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对大学生的实效性
2018-01-25冯海晶
冯海晶
(长春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32)
最新版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紧密结合。”,中国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对于我们每个国人来说,都有着深刻的含义,如何更好的利用好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无疑具有着更重要的意义,把握好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对大学生的实效性,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何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而出现的一种产物,它涵盖了我们的语言文化、思想文化、情感文化等诸多方面,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前进的不竭源泉,是历史发展长河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本身来说,它体现了一个民族发展的核心价值,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巨大的精神法宝。在我们国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也经历了历史的沉淀成为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巅的重要精神武器。
提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很多时候,我们都误以为传统文化就是文化中单一的一个概念,是与传统相结合的一种文化形式,但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历史发展的结晶,它并不是一个单一存在的有机个体,而是在发展的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多元化的精神成果,是一种有机的综合体。有人说传统文化就是全部的精华,但事实上,它也尤其糟粕的一面,如何更好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是当下研究者的重要课题之一。传统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需要更好的从广度及深度来研讨,需要认真的审视、借鉴、吸收、开发和利用。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实效性
中国传统文化有其巨大的所谓实效性,换言之,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价值观的形成将有助于今后个人的人格塑造及未来发展。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来说,有何实效性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具有促进价值观形成的实效性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注重个人品德修养的培养,中华传统道德文化所倡导的“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的人格修养之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处事原则;以和为贵的与人相处之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律己精神;“推己及人、重群克己”的集体合作精神;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信义至诚的待人之道;贵德重义、坚守气节的义利观等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思想营养和道德素材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社会观,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具有促进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的实效性
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每个国人都需要增强的民族精神,是每个大学生都需要培养的一种精神寄托,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大学生没有爱国主义精神,那么他对于这个社会来说也就没有了发展的动力,爱国主义精神是每个大学生必备的精神素质,没有了爱国主义精神,国何以富?民何以强?中国梦如何更好的实现?千百年来,历史山产生了无数的爱国主义精神领袖,爱国主义精神就像一道光始终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从屈原的上下求索、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忧国忧民思想,到苏武“杖汉节牧羊”;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 心照汗青”;从顾宪成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 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一不闪烁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将中华传统文化的这种爱国主义的崇高气节和对国家的责任感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坚定大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强化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培养他们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具有促进思政观形成的实效性
当前,很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形成都离不开高校的教育工作,但是在高校教育工作的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教学手段的不均衡和不认同,很多时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以开展直接对大学生思政观的形成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于我们每个国人来说,都是我们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对于大学生来说,当下大的教育环境会提供给每个大学生各种有利的教育环境,传统文化的传播会深入到大学的各个课堂,同时也是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有力武器。其实我们可以想象的是,如果我们没有对于传统文化保持一颗正确理解之心,而认为前进的道路上不需要传统文化来促进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这是一种不重视传统文化正确作用的表现,对于大学教师来说,如何能够更好的发挥传统文化的主战场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要充分利用好教育资源,侧重对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视,在大学授课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通过说教来提高大学生的素质,而应该在授课的过程中深入的插入一些传统文化的教学,比如在大学课堂上宣传儒家等传统文化思想,宣传孔孟思想从树立人生观的角度也能够对大学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当大学生由大学的小社会步入到社会中,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能够对做人做事起到一定的积极推进作用。古语有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每个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都需要传统文化的渗透,从而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教会我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需要以国家利益为先,牢记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奋斗的光荣任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即使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任何的困难,都无所畏惧,保持一颗初心,本色做人、角色做事。
从历年的文化资源层面来看,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丰富多彩并且简单易懂的特点,无论是诗词、还是文化都具有鲜明的特色,特别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在民族的发展中涌现出很多。而且很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以历史典故或者是故事为支撑的,很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兴趣。因此,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加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发挥传统文化的内涵作用,唯有此才能够让当代大学生受到我国优秀文化的感染。
如果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能在教育过程中,适时的、科学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育人内涵,不但能够让大学生接受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洗礼与熏陶,对其自身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培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以往在培养大学生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的过程中,多数时候传播传统文化的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并且传播方式较为单一,没有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因此要适当的加入一些多形式的传播方式,让大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多重传播下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增强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如何更好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对大学生具有普适的实效性,更好的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对大学生价值观、思政观的培养等方面,都需要我们不断的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促进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融入大学生的思想里是一个漫长且系统的工程,任重而道远,这需要多管齐下、共同发力,才能更好的加强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