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模式改革刍议
2018-01-25余良熙
余良熙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飞行训练标准处,四川 广汉 618307)
一、现存弊端
现在,科层制管理模式仍然是我国高校的主要行政管理模式,施行层级管理。大学校长全面负责全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他的工作要受校党委的领导。在总校长之下会设置许多的副校长,每个副校长又分管高校设立的各个院系和处室部门。为了规范组织及各个成员的活动,学校实行岗位责任制,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然而,随着社会和高校的不断发展,这种管理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显露,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高校发展需求。
(一)机构冗余
现在高校的行政管理机构,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没有建立自己的设置思路,一直是仿制政府机关的机构设置,设置了许许多多的管理部门和机构,但是这样却会导致机构的冗余,出现多头领导的现象,一旦出现紧急的情况要处理,就会有议而不决甚至决而不断的现象出现,降低了行政工作的效率。
(二)官本位思想严重
为了保证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不同层级上会分配机构和相关人员,并且规定相应的管理权限和职责责任,由高到低,层层递进,最后集中到大学校长的手中,呈现出金字塔状。高校的最高领导的权力通过自上而下来发布,依赖组织机构或人员来行使管理的职能。行政管理层控制了学校的所有资源,行政权力要远远大于学术的权力,行政资源将原本属于学术的牢牢控制并且挤占,这就使得高校的性质发生了变质,以学术为中心变为了官本位,行政化和制度化严重,不利于高校的健康发展。
(三)管理方式陈旧
现在,管理行政组织机构和组织人员主要是依靠建立的规章制度和负责人员的行政权威,或者是岗位的责任制度,这种管理方式是有一定的优势的,比如能够加强管理的工作秩序,保障各种命令的畅通和落实到位。但是它的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第一,这种管理方式讲究严格服从上级命令,不得随意更改和变动,这就使得下级逐渐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即使有不同的意见也只能服从上级的命令,渐渐就形成了思想的惰性。第二,这种管理方式下的管理人员处理事情墨守成规,不会创新,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竞争意识淡薄,导致了最后效率的低下。
二、改革思路
(一)采用扁平化管理
针对目前科层制的组织管理模式,可以采取扁平化的管理结构。扁平化,顾名思义,就是要使管理层次变少,减少一些组织机构,裁剪冗余的组织人员,使得管理最大限度地将决策的权力下放延伸到最底层,这样便可以提升管理的效率,建构起紧凑而富有弹性的高校管理组织机构。高校管理的层级观念太严重,应该奉行精简、效能的原则,将权力适当下放和转移。首先,高校行政管理应放开对院系的管理,加大他们的自主权,适当下发一些资源分配和机构设置的权力,让基层的组织人员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增加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为其提供更多的自我发展的动力,增强其适应市场的能力。第二,分散权力也是必要的,关注到不同的利益群体,让群众组织比如教会和工会发挥出他们的作用来。学校要就某项重大的事件做出决策时,应充分听取各个方面的意见与建议,不再是由内部决策,更加开放和自主,更加关注各个群体的利益,更加民主化。
(二)加强文化文明建设
针对高校行政管理内部官本位思想的盛行,有必要对其进行精神文明建设。高校的行政组织是一个整体,不仅要对其进行规章制度方面的规定和建设,更应该注重文化文明的建设。在一个组织内部,组织成员应该拥有相同的价值观念,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并且以此为准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高校行政管理机构的服务对象是全体师生,保障高等教育的顺利进行是其设立的初心,因而必须牢牢谨记“一切为了师生、为了师生的一切”,将服务师生摆在工作的首位。
(三)扩大学术权力
针对高校行政化过于严重,行政资源挤占学术资源的现状,应该适度的扩大学术权力,让学术重新成为高校建设的重点。高校的行政管理可以采取“教授治校”的模式,让专业人士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学术科研建设中来。高校行政管理是为了高校的正常运行和发展的,而高校的建设又是以学术建设为重,因而在管理组织机构中,可以加大学术权力的比重,提高其地位,将其提高到与行政权力对等的位置,而不是被压制和压榨,行政权和学术权实现分离,各得其所。
除了学术权的扩大,还应增设相应的管理组织机构,可以委派相关的教授和副教授来任职,成立学校治理委员会,处理平常的学术建设方面的问题和事项,并且严格限制行政管理人员的涉足。对于学校的重大事项的决策,行政管理机构方面要与治理委员会积极沟通,多听取来自教授等教师和学生的民情民意,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