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迷失对大学生社会心理功能的损伤

2018-01-25

山西青年 2018年16期
关键词:大学生学生

朱 艳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

一、大学生网络使用现状

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网络帮助人们实现了全球资源共享,它通过信息的传输、接收和共享,将各个点、面、体的信息联系到了一起。网络是人们信息交流使用的有利工具,它会借助文字阅读、图片查看、影音播放、下载传输等软件工具从影音视听各个方面给人们带来无与伦比的使用享受。例如,人们经常使用的电子邮件的接收和发送、信息检索、网络聊天、网络游戏等等。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高速公路时代,网络逐渐普及,据CNNIC中国互联网中心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显示,截止至2016年6月份,中国网民总数达到7.1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2132万人,手机网民总数达到6.56亿,10岁-29岁的网民数量占50.5%,并且网民职业结构显示:学生、自由职业者和一般职员网民总占比超过50%。由于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高校质量的标准之一,所以全国各大高校竞相加快信息化步伐,并且伴随校园内平价的收费政策,可以说百分之百的大学生都与网络有着直接的接触。大学生上网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逐渐延长,甚至部分学生熬夜看小说,电视或网吧通宵。新型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网络一步步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同时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深远的影响。

二、网络迷失对大学生社会心理功能的损伤

网络是把双刃剑,有选择的正确使用网络给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但网络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尤其对处于健康人格和健康心理的重要形成期的大学生而言。网络为大学生交流和获取信息创造了新渠道,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工具,但当享受和狂欢不加节制时,也造成了他们的迷失。

(一)网络迷失对大学生社会化产生危害

社会化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前提。现实的社会化,是人在一定社会环境中通过与他人的沟通与互动完成的。网络就是一个虚拟平台,它是现实社会的人员以匿名的形式构成的虚拟社会化。在网络世界中没有国界的限制,没有政府管理,没有统一的行为标准,我们对网络上不良信息的传播难以监督和制约,也无法对个体实施有效的制裁。他们肆无忌惮地在网络上传播淫秽、暴力、反动的信息,并且狂妄地公然挑战法律。由于无法控制流入到网络中的信息种类,大学生接触到不良信息的可能性逐渐增加,这对刚进入大学的学生而言充满了诱惑和威胁。因为大学生还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也缺乏对事物的判断力,不健康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将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并最终对社会化产生危害。

(二)网络迷失严重影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是当今大学生心理状态不断健全的重要途径。对于迷失于网络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已逐渐抛弃真实的社会。长时间的沉迷于网络视频、网络游戏以及网络聊天工具,造成大学生对网络的过度沉溺。在网络世界里,人们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思想意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思维方式。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渐形成以及心理逐渐成熟的非常时期。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正确理论的指导,其思想观念处于矛盾和动荡之中,人际关系极易受影响。例如网络不良视频的传播以及网络交往当中匿名的特点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攻击性心理和欲望,导致大学生以身试险,性格扭曲,学习不良行为,甚至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随着网络游戏制作技术的不断发展,游戏终端越来越高级,效果也更逼真,这就使得大学生对网络游戏着迷不已。尤其现在多数大型游戏已然将背景设置为一个虚拟社会,团队帮派,婚姻生活等社会活动均出现在游戏中,使得大学生成群结队进入游戏当中。他们与游戏里的人物产生兄弟情义,却忽略自己身边的同学和朋友,严重缺少同家人和老师的沟通。并且在游戏中随心所欲,唯我独尊的人物设置使得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发生扭曲,造成现实生活当中无法与同学友好相处。网络聊天工具的开发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然而,在网络社会的人际交往中人们是看不到对方长什么样子,有什么表情的,只能通过文字或者声音主观的进行猜想和判断,非常容易上当被骗。陶醉于整日坐在计算机前与所谓的“好友”聊天,出现众多大学生被骗,被拐,不良网恋等现象。不良后果出现以后,大学生有可能会更消极地对待现实世界中的人际关系,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人的异化和人性的迷失。

(三)网络迷失使大学生产生孤独、抑郁和焦虑

迷失于网络的大学生长时间地使用网络,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大学校园内的社团活动,班级聚会等集体项目缺少参与,每天呆在宿舍或网吧的电脑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网络行为。而不愿意从虚拟网络中脱离出来走进现实世界参加社会交往活动,久而久之,他们逐渐失去了与同学家人交流的机会和话题。随着集体活动的缺少,迷失网络大学生的人际圈越来越窄,生活范围越来越小,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越来越弱,个人情感更加冷漠,最终产生孤独感。同时,随着高等教育在我国的普及,大学生的数目逐年增加,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大学已不再是人们理想中无忧无虑的象牙塔,学生同样面临很多考验。于是,当矛盾和压力无法缓解的时候,大学生自然而然地选择逃避问题,他们走进网络世界,以不同的方式寻求“慰藉”。然而,逃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沉迷网络不仅使得大学生面临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反而逐渐累积,最终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抑郁或焦虑。

三、网络迷失的原因

(一)大学生自控能力差,心理不成熟

刚离开封闭式管理的高中校园走向被称为“小型社会”的大学校园,很多大学生认为摆脱了老师和父母的监督和管理,一时忘乎所以,降低了对自我的控制,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使用网络,最终造成网络成瘾。除此以外,部分大学生心理尚不成熟,家庭背景、自身能力、个人性格等诸多因素导致其在现实生活和学习当中产生孤独、自闭、胆怯等心理。于是,网络成为了大学生逃避社会现实的“安乐窝”,但网络内的社会成员道德素养不一,网络信息也是有好有坏,若无法正确地辨别,大学生很容易迷失网络。

(二)大学生缺乏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

对很多学生尤其是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讲考上大学就是自己的人生目标,加之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使很多大学生失去了对学习应有的兴趣,并且大学学习的自主性较强,导致很多大学生尤其是新生缺乏继续求学的动力,对未来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职业规划。这时,大学生便会通过网络来打发大把的时间,浪费掉宝贵的光阴。

(三)高校对网络监管不力,校园文化建设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高校内大部分学生都拥有自己的电脑。并且随着校园内部网络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大,校内网速逐渐满足学生的需求,方便学生使用网络。但学校对网络的监管则出现无力的现象,主要由于资金和专业人员的缺乏,高校对校园网络的出入信息筛选力度不够,无法及时阻止不良信息的传播。同时部分学校网速太慢,学生经常性出入网吧,复杂的网吧环境对学生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大学生迷失网络的另一个原因则是校园活动没有新意,无法吸引学生的参与,于是网络成为了学生打发课余时间和精力的主要途径。

(四)网络特质吸引大学生

网络信息丰富快捷、容易获得,使得大学生足不出户便可获得自己想要的资源。但其信息的排列没有规律,更没有经过监管部门的严格筛选,因此学生在获取有用信息的同时容易被有害信息所影响。网络聊天工具使得网上人际互动行为方便,可以自由地发表言论,难以受到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在网上,人们可以很容易地结交新的朋友,可以随意地分享社会资源,这种特质对崇尚自由的大学生而言存在极大的诱惑。社会不良分子趁机通过制造网络信息污染,引起大学生价值观偏移、判断能力减弱、主体迷失,对大学生社会心理健康造成极大地损伤。

(五)网络监管缺位,法律法规不健全

网络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使得网络不良信息和混乱的环境得不到有效的监管和整改,这也是大学生网络迷失现象频发的重要原因。

四、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网络迷失会对大学生的社会心理功能造成损伤,如何解决这一严峻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大学生提高自我要求,增加自控能力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做到适应社会的有用之才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可以从课堂开始,认真听讲,主动完成作业,拓宽自己知识面,正确看待学习。发展兴趣爱好,提升个人魅力。自我意识提高,自控能力增强,网络迷失自己不会出现。

(二)高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生主动参与集体活动

随着校园文化的丰富多彩,大学生会积极参与社团活动,投身到社会实践。在现实世界中体验成败得失,建立正确的自我定位,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做到客观地评价自我。当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之后便很容易与他人交往,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并能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和他人,获得他人的尊重,将会大大减少上网时间。

(三)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网络思想教育

对于缺少人生目标和规划的大学生而言,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学习会让他们更早的确立目标,少走弯路。正确的网络思想教育可以让大学生规避不必要的网络风险,避免网络迷失。

(四)各方加强网络监督,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网络监管力度,使不法分子无机可乘。同时相关部门应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网络暴力和网络不良信息传播的打压力度。

总之,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避免网络迷失是一项严峻的任务,需要各方面的有效配合。共同努力才能为当代大学生创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让他们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大学生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快把我哥带走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学生写话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