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助推图书馆转型发展的对接模式*
2018-01-25李铭
李 铭
(菏泽学院图书馆,山东 菏泽 274015)
我国公共文化事业正在驶入新时代的快车道,但图书馆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凸显,不利于公共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图书馆发展模式相对粗放、文化服务职能相对单一、辐射基层效果不够明显等问题亟待解决。将供给侧改革理论运用到图书馆事业改革发展过程中进行实践探索,有利于打开图书馆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使图书馆发展模式优化升级,助推图书馆转型发展。
一、图书馆发展与时代发展的零距离对接
2017年11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会常委员会第30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公共图书馆法》,标志着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进入新时代。[1]新时代赋予图书馆发展新使命,只有使图书馆发展与时代发展实现零距离对接,才能找到图书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
一方面,以供给侧改革的思路优化图书馆资源配置。近年来,国家在公共图书馆资源配备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加,基本满足了读者的需求,但图书馆馆藏资料配备不平衡、不合理的现象仍然存在,尤其是基层图书馆在资源配置方面仍显薄弱,不能有效满足基层读者的需求。因此,要以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助推图书馆转型发展,针对基层图书馆要不断丰富和拓展馆藏资源,在量上解决基础资源配备不足的问题,针对馆藏资源相对丰富的大型图书馆,要对图书馆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图书馆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路径。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推动了客户端阅读广泛普及,也对传统纸质图书阅读产生强力冲击,使图书馆发展面临新的时代挑战。因此,图书馆转型发展要立足于大数据时代背景,全面把握新时代的新特点,积极探索图书馆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路径,充分利用大数据对图书馆资源进行整合,在图书馆内探索性开设移动端阅读和下载业务,以满足移动端阅读时代对图书馆发展的新要求,助推图书馆发展迈入“互联网+”时代,实现图书馆发展与时代发展的零距离对接。
二、图书馆资源与读者阅读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满足读者阅读需求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读者到图书馆的目的已不再局限于图书借阅,读者到图书馆不仅希望获取海量的信息资源,并方便快捷的从这些海量信息资源中筛选出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而且希望在图书馆中感受现代化的阅读体验。因此,图书馆资源与读者阅读需求的零距离对接是助推图书馆转型发展的重要模式。
一方面,差异化配置图书馆资源。图书馆承载着服务读者阅读的社会责任,而读者的阅读需求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因此,图书馆在资源配置方面要立足于读者的现实需求,制定差异化的阅读服务,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图书馆转型发展,对图书馆内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使图书馆资源供给与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相衔接,让图书馆成为读者阅读的重要载体,使图书馆阅读成为一种全社会共性的价值认同,打造立体型的图书馆阅读服务体系。
另一方面,提供个性化阅读服务体验。图书馆正面临读者缩减的窘境,其原因并非图书馆资源不足,而是现有图书馆资源不能发挥个性化的优势特点,图书馆服务缺乏个性化,服务项目和活动内容不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从而造成图书馆门可罗雀。因此,图书馆供给侧改革应该从个性化上下功夫,针对不同读者的兴趣特点,设计个性化的服务项目,使读者能够积极阅读,到图书馆中享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实现图书馆资源与读者阅读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三、图书馆发展与文化发展的零距离对接
青岛市图书馆副馆长马云超认为,图书馆亟待从借阅服务转向文化交流,这是实现图书馆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2]显然,文化服务职能正在成为图书馆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补齐图书馆发展短板的重要举措。
一方面,图书馆转型发展要准确把握文化事业发展的主旋律。当前,文化事业发展多样性的特点日益突出,但相对于文化事业发展而言,图书馆的发展明显滞后,因此,亟待通过供给侧改革助推图书馆转型发展。图书馆转型发展要致力于文化事业发展的主旋律,找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使图书馆能够及时反映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态势,通过图书馆建设打造高雅性的文化品牌工程。
另一方面,创新文化发展载体是实现图书馆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图书馆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创新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图书馆的转型发展要致力于文化创新驱动,积极营造世界绿色文化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使图书馆成为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实现图书馆发展与文化发展的零距离对接。
[1]《公共图书馆法》明年1月正式施行[N].工人日报,2017-12-18(06版).
[2]马云超.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转型与建设策略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6(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