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中医文化校本课程的整合教学探究*

2018-01-25田雨晨王子君

山西青年 2018年16期
关键词:校本中华传统

田雨晨 王子君

(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天津 300387)

当前我国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日渐加深,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将“文化自信”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优秀的传统文化正是增强文化自信的源流之一。中医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中医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对基础教育中的学生进行文化自信的培养也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将中医文化作为校本课程推广的案例主要有北京市的“中医文化进校园”活动、上海市的“中草药植物探究”、甘肃省的“中医启蒙三字经”和辽宁本溪的“国医启蒙”活动。与数量庞大的中小学和中小学校本课程比较,可以说凤毛麟角、微不足道。总的来说,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中医文化校本课程的实施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一、为什么要发展中医文化校本课程

(一)校本课程开发势在必行

2001年,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将校本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规定学校要用16%-20%的课时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根据课程改革的新要求,许多地区和学校都投入了很大的热情和精力参与到校本课程开发的任务中来。校本课程,是我国二十一世纪以来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以学校为主、以学生为主的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课程。校本课程作为学校级别的课程,对于弥补国家和地方课程的不足具有积极意义。学校可以根据本校学生和老师的实际情况,因“校”制宜来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此基础上也可以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

(二)作为传统文化优秀结晶的中医文化的价值非凡

中医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已经形成基本的体系,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医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优秀结晶,其蕴涵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及人文精神,在今天依然显现出自身独特的价值。中医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上,也给中国传统文化增添了很多有益的内涵。

中医文化对于医药学的科学价值和人类的健康价值,也是备受瞩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医的科学与文化价值也日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中医的文化和一些治疗手段也被亚洲、欧美等国家日益接受并加以研究和使用,中医正在由中国走向全世界。

(三)中医文化校本课程实施的教育意义重大

将中医文化和校本课程相结合,推动中医文化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近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目前我国青少年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系统的学习和认识,通过中医文化课程,学生不仅能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还能通过了解有趣的中医知识增加对中医药的兴趣,从而促进中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青少年健康状况不尽人意、生命认识模糊淡薄、生命观发展尚未完善已成为不容置辩的事实。学生体质下降、营养不良、肥胖、视力不良、抑郁高发、生理危机日益严重……加强青少年的生命健康知识的教育已迫在眉睫。[2]中医文化校本课程正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生命健康教育的一种途径。学生不仅能够获得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中医饮食起居、治疗方法等知识,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和学习中医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及优秀品质。

二、当前中医文化校本课程实施面临的挑战

(一)中医学科自身的难度

中医,是一门历久弥新的包含着人文文化的科学。中医的构成可分为三大板块——文化内涵、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这三者中最重要的当属文化内涵[3]。对于中医的研究,既不能只“唯科学”,又不能单纯的“唯心”,这也成为了中医文化推广的困难所在。中医文化涉猎的知识面很广,每个知识点又蕴含极深,给中医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展形成了极大地挑战。

(二)中医校本课程教师的非专业性

中医文化校本课程开展的主要阵地是中小学,所以进行开发和教学的主体还是学校中的老师,而并非专业的中医研究者或工作者,必然会有对于中医本身不专业的一面;而如果请到专业的中医工作者来进行教学,这一群体又缺乏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技巧,而且对普通的中小学来说也是一件困难的事,很难推广。而正由于教师群体的不专业,造成中医文化校本课程大多照本宣科,脱离生活实际,成为了一门与我们愿望相悖的“无聊”学科。

(三)中小学生自身的思维特点

中小学学生在思维上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新知识的接受也需要有一个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而中医这门学科本身是比较抽象的,经络、穴位等一些专业的术语对于首次接触这一方面的中小学生来说是有些难度的。所以,中医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展,也会受到来自受众学生的障碍。

三、“课程整合”的开展探索

课程整合这一概念,在2001年教育部出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中就已经提出,国内许多教育学者在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上做出了宝贵尝试,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整合”,是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的一种可利用的手段,也是未来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的一大方向。针对中医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难点,结合开展这门课程的必要性,将其他各类学科和中医文化进行整合是这门校本课程能够顺利进行和发展的根本,使得课程内容更有利于教学。

(一)将中医文化与其他方面的优秀传统文化相整合

当前,教育界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日渐加深,而中医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就与其他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手足之情”,也应得到应有的重视。将中医文化与其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整合,既是对中医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对其他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二者相互促进、密不可分。

在中医文化校本课程中,我们既可以在向学生讲授中医文化时引入其他的传统文化作为补充和拓展,又可以用其他的传统文化来作为导入。

将中医文化与中华饮食文化相整合: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不仅包括大江南北各个菜系中精美菜品的制作,也包括中华酒文化、茶文化、饮食礼仪和饮食习惯等等,与中医讲究的饮食文化互有交融。酒与茶,作为中国人自古喜爱的两种饮品,发展至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也历来为中医药学家所重视。《本草纲目》中又将其细分为“米酒”、“糟笋节中酒”、“东阳酒”等十余种酒来分别探讨其药性,体现了“酒”在中华饮食和中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中国的茶文化,同酒文化一样,也可以深刻的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和礼仪,唐代陆羽著《茶经》为世界最早的茶学专著。早在《神农·食经》中,就已经阐明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的功效,是中医和中华饮食文化都颇为关注的重点。中华饮食的礼仪和习惯贯穿于中华饮食文化的始终,在对中医文化校本课程关于饮食文化这一部分的讲授时,可以将饮食的礼仪与习惯作为对课程内容的良好补充。

将中医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文化相整合:相比较抽象的中医文化知识,学生们耳濡目染和进行系统学习的中国的古代文学作品和中国历史文化更加贴近生活。中医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展,就是以成语及其背后的历史典故为基础的。包含中医文化的成语有很多,诸如“天人合一”、“天地合气”等有关中医传统文化价值的,“望闻问切”、“对症下药”等有关中医诊疗方法的,“早韭晚菘”、“箪食豆羹”等有关中医饮食习惯的,“俾昼作夜”、“闻鸡起舞”等有关中医作息起居的,“病入膏肓”、“刮骨疗毒”等有关中医名家的……中华成语单单在中医文化这一方面就涵盖颇多,不失为中医文化校本课程的良好课堂导入。

将中医文化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整合:中医文化中传达出来的许多思想与习惯,都蕴含着中华优秀的传统美德。例如中医倡导的“早睡早起”、“箪食豆羹”,不仅是对于生理的调节,也暗含着中华文化的“以勤为本”、“俭以养德”。中医文化蕴藏颇多,是需要我们将其通过多种文化的整合而更好的表达出来,同时也能更好的推动中医文化校本课程的发展。

(二)中医文化与西医理论和现代科学相整合

中医理论中强调阴阳五行,强调人是气、形、神的统一,这类理论对于学生来讲未免虚无,和他们日常接触到的骨骼、肌肉、神经等以解剖学为基础的现代西方医学、科学相差甚远。所以,中医文化校本课程的教学,也要和现代医学研究相结合。

例如,中医理论说到“过食辛味,会使筋脉败坏,发生弛纵,精神受损,辛伤肺”等,这时就可以给学生讲讲在西医理论中对于过食辛辣时身体的反应以及可能出现的后果,使中医和西医相互印证,帮助学生的理解。

中医提倡“治未病”的理念,“上医治未病”最早源自于《黄帝内经》所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其在中医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这种防患于未然的中医理念经科学证明也开始被现代医学所认可,现代西医也越来越重视“花小钱预防,不花大钱治疗”的理念。在讲解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就可以把中医文化的这种理念和西医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预防养生,并将这种理念讲给家人听。

(三)中医文化与实践能力相整合

众所周知,中医学本身就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这要求在开设中医文化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也必然要讲解和补充实践知识。同时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单纯抽象的中医知识很难适应一般学生的学习需求,过度的理论灌输也会减弱校本课程的趣味性。把中医文化与学生的实践能力相结合,能够适应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们好动的天性不能磨灭,在校本课程中我们也应该尽量给予他们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能更加直观地吸收和接纳中医文化,这样也能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学生的积极性。中医的大部分实践操作难度较大,我们课程的定位也并非让学生通过这一校本课程的学习就可以运用中医理论治病救人,这也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在进行“中医治疗方法”这一课程内容的学习时,将“望闻问切”在课堂中加以简单的实践,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下同伴的脸色,数一数自己一分钟的脉搏数等简单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趣味中体验中医文化。

中草药是中医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但也是比较难以进行教学的一个部分。不妨摒弃最原始的看图介绍、涂色识记的方法,真正拿一些中草药的实物走进课堂,让学生们摸一摸、闻一闻,观察一下,能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有条件的话,还可以由教师组织,选择一些中草药和学生一起动手制成草药香囊,这类活动的优势,相比简单的看图填图不可同日而语。

猜你喜欢

校本中华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