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野猪肾细胞癌病例报告

2018-01-25刘晓军崔成都楚熹橦谢素珠孙福亮

中国兽医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病理切片右肾嗜血

刘晓军,崔成都,鲁 承,楚熹橦,梁 阳,谢素珠,孙福亮

(延边大学农学院,吉林延吉1330022)

肾脏肿瘤可分为原发性肾肿瘤和转移性肾肿瘤,转移性肾肿瘤比原发性多见,骨肉瘤,血管肉瘤,淋巴肉瘤均可转移至肾脏,而原发性肾肿瘤多见于恶性上皮细胞瘤,其中肾细胞癌是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癌,又称肾癌[1]。肾细胞癌是肾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在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发病率中,仅次于膀胱癌[2]。临床上关于犬猫的肾细胞癌比较多见,但关于野猪或猪的肾细胞癌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因此将此例野猪的肾细胞癌资料整理并报告如下,以供参考。

1 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

2017年12月1日吉林省和龙市西域野猪场送来一头病死野猪,托付本校动物医院来确诊,通过询问畜主得知:病猪死前半个月开始食欲不振、逐渐消瘦,怀疑是寄生虫感染,但给予驱虫药不见好转,死前前两天开始表现出侧卧、跛行、共济失调,死前表现为气喘、咳嗽、血尿等临床症状。

2 病理解剖

对送检的死猪进行了剖检,表现为胸膜炎,肺炎、心包炎、关节炎和脑膜炎等,右肾比左肾明显肿大,在右肾发现一个重12.64 g,长宽高分别为4 cm×3 cm×3 cm的形状不规则的肿物(见中插彩版图1,2),肿物较硬,表面光滑,透过薄膜可看到肿物的血管,且肾表面出现出血和干酪样坏死灶。

3 病理组织学检查

取肿瘤块的不同部位,放于100 mL的试管,再于试管中加入10 %福尔马林固定,然后进行水洗,脱水,石蜡包埋,组织切片,H.E.染色,显微镜观察。病理报告结果显示(见中插彩版图3,4):大量肿瘤细胞呈灶性浸润,肾间质出现增生且间质小血管可见癌细胞形成的栓子,瘤细胞呈透明的多边形,细胞核深染且核较大,细胞中也有核分裂像但不多见,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及肾小管管壁不齐,参考胥辉豪等[3]报道的犬的晚期肿瘤切片,最终诊断为肾小管上皮细胞癌。

4 讨论

肾细胞癌是临床上比较多见的恶性肿瘤,据统计动物患肾瘤的数量在逐年上升,但关于该种病的致病因素尚不太清楚,遗传因素只占总发病率的3%~4%,环境与饮食也是该病发生的关键因素[4],人医已经证实了肾癌发病与遗传、吸烟、肥胖、高血压及抗高血压治疗等有关[5-6]。因此,在野猪得肾细胞癌也可能是由于吃了霉变食物及长期饮用不洁净的水源,或者是气候急剧变化及空气严重污染等其他应激因素引起的。这提醒养殖人员搞好养殖场所的卫生,让动物食用无污染的饲料及干净的水是预防此类疾病的重要措施。

通过病理切片观察新生物的构成,可以准确地为肿瘤定性,病理切片的技术发展提高了临床医生对肿瘤认识水平[7]。对野猪通过询问畜主得知该猪死前有血尿症状,然后通过剖检发现它的右肾有囊肿,但此时只能初步诊断为肾细胞癌。当通过临床诊断和病理剖检诊断还不能确诊时,通过观察病理切片后才知道这个新生囊肿是肾上皮细胞癌变引起的恶性肿瘤,因此病理切片技术在人医或兽医的临床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使用意义。

对病猪剖检后怀疑猪的死亡不单是由于肾肿瘤引起的,因此采取了野猪的肝、脾组织,做了细菌的分离培养,并对生长在培养皿上的菌落进行了革兰染色,根据菌落的形态和细菌染色结果,及猪死前表现出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疾病等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结果,参考张立安[8]等关于猪副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及陈德华[9]报道的猪副嗜血杆菌的诊治,最终确诊该猪同时患有副猪嗜血杆菌病。因此,该猪的死是由于猪的肾细胞癌与猪副嗜血杆菌两种疾病引起的。

对送检病例,通过临床检查和病理组织学分析了该野猪的肾细胞癌,也通过尸体剖检及实验室检验发现该猪同时患有副猪嗜血杆菌病。猪的肾细胞癌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此报道对兽医师们确诊猪的肾细胞癌疾病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也呼吁饲养管理人员更加合理的饲养动物,让动物生活得更加舒适而远离这种绝症。

猜你喜欢

病理切片右肾嗜血
右肾恶性孤立性纤维瘤合并透明细胞癌1例
洪水浸泡后病理切片和蜡块的抢救措施
后腹腔镜下右肾癌根治术中肾静脉处理方法比较
冷雾化两用机在病理石蜡组织切片中的应用
《1例羊感染猪链球菌的诊断》图版
副猪嗜血杆菌耐药性调查和耐药机制
阿巴西普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商品化副猪嗜血杆菌疫苗分类及特点
Photoshop软件在瘢痕病理切片胶原纤维含量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嗜血杆菌属CODEHOP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在树鼩检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