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一轮月亮,让星星快乐地闪烁

2018-01-25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陶醉博士星星

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李 焱

给省骨干教师培训后,收到参训的李红围老师的一条消息,盛赞了一番我的表现,我觉得愧不敢当。我本能地反思,我的哪些“光彩”对她最有触动呢?肯定不是她所说的什么知性优雅、博学多才、浑身洋溢的美、常忍不住笑之类,那些赞美尽管真诚,也不足以支撑她的“崇拜”。随后,李老师又发来一条消息,“我以后上课要做月亮型老师,看满天星光闪烁。”哦,原来核心又是我的“太阳、月亮和星星”的理论。

我的“太阳、月亮和星星”理论源自于我刚做教研员不久的一次团队研修活动。河北师范大学的盖立春博士是我们的专家指导,路上同行时,我问盖博士“您怎么理解学生主体?”。盖博士指着天空问我“现在天上有星星吗?”。正值中午,我刚要冲口而出“没有啊”,转瞬间却又恍然,答道“哦,有啊”。盖博士看了我的表情,笑着问“是不是想说没有来着?”。我点点头。

“说说你感悟到了什么?”

“星星永远都在天空,白天因为有太阳,所以看不见星星;夜晚因为有月亮,星星就能看见了。”

于是,在盖博士的启发下,我提出了一个“太阳、月亮和星星”的学生主体理论:如果将学生比作天空中的星星的话,课堂中的老师就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太阳型,一种是月亮型。太阳型老师自己光芒四射,他的课堂就是他的剧场,他的教学设计就是他的剧本,他的讲台就是他的舞台,学生就是他最忠实的观众。月亮型老师总是让学生像星星一样在天空中快乐地闪烁,他的课堂也是一个剧场,是他为学生搭建的剧场,他的教学设计就是思维的触发器,他的讲台就是语言的“大卖场”,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是剧场的主人。

许多老师可能都有过这样的感受:上完一节课,自己非常陶醉,陶醉于自己的透彻讲解、精彩妙喻等种种表现。甚至,下课了还处在陶醉状态中,会跟同事、朋友、家人进分享,会好久好久地在内心回味。但我们有没有反思过:我们的陶醉中有多少百分比源于我们自己的表现有棒,又有多少源于我们学生的表现有多棒?!

我受人教社委托去山西忻州进行教材培训,下课后一位老师拉着我的手,竟然泪流满面、哽咽着跟我说“李老师,您说的太阳、月亮和星星太让我感动了!”。她因激动“失语”了好久,我俩就手拉着手沉默着,等她继续。平静下来,她说:前一阵子上了一节课公开课,自己当时觉得上得真的很不错,课后领导、同事评课时也确实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自己就像我说的那样无比陶醉,回家后绘声绘色地讲给自己的爱人、孩子听,好几天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可是,听了我的太阳、月亮和星星的说法,她忽然觉得自己好浅薄——心中压根没想这节课上学生都在干什么……她说以后自己一定要做一个月亮型老师。我相信她,她一定会做到的。

天空的星星有很多种,课堂的学生也有很多种。当你是一个月亮型老师的时候,你会做到让每一种类型的学生都能闪烁出光芒。

有一个特别感人的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八岁小男孩伊桑,他的世界充满了别人并不以为然的惊奇——色彩、鱼儿、小狗和风筝,但他有先天的阅读障碍,他无法听懂老师课堂上讲的知识,也无法顺利完成作业,自然也会考出一个糟糕的分数。伊桑很幸运,他遇到了一位智慧的美术老师尼库巴,尼库巴对伊桑采取了一系列的特殊辅导,从而最终帮助伊桑找回了自己,还有快乐。尼库巴是位“月亮型老师”,他让一颗已经黯然失色的星星又闪烁出了耀眼的光芒。

星星能否发光,取决于遇到了什么。作为教师,我们努力成为一轮“月亮”吧,让每一颗星星都能快乐地闪烁,成为天空中的一道风景。

猜你喜欢

陶醉博士星星
制冷博士来帮忙
吹牛不交税,作文共陶醉
神奇博士感冒了
你美丽,我陶醉
云,令我陶醉
On Syntactical Features of John F. Kennedy’s Inaugural Speech
串星星
博士蚊
星星洗澡
周崇臣:不陶醉 不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