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山西太行山地区八路军文化的发展
2018-01-25张晶
张 晶
(山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一、八路军文化的含义及特征
(一)含义
八路军文化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以八路军先进理念为指导,指挥八路军部队和根据地人民在与日伪军的斗争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是一种教育性质的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全国的抗战力量,激发民众的抗日激情而进行的一系列以爱国主义为主的文化教育宣传活动。
(二)特征
八路军文化是在抗日战争那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形成并且进一步发展起来的。这就使得八路军文化不仅具有抗战文化的特征,而且有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特别之处。
第一,目的明确。首先发展八路军文化是为了加强部队教育,激励官兵抗日。抗日战争爆发后,华北地区成为抗战的根据地,吸引了全国一大批爱国人士。许多文艺战线上的工作者纷纷从全国各地来到了太行山上,发挥自己的力量建设八路军文化。毛泽东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①1942年中央军委提出加强部队官兵教育,在部队上掀起了文化建设的热潮。
其次,开展文化运动,团结民众。八路军领导人为了适应日益高涨且艰巨的抗日救亡形势,在太行山上大力兴起文化建设运动。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农民无法独立领导革命的胜利,但革命离开人民必定无法取得胜利。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认识到了人民在历史长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才大力发扬八路军文化,组织民众,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再者是通过发展自身文化,抵抗国民党演变。日军侵华后,为了民族大业国共两党抛下成见,实现了第二次联合。各自保留了相对独立性,并不是完全没有分歧的融合。周恩来曾多次强调文化运动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文化运动和武装斗争一样,都是射向敌人的利剑。在太行山上发展八路军文化,不仅保证了共产党自身的先进性,而且有效的瓦解了敌人分共的阴谋。
第二,形式多样。针对抗日战争不同时期面临的不同形势,八路军文化工作者们根据任务和地点的不同采取的宣传方式也不相同。比如在大街上书写简单明了、容易记住的标语,宣传员走家串户对普通百姓进行教育,在部队开办文化班,要求官兵识字懂文化。同时,在八路军驻扎地通过开展各种文艺性活动,举行体育比赛等方式实现军民同乐。部队文艺工作人员还为地方培训文艺工作人员,活跃村民身心。
第三,时效性明显。起初,文艺工作者用写标语、扭秧歌、说快板、唱歌曲、演大戏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华北农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教育活动,掀起了全军全民学文化的高潮。这在当时不仅符合形势所需,大力推动抗日战争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而且八路军文化的普及,也促进了太行山地区八路军文化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二、八路军文化的发展历程
(一)八路军文化的发展背景
在抗日战争的初期,共产党可谓是内忧外患并存。在1937年12月,王明提出“一切服从统一战线”。②这个主张妄图改变红军性质,要求共产党人放弃对军队领导权,把军队交给蒋介石指挥。这种错误思想不仅不利于共产党对自己军队的独立领导,甚至使得军心动摇,人民军队向国民党阵营倒戈投降。就这个问题,毛泽东曾指出,近代不论是蒋介石还是各派军阀都非常重视军权,认为“有军则有权”。③针对王明的这种错误思想,党中央领导认为,有必要在全党开展文化教育运动,坚定共产党人及其所领导军队的信仰,而一支强大的军队以及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又可以确保政党文化的先进性,使一个政党永葆生机。
(二)山西八路军文化的发展形式
1.领导人物的推动作用
在发展八路军文化的过程中,领导人物发挥着重要的带头作用。毛泽东同志是我党优秀领导人,也是发展八路军文化的带头者。他吸收优秀传统文化,与理论结合,考虑战争发展形势,适应部队官兵和百姓需求领导和发展了八路军文化。他指出,文化要走向乡村,要发展群众接受、群众喜欢的大众的文化,要在发展文化的过程中,把党的先进政策贯彻进去,让官兵和百姓了解。在科学理论的指导和毛泽东同志的带领下,太行山上的八路军文化运动开展的如火如荼。
1937年9月6日,朱德从陕西带兵到山西太行山抗日前线。武乡当时是抗日作战的中坚地区。但由于干部战士人数多,导致群众负担也很重。能否把对群众的负担转化为可供自己使用的有生战斗力量,这是一个很重要且关键的事情。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太行根据地各领导干部纷纷展开群众工作。把敌后抗战群众工作做得好的人有很多,而朱德便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上形成了“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④这样一种热火朝天的全民参军的情形。
2.宣传方式的多样性
1938年3月,中共中央下达指示,要求各地区加强抗日宣传工作。在这样的指示要求下,八路军部队纷纷展开了宣传工作,制作了大量简单而有意义的宣传品、宣传单等,通过各种方式散发到日军和伪军手中。
首先,采用说教式的宣传方法。在向日军宣传时,八路军选择站在日本贫苦士兵的立场上,指出日本军国主义者和中国近代军阀是一丘之貉,他们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不顾百姓的生存状况,自私的发动不道德反人类的战争。通过这些宣传来达到触动日军反战、分化日军、争取日军中的反战人士的目的。
其次,是从情感方面对敌伪军进行宣传。在对敌伪军的宣传中,八路军注意运用深刻感人的方式,从思家、厌战等方面来打动日军士兵。比如在1939年10月晋察冀军区发布的《告日本士兵书》这份文件中指出,日军侵华后,日本将士的生活水平并未提高,反而许多人流离失所、客死他乡,经济凋敝,社会发展停滞。该文件揭露了日本侵华战争背后蕴含的阴谋和野心,让日本士兵明白法西斯是造成中日两国人民痛苦的根源,中日两国友好交往源远流长,不应该这样相互残杀。
再次,对民众进行宣传。从1937年9月,八路军大部队到达华北后,文艺工作者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八路军文艺工作者在宣传抗日思想时,针对民众知识程度高低不同以及对抗战形势了解深浅的不同,采用人民大众简单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宣传,有标语、广告等,把文字和图片穿插在一起,还采用了唱大戏、扭秧歌、唱山歌、说相声等方式,向普通人民传授抗日思想和爱国精神。这些艺术形式生动活泼有趣味,贴近普通百姓生活,容易理解。
三、八路军文化的影响
毛泽东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这段话告诉我们文化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社会发展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而文化又能够产生足够的力量去影响社会的走向。八路军文化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一,提高官兵政治文化水平。八路军官兵大部分是吸收了农民、小生产者和无产者一步步壮大的,这些人文化水平不高,多数为文盲,虽有爱国热情,但总体素质不高。1940年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发展文化运动的指示》,太行山地区积极响应党中央领导人的号召,开展官兵和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建设活动。
第二,发动民众,激发民众抗日激情。在根据地,共产党人组织和发动群众,建立游击队,太行山上八百万贫苦百姓纷纷参加了抗日武装斗争。在上党战役中,为了抵抗国军,采取了“边打、边建、边练”的方法,短短一个月,太行地区就有两万多人参军,为上党战役的胜利进行了充分保证。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青年学生等纷纷参军,在太行山上形成了积极抗日的大好形势。
第三,扫除旧社会积弊,丰富军民生活。太行山地区由于地方偏僻、物资缺乏,但是精神文化建设运动却发展的有声有色。八路军除了发动人民群众抗日外,还在太行山地区积极传播进步思想。在共产党的宣传下,普通民众的民主意识有所提高,废除了旧社会遗留下来的许多旧习俗。
第四,争取抗战力量瓦解敌对势力。通过对日军说教式和情感式的宣传,争取了一大批爱好和平的日本战士的认同。不仅对日军进行瓦解分化工作,而且对伪军和友军也进行争取拉拢。八路军领导者认为,伪军和日军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八路军当时针对伪军开展了记“红黑点”运动。⑤在拉取伪军同时八路军也积极争取友军。通过宣传唤醒国民党友军的爱国之心。
八路军文化中蕴含的八路军精神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民族的精神脊梁,是我们不可丢失的传统。在今天,我们要结合实际,更好的弘扬八路军文化、大力宣传八路军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注 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6.
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编写组编.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1937年7月—1945年9月)第2卷.军事科学出版社,2010:392.
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编写组编.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1937年7月—1945年9月)第2卷.军事科学出版社,2010:391.
④出自歌曲《在太行山上》,创作于1938年7月,洗星海作曲,桂涛声作词.
⑤“红黑点运动”即伪军表现良好记红点,表现不好记黑点。谁的黑点多了就“收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