较差,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怎样才能彻底改变学生对语文的态度呢?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读物,这些读物大都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相贴近,大大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学生从读书中感受到乐趣。乐趣被激发出来,学生慢慢地读书入迷,内心充满求知欲,就会主动地进行大量课外阅读,调动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与主体意识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主张施行“发现法”,指出学生发现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同时,我国新课标改革中也指出,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课外阅读主要强调让学生进行自由阅读,把获取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自觉自愿的过程,让学生在内心深处产生要阅读的冲动,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并在心底产生“我要读”的意愿。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鼓励学生自我探究、自我发现,享受读书的乐趣,并不断养成主动阅读的好习惯。开展课外阅读的时间久了,就会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究,需要学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边阅读,边思考,并非流于形式化。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自觉养成勤思考、善发现的阅读习惯。同时,由于涉猎了多种读物,不仅使学生视野得到了有效拓宽,而且有助于终极阅读目标的实现,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教师对课外阅读的具体指导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善于把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学生头脑中往往存在一些权威意识与名人效应,教师应当抓住这一心理特征,把优秀作家的作品以及经典性评价向学生介绍,在其大脑中刻印优秀作品的典范性意义,并在内心里产生阅读作品的意愿,激发其阅读的兴趣。
2.利用好典型教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在语文教学赏析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课本节选部分讲透彻,激发学生进行更高层次阅读的冲动。利用好学生兴趣的转移,提高其进行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教师要巧妙地将课文内容和名著有机结合到一起,也可以专门针对某个作家的作品进行专题讲解,为学生后续类似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帮助学生理解。
(二)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
教师在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自身认识水平,还要对学生的阅读水平进行综合考虑,推荐的读物必须文质兼美,尽量推荐学生阅读中外名著,要从学生心理特征出发为其选择有益于其身心健康的书籍。尽量以小故事突出大思想、以较短的篇幅讲述大道理的书籍为主,盲目追求大部队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随着网络不断普及化,课外阅读范围得到有效拓宽,不再仅限于报刊书籍上,网络阅读的兴起改变了现代人的阅读生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网络阅读资源。为此,教师要对该平台进行合理利用,通过开办自己的博客,将优秀的文章向同学分享,进行线上阅读交流。但是网络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利弊共存,所以,教师更应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健康阅读。
(三)教授课外阅读的方法
1.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外阅读方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第一,做眉批,可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实时地把读书心得、评语以及疑问等写在所读书页面的空白处。第二,摘录好词好句。
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有意识地将书中好词好句和相关片段摘抄下来。第三,提炼提纲。以提纲形式把较深的书或文章进行摘录,便于今后查阅提问和回忆。第四,写读后感。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生活现实以及自身经历出发,将读书过程中对文章的理解和体会以短小文章的形式表述出来。
2.课外阅读中鼓励学生勤加思考
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学生要多加思考,注意对所读内容的理解与消化,并能够将所读书籍加以概括、浓缩,汲取知识精华,使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读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将一本厚书读薄,也要将一本薄书读厚读透。在进行书本读阅时,教师告知学生要全身心地进行阅读,而不应仅仅满足于故事情节的欣赏,找寻书本内容和大脑储存知识间存在的一致性,在发现契合点后进行深入思考,使书本一些潜在问题得以解决,并给出自我见解,只有这样,才能在阅读过程中感悟真理,寻找并发现问题,才能够使学生更为清晰透彻的理解所读内容。
3.引导学生自发地背诵经典诗文
在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诵读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也是一项有益的综合训练。学生正处于大好青春时光,记忆力旺盛,让其在课外阅读时自发地背诵经典诗文,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如果站在语文教学角度看,背诵就是熟读后取得的结果,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体会往往是随着诵读遍数的增加而不断加
深的。同时,大量的实践已经表明,大量的背诵不仅有利于学生语文知识积累,还有利于语文感受能力的培养。语文的新课改也明确
要求学生需要背诵一定的经典文章,所以,对于教学过程中的精彩片段和短小佳作,尤其是古诗文,更应提倡背诵。
总之,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将课文阅读摆在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上,注重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加强引导,让学生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广泛获取课外知识。教师要不断地给予其正确的指导,鼓励其坚持,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陆志平.语文课程新探[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王文彦,蔡明,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何惠,李东航.浅谈语文素养的内涵及养成途径[J].琼州大学学报,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