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2018-01-25

山西青年 2018年17期
关键词:大众化哲学大众

王 鑫

(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上海 20024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国建设发展的基础性理论,在发展进程中承担着指导作用。当前社会发展所处的新时期出现了价值观多样化的局面,其中一部分具有消极、落后的特征,为新世纪的持续变革带来了阻力。为解决这一问题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通过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大众的理论引导作用。因此对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成为了当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大众化的过程与特征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历程

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于西方社会,其在中国由个体认知逐步实现大众化的过程中经历了理论推广、实践验证的长期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中国社会变革与民族生存发展的客观条件需求,艾思奇、毛泽东、邓小平等众多哲学家与政治家为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做出了努力。艾思奇是首先尝试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国家生存、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学者,尝试通过利用《大众哲学》为代表的著作在大众中推广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这部作品力求通过精炼、生动的语言适应当时大众的文化水平与救亡理念的需求,开启了理论指导实践的哲学思想。艾思奇的成功可以归纳为利用引导读者主动探寻观点、引入具体事例增加趣味性等方式,使哲学思想真正深入到普通民众中,从而解决了过去哲学思想大众化的矛盾与困局。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贡献包括将理论转变为符合中国国情的方法并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同时带领民众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提高了其哲学地位。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特征

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大众化的过程可以看出,其具有高度的实践性、与中国特色相结合的民族性以及与时俱进的时代性,不同发展时期所面临的主要特性有所变化,但三种特征始终是大众化过程中所要关注的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就是理论实践化的过程,具体包括大众对其理解并作为准则应用与自身的实践活动,以及通过实践对其理论的检验反映出的适应性两方面。实践活动与大众息息相关,当哲学与实践结合的更加紧密,才能更好地推动其大众化的发展。在历史进程中,民族的形成伴随着其文化与哲学理论的形成,尤其是由多民族组成的中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思想或宗教思想都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中起到了阻碍作用。

二、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面临的挑战

(一)现实基础发生重大变化

纵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过程,可以发现始终将中国化作为其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发展过程中受众呈现出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的规律。受众数量的增加是现实基础变化的第一个体现方式。中国目前总人口超过13亿人,分布的地域范围、民族成分、认知水平等多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而为保证我国人民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中可以享有同等的成果,就必然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普遍性的哲学思想深入大众。所以受众的数量与差异都成为了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因素。同时,主体的素质也发生了改变,随着国家整体教育水平的持续提升,人民的文化水平也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而不断提高。这在基础方面有利于马克思哲学深入大众,但同时也对传播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原有的社会层次被打破,社会群体正在经历分化与演变的过程,主体结构发生变化。同时由于新技术的发展,原有的实践方式与主客体关系也被打破,这些原本固化的现实基础发生的变化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中所面临的调整。

(二)制约因素呈现多样化

我国新时代的改革浪潮下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大众中产生了一定的信仰危机和社会转型带来的环境变化,呈现出制约因素多样化的特点,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信仰危机主要是指由国际历史政治环境变化与国内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共同影响所产生的社会主义信仰危机。当前社会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处于低潮时期,而国内的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进而产生了一些内部矛盾急需解决,这些因素使大众中产生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质疑。另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以其先进的传播方式与强大的经济实力不断对我国大众的价值观进行渗透,传播资本主义思想。同时由于科技进步使东西方的文化思想交流日益加深,在相互碰撞中价值观也趋于多样化。在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经济结构同样是塑造大众价值观的因素,市场经济带来的趋利性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功利主义等一系列落后的思想与价值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大众对精神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参政议政的提高被某些人利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起到了反作用。最后,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作用日益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形式也因中介的变化而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对策及措施

(一)增强理论结合实践的群众化路线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应当以此作为大众化过程中首要核心思想,坚持过去群众化的路线使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以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联系实际的作风要求大众化的过程要紧密结合新时期的特征与变化方向,将理论应用于当前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因此不仅需要将哲学理论用于改造主观世界,同样要着眼国家、社会的发展,应用于当前的改革需求中保障人民的切身利益才能实现真正的群众化。具体可以划分为两方面,第一是坚持实践活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检验。面对现实基础的变化与制约因素的多样化,单纯的理论传输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的发展需求,必须将理论应用于高度的社会实践中,对不同阶层的生活进行检验,从而使大众自发性的认可马克思主义,逐步发现并善于利用其实用性的价值,最终形成乐于主动接受的良好传播局面。第二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大众化的过程始终坚持群众路线,这不仅因为群众路线对其大众化的推动作用,同时其大众化的目的既是作用于群众工作,也对民众思想的提升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因此,在大众化的过程中应当进一步深入基层,聆听群众的困难、矛盾与疑惑,及时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使群众感受到自身的价值获得被关注的需求。

(二)将信息化作为传播发展的新渠道

我国新时期的一大特征是信息化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不断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将其视为当前大众化工作的重要推动方式,通过网络媒体的新渠道实现更广泛的传播。具体措施可以从发展新媒体、网络平台出发,掌握大众传媒,建设符合自身需求的传播网络。首先,应当借助新媒体的高效特性与互动能力提高群众对公共事件的参与程度。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公民自身素质不断提升,过去的信息传播方式无法满足大众对信息获取的多样化要求,对大众认可产生了不利影响。其次,网络终端尤其是近年来不断发展的移动网络终端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普遍形成了固定的信息获取渠道与习惯。最后,应当建设自身的网络平台,利用信息化形成持续性的影响。网络平台的建设不仅要坚持过去的主流运转方式,保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严肃性与权威性,也应当通过实践检验的方式积极融入现实环境。利用当下流行的微博、短视频等易于被大众接受的媒介实现从娱乐化平台的引流,进而形成贴近生活、可持续性的传播发展方式。

四、结语

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应当认识到当前时期的基础环境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同时也应当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加强基层人才的培养,建设合理的教育机制与人才挖掘机制。对大众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首先从学校教育开始,所以也应当加强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从而在年轻群体的层面为未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大众化哲学大众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陆地冰壶运动大众化推广的研究
大众ID.4
上汽大众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客体关系的特点与当代启示
菱的哲学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延安戏曲改革研究:大众化视角下的回顾与反思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